雞的壞死性腸炎

雞的壞死性腸炎

壞死性腸炎(Necrotic enteritis)又稱腸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病雞排出黑色間或混有血液的糞便,病死雞以小腸後段黏膜壞死為特徵。

基本介紹

  • 別稱:腸毒血症
  • 中醫病名:雞的壞死性腸炎
  • 英文名稱:Necrotic enteritis
  • 常見發病部位:小腸後段黏膜
  • 常見病因:雞群密度大,通風不良;飼料的突然更換且飼料蛋白質含量低;不合理地使用藥物添加劑;球蟲病的發生。
  • 常見症狀:病雞排出黑色間或混有血液的糞便
臨床症狀,病理變化,診斷鑑別,防制措施,病原介紹,流行病學,

臨床症狀

此病常突然發生,病雞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長可見病雞精神沉鬱,羽毛粗亂,食欲不振或廢絕,排出黑色間或混有血液的糞便。一般情況下發病雞隻較少,如治療及時1~2周即告停息。死亡率約2%~3%,如有併發症或管理混亂則死亡明顯增加。

病理變化

新鮮病屍打開腹腔後即可聞到一般疾病所少有的屍腐臭味。最特徵的變化在腸道,尤以小腸的中後段最明顯。腸道表面呈污灰黑色或污黑綠色,腸腔擴張充氣,是正常腸管的2~3倍,腸壁增厚。腸腔內容物呈液狀,有泡沫,為血樣或黑綠色。腸壁充血,有時見有出血點,黏膜壞死,呈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麩皮樣壞死灶。有的形成偽膜,易剝脫。其他臟器多為瘀血,無特異變化,有報導可見肝臟上有廣泛性的變性壞死。 組織學變化可見腸黏膜上皮彼此分離,脫離基底膜。固有層充血、出血,沒有明顯的炎症反應。病情稍長者,絨毛和上皮崩解脫落,固有層充血,淋巴細胞增多,腸腺擴張、囊狀,內積粘液及壞死崩解的上皮細胞。局灶黏膜壞死、紅染,結構消失,腸腺殘留陰影。黏膜肌甚至內環形肌也壞死,紅染,有大量細菌叢侵入黏膜肌處,壞死灶底部成纖維細胞增生。

診斷鑑別

根據流行病學特點和特徵的病理變化可做初步診斷。本病的確診主要靠病料塗片鏡檢以及病原菌的分離鑑定。新鮮病死雞可採取腸道腸黏膜刮取物塗片或肝臟觸片,革蘭氏染色,鏡下可見到大量均一的革蘭氏陽性短粗、兩端鈍圓的大桿菌,呈單個散在或成對排列。著色均勻,有莢膜。在陳舊培養物中偶見芽胞。細菌的分離鑑定同前所述。在診斷中應注意與潰瘍性腸炎相區別。鑑別要點是用肝組織塗片鏡檢和用病料飼餵鵪鶉,如為潰瘍性腸炎幼鶉幾乎100%死亡,而壞死性腸炎的病料餵鵪鶉則不會發病。肝組織塗片中,潰瘍性腸炎病料可見到菌體和芽胞,雞壞死性腸炎時僅見有菌體。

防制措施

抗生素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據報導,用0.1%氯黴素或0.04%痢特靈拌料投服可明顯控制新發病例的出現,1周內疫情得到平息。有的認為林可黴素對人工發病及自然病例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用量為每噸飼料添加2.2~4.49連續飼喂,不但可以預防和治療本病,而且可促進肉雞生長,提高飼料報酬。有的選用慶大黴素飲水,按10mg/kg體重,每天2次連服5天。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療的同時,雞舍衛生條件要改善,認真做好獸醫衛生消毒工作,減少密度,加強通風,搞好飼養管理等項工作對迅速控制本病是非常重要的。 對本病的預防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雞隻抗病能力。採取有效措施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並做好其他疾病的預防工作。平養雞要控制球蟲病的發生,對防制本病有重要意義。

病原介紹

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在自然界分布極廣,土壤、飼料、污水、糞便及人畜腸道內均可分離到。該菌是兩端鈍圓的大桿菌,沒有鞭毛不能運動,在動物體內有莢膜是本菌的特點。可形成芽胞,呈卵圓形,位於菌體中央或近端,不比菌體大。革蘭氏染色陽性。此菌為嚴格厭氧菌,易於生長,發育迅速。在血液瓊脂培養基上形成圓形、光滑隆起的大菌落,表面有輻射狀條紋,呈現雙重溶血環,內環完全溶血,外環不完全溶血。該菌可產生外毒素,用液體培養物離心後的上清液接種小鼠,每隻腹腔接種0.5ml,約在18~24h內死亡。 據報導,自病雞分離的11個菌株培養在卵磷脂乳糖平板上,均能產生卵磷脂酶,分解卵磷脂,產生乳光帶。用B、C、D 3種型別的定型血清做抑制試驗,B、C型血清可抑制11株菌分解卵磷脂,不出現乳光帶。D型血清則不能抑制該11株菌分解卵磷脂。在這些菌株的糖發酵試驗中,發酵麥芽糖的為100%,發酵乳糖的為73%,發酵葡萄糖為64%,發酵蔗糖與果糖為55%,發酵棉實糖與蕈糖為34%。不發酵楊苷、甘露醇和木糖。生化試驗可見石蕊牛乳暴烈發酵,100%的陽性,H2S試驗陽性。明膠液化除1株外均可液化明膠。硝酸鹽還原試驗的陽性率為52.5%。M.R和吲哚試驗全部陰性。用標記SPA菌體試劑鑑定毒素,可見B型毒素與C型毒素之間有交叉凝集現象。 國內研究者通過培養物的形態特徵、培養特性、生化試驗以及血清學檢查等項研究,證明引起雞壞死性腸炎的病原均屬C型魏氏梭菌。

流行病學

自然條件下僅見雞發生本病,肉雞、蛋雞均可發生,尤以平養雞多發,育雛和育成雞多發。肉用雞發病多見2~8周齡。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多發。該病的發生多有明顯的誘因,如雞群密度大,通風不良;飼料的突然更換且飼料蛋白質含量低;不合理地使用藥物添加劑;球蟲病的發生等均會誘發本病。一般情況下該病的發病率、死亡率不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