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始建於1972年,是黑龍江省示範性高中

學校現有占地面積6萬餘平方米,教學樓1萬平方米,學校教職工195人,在校生30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東縣第二中學
  • 簡稱:雞東二中
  • 創辦時間:1972年
  • 類別:公辦高中
  • 現任校長:聶長勝
  • 知名校友:張世秋、楊志剛、沙莎等
  • 所屬地區:黑龍江 雞東
  • 主要獎項:國家創新教育實驗校、省“五四”紅旗創建單位、省依法治校示範校
辦學歷史,硬體設施,師資力量,辦學成果,學生成果,所授榮譽,文化傳統,校徽,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現任領導,發展紀實,地理位置,校園環境,

辦學歷史

雞東縣建縣於1965年,建縣的第二年時值“文化大革命”,與其他行業一樣,教育事業發展也受到了衝擊。雞東縣原隸屬於密山市(原密山縣)。建縣初期,各鄉鎮(當時為人民公社)中國小設定和布局較為完善,基本滿足適齡兒童和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在縣城內,還只有由原密山縣管轄時的兩所學校,即第一中學和銀峰完小(現為紅少年國小),當時的第一中學為完全中學。隨著縣城內人口的不斷增加,學校數量和布局越來越不能滿足適齡兒童和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成立了雞東縣新建國小,隨著國小教育的發展,再建一所中學也就擺在了教育工作的日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經雞東縣教育科醞釀研究,向縣委縣政府提出了籌建第二中學的報告,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由建設科負責規劃設計,由教育科組建籌建機構,第二中學籌建工作開始運行。
一九七二年四月,經雞東縣教育科研究決定,組成了由王恩和為主任,劉繼學、李全、方成玉、張太清、孟凡海、黃寶堂等為成員的籌建機構。校舍建設從規劃、設計和施工歷時一年左右。一九七三年六月竣工,九月一日開始投入使用。學校初建時,校舍面積為1500平方米,設有10個教室,7個教學班,其中國中一年級3個班,150人,國中二年級2個班,80人,高中一年級2個班70人,國中二年級是由銀峰中學(時稱五七中學)合過來的,班主任有岳巍、邊硯芬、斯平、王嘉涵。建校後,第一任書記是汪長富,第一任校長欒學權,王恩和為副校長,趙洪君為教導主任,金政洙為團委書記,張太清為總務主任。
一九七三年國家正處於十年動亂期間,大搞“批林批孔”運動,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干擾,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教育屬於重災區,國家沒有統一的課程計畫,沒有統一的、規範的教材,全國各個學校的管理雜亂無序。第二中學也和其他學校一樣,一邊上課,一邊搞運動。每天上午,學校基本還能按班級上一些文化課,下午則是搞運動,寫大字報、小字報。教師厭教,學生厭學,學校一切工作無章可循,無法可依,學生組織紀律渙散,教師情緒消沉低落。教育百廢待興。
一九七四年九月一日,辛長久、劉桂英調入二中任副校長,調入的老師有李克玉、李熙和、體育老師曾昭錄、劉長勝、祖述坤、劉連華、高洪喜,剛開學不久斯平班有一名學生叫宋麗芬,因思想狹隘,遇事想不通,在放學後到野外上吊自殺,這個事件和“批林批孔”運動相聯繫,批判老師是“臭老九”,縣委二次派調查組,最後結論:校領導、老師不負主要責任,但對欒學全、斯平都有一定壓力。
隨著學生及教師數量的增加,擴建校舍、增添附屬設施已成為必須。一九七五年,在原校舍兩側進行了擴建,增加了10所教室,成立了食堂和託兒所。這一年縣委為加強學校領導班子的力量,派李洪文同志擔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這期間,極左思潮對教育界的干擾還相當嚴重,“讀書無用論”、無政府主義仍在毒害著廣大青少年學生,隨意曠課,侮辱、頂撞教師司空見慣,砸玻璃、砸桌椅等損害公物的現象時有發生,師生關係緊張。
“五.七”道路。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毛主席給林彪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後來被稱作“五.七”指示。在這個指示中,毛主席要求全國各行各業都要辦成一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既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同時進行資產階級批判。“五.七”指示成為文化大革命的辦學方針,一度造成教學秩序的混亂。按照這個指示,學生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向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學習。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到農村,到工廠,接受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進駐學校,時稱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管理學校。一九七五年三月,縣裡派工人階級宣傳隊進駐學校,參與學校管理。
為了貫徹“五.七”指示精神,學校在東海鎮高峰村(原東海人民公社高峰生產大隊)建了一所分校,在鄉政府和村委會的支持下,征了十幾埫土地,作為勞動和實習基地。每年春、夏、秋三季,師生都要坐火車到東海車站,再步行十幾公里到農場參加勞動,有時一去就是幾天甚至十幾天。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到工廠學習技術,按著工種分工,打破了原班級建制,分為機電班、機修班。一九七六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開始恢復,工宣隊撤出了學校。
一九七六年十月,黨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反黨集團,宣告“文化大革命”結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和靠邊站的老幹部、老同志及一些專家、學者相繼恢復工作,知識分子政策得到落實,發展教育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教育的春天到了。
撥亂反正後,學校工作逐漸步入正常軌道。十年動亂,教育是重災區,教學計畫被打亂了,教材因被視為封、資、修的產物而廢止。粉碎“四人幫”後,教育得以解放,極左路線對學校的影響逐步得到清除,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逐步恢復和建立起來。
恢復高考制度
一九七七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一九七七年九月,中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十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一九七七年冬天,中國五百七十萬考生走進曾被關閉了十年的高考考場。當年全國大專院校錄取新生二十七點三萬人;一九七八年,六百一十萬人報考,錄取四十點二萬人。七七級學生七八年春天上大學,七八級學生秋天入學,兩次招生僅相隔半年。
高考制度的恢復,讓學生們摒棄了“讀書無用論”的影響,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開始發奮讀書,學校白天正常的教學工作得到了保證,開始有計畫地組織晚自習。由於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給國民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一切都還處於百廢待興階段,停電是經常的事。為了保證上好晚自習,學校給每個班級買了汽燈。這時學校教學班已達到了21個,教師隊伍不斷擴大。
由於建校時間短,師資力量差,又正值“文革”後期,當時實行九年一貫制,九年級學生畢業就視為高中生,七七年沒有畢業生參加高考。
加強管理
一九七七年李洪文校長調出,趙國恩任校長兼書記。一九七七年春天,教育科配齊了二中領導班子成員。學校領導各司其職,恢復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規範師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行為;加強思想教育,整頓學校組織紀律渙散現象,樹立先進的典型,批評不守紀律的人和事,提高學生遵紀的自覺性。學校還特彆強調老師對無政府主義表現要敢於批評敢於教育,同時強調要把嚴格的思想教育和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建立新型師生關係,學校領導還帶頭抓規章制度的落實。特別提出要求各班要把違紀不服管理的典型向領導匯報,領導要分別談話,以此作為對班主任工作的支持;發揮共青團、工會、學生會等民眾組織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廣大教師和學生參加,使學校充滿朝氣;開展學校文體活動,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業餘生活豐富多彩。張發老師組織文藝宣傳隊,除參加系統匯演也為班級培養文藝骨幹。體育組趙有臣等老師組織各項體育鍛鍊隊,每年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校運動會,選出優秀成員組成學校代表隊參加全縣運動會。
停辦校辦農場
校辦農場在東海鄉高峰村,有10餘垧貧瘠地,為方便二中參加勞動,照看莊稼,把高峰學校作為二中分校。每年產地和收割,學生要坐火車到東海站,步行十七八里去農場參加勞動,如果幹不完還需要吃住在農場。總結幾年來辦校辦農場的經驗和教訓,只是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勞動場所,學生受到一定的勞動鍛鍊,學會部分農業技能。但由於農場距離學校較遠,影響功課,收益甚少,得不償失,學校無力承擔這種經濟負擔,後經請求教育科同意,於1978年停辦校辦農場,與高峰學校脫勾,土地還給高峰村。
縣級重點校
一九七八年,學校被確定為縣級重點校。
由於二中成立於“文革”期間的一九七二年,因此,教師、學校基礎設施、儀器設備等嚴重不足,要把學校辦成縣級重點中學,難度是相當大的。為了加快學校發展,把二中辦成對全縣教育有引領作用的示範學校,學校領導班子通過召開教師大會、行政領導會和黨支部大會,研究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勾畫學校發展藍圖。縣委縣政府在二中的建設和發展上給予了高度重視和支持,在政策和財力上都做了較大傾斜,教育科在師資調配上也給予重點保證。這是雞東二中建校以來發展較快的一個階段。
廣納人才
一九七八年,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了,這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偉大轉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建設,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對外開放,被確立為經濟建設長期堅持的指導方針。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教育的地位已不容置疑,在全社會已開始形成尊重教育、尊重教師、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氣。學校在發展,辦學規模在逐漸擴大,對教師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特別是學校被確定為重點校後,更需要一批優秀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由於學校建校於“文革”期間,很少有師範院校的畢業生補充進來,選撥教師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擺上了學校的工作日程。在教育科的支持下,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文革前師範院校畢業的教師進行了認真排隊,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春,先後有徐倡公、劉同心、趙鳳海、王宏達、王桂馨、於治洲、謝平、趙有臣等一批教師從平陽、下亮子、永安、向陽等中學調到雞東二中任把關教師,還有一些雖不是大學畢業,但在教育教學崗位上工作多年,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也相繼調入學校任教,如高守彥、時玉林、陶文秀、張弼選、朱玉福等。校領導經常親自幫助一些教師搬家及安頓住處,表達了對這些教師的親切關懷及求賢若渴的心情。
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一九七八年一月趙國恩同志調離二中,李洪文同志調入擔任校長兼書記,八月,李洪文同志調出,十一月趙國恩同志又調入二中任校長兼書記。
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逐步提高。為了徹底肅清“極左”思潮的影響,充分調動和有效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黨組織向廣大教師敞開了大門,發展知識分子入黨,正確對待知識分子家庭出身和社會關係,只要本人積極要求入黨又符合黨員條件,經組織培養,可發展為黨員。二中當時較有影響的黨員有賈玉太、王克攻、斯平等同志。
為了穩定教師隊伍,落實知青政策,一九八二年,學校先後為生物教師張樹勇的愛人馬桂芝、語文教師曹立為的愛人宋秀環落實政策,安排到學校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經過落實政策和一系列調整,學校骨幹教師隊伍加強了,工作積極性空前高漲,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解決教師住房
為了解決無房和缺房教師的居住問題,學校多次向有關部門匯報,主動協調教育主管部門和各有關單位的工作,幫助教師解決後顧之憂,教師的住房問題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縣政府為學校撥款三萬元,用於教師住房建設。為節約資金,增加住宅設計面積,學校發動師生去雞東磚廠運磚,能自己乾的活就不花錢僱人。一九七八年秋,教師住宅建成,住宅為磚瓦結構,水泥地面,火炕、火牆取暖。一部分教師搬進了新居。當時雞東縣教育科也在蓋住宅,又分給二中四戶房子,這一舉動,當時《人民日報》記者做了報導,上了《人民日報》頭版,成了尊師重教的頭條新聞。一九七九年,學校為從各校調來的骨幹教師在學校附近的農村買了住房。
改善辦學條件,實驗室開始起步
一九七八年,二中還是一所非常年輕的學校,學校附屬教學設施建設還是空白。學校沒有實驗室,沒有一件實驗儀器和設備,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實驗課無法進行。二中成為重點校後,建設實驗室就提到日程上來。這不僅僅是因為建設重點校的需要,從教育的角度說,完善實驗室、配齊實驗儀器設備也是迫在眉睫的,為了避免重複投資,保證實驗室的質量至少在幾年或者十幾年內不落後,學校領導班子決定實驗室建設向標準化、規範化靠近,由於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校長趙國恩與後勤教師劉繼學到哈爾濱考察學習,在哈爾濱市教育局的幫助下,系統地參觀了哈爾濱市第十九中學的實驗室,就設計、規模、布局等情況分別畫了草圖。後根據二中實際情況,經與縣建築設計室共同研究,完成了物理、化學、生物三個實驗室的圖紙設計。實驗室總設計面積為500平方米,每個實驗室使用面積大約140平方米,包括準備室、儀器室等。一九七九年十月實驗室竣工,並投入使用。由於實驗室是嚴格按照規範設計施工的,儀器設備也完全按照中學實驗室儀器設備標準配備的,成為當時牡丹江地區比較先進的實驗室,因此得到了牡丹江地區教育局的讚揚。
建立宿舍和食堂
當時二中缺少單身和住校教師的宿舍和食堂,條件較差,師生動手解決住校教師宿舍、食堂、倉庫用房。1977年利用基建剩餘的磚瓦和部分木料,購買少量的磚瓦和木料,師生親自動手砌磚,建成了350平方米宿舍和食堂及90平方米的倉庫,節約資金約三萬餘元。
一九七九年七月,趙國恩調離學校,王守仁調入任書記,賈玉太任校長,九月柴爾剛同志由永安中學調入任教導主任。
第一台汽車
學校初建時有一輛牛車,用來運輸建築材料的,後來換成了馬車,馬倌房、馬圈在學校操場的西北角,不久,馬車被賣掉。隨著住宿學生的增多,學校基本建設連年不斷,運輸工具越來越顯得重要,當時由於馬車已賣掉,學校沒有任何運輸工具,而且經費非常緊張。聽說密山教育科有一台汽車要賣,學校領導請示縣教育科,科長姜福安建議帶司機到密山去看看,密山教育科科長李連昌同志非常理解學校的實際困難,決定以6000元的價格將汽車賣給學校,但6000元在當時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李科長表示:我們都是教育人,你們又急於用車,車先開回去用,以後有錢再給。學校有了自己的汽車,在後勤保障和師生福利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面建設校園
建校以來,校園環境一直處於不規則、不規範的狀態,基本呈三角結構。校園四周無圍牆、無遮攔、無校門,學校操場猶如通道,行人和車輛暢通無阻,惡劣的環境和混亂的局面嚴重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給學校的財產安全、師生的人身安全、校園的保衛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難,學校領導和教師不得不輪流值班護校。
一九八零年四月,在副縣長李樹春主持下,協調有關部門,對學校占地和布局進行了重新規劃,將學校西南面(與學校辦公室和實驗室相連的菜地)劃為學校範圍之內,學校有了今天的占地規模。一九八零年在校園東側投資建造了600平方米的學生食堂,當年即交付使用。學校的辦公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一九八一九月縣委書記孔廣榮到校視察工作,全面聽取了學校工作匯報之後,又實地視察了教室、實驗室、食堂、宿舍。看到學生桌椅陳舊、影響學生學習時,當即責成有關部門予以解決。這一年國慶節前,全校學生的桌椅全部得到更新。
一九八二年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進一步的改善,完成了周邊圍牆建設,豎起簡易的校門,校門兩側修建了鐵柵欄,從此封閉校園,師生們終於可以在一個較為安靜的環境裡工作和學習了。
由於學校電線線路老化,故障多,班級照明成了學校一大難題,有電不通,有燈不亮。有時學生早晚自習要靠汽燈或蠟燭來照明,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視力。為了儘快解決這一難題,學校領導多次找供電部門協商,一九八二年,在供電部門的支持下,重新架設了校園內低壓線路,改造了教室內的照明線路,照明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
五年高考
1979年高考,在二中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九七九年高考有11人被上級院校錄取,姜振華、張志民考入吉林大學,劉民朴考入東北林學院,黃海文考入牡師院,楊春哲考入黑龍江礦業學院,閆鳳君、鄭大慶、劉鳳君、劉振華考入牡中師,王玉紅考入寧安中師,胡曉輝考入牡林師。
1978年,雞東二中參加高考的考生,有三人被錄取,劉延湖同學被吉林大學錄取,范春林同學被哈建工錄取,李翠范同學被哈船舶錄取。這三名同學考上大學給雞東二中師生帶來了希望和信心,師生們幹勁倍增,刻苦努力,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1980年高考,由於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年兩年從鄉下各校抽調了多名骨幹教師到二中任把關教師,一九八零年高考初見成效,有62人考入上級院校,相比較一九七九年增加了近五倍,震動了全縣,其中於守山考上哈工大,開創了歷史的先河。從此雞東二中得到了全縣人民的信任,尖子生流失現象減少了,學校領導、教職員工、學生更是信心倍增、幹勁十足,學校進入穩步發展時期。
1981年高考,有44人考入上級院校,文科考生張世秋以457分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
1982年高考,有88人考入上級院校。理科第一名杜進功同學以426分的優異成績考入浙江大學,文科第一名朱書學同學以442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人民大學。
1982年8月,書記王守仁調出,校長賈玉太退休,柴爾剛任校長兼書記,柴爾剛同志任校長十六年,一直到一九九八年退休。
從一九七二年到一九八二年,十年間曾幾易校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進展。
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十二大”提出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總任務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加強德育工作
在黨的十二大精神的指引下,一九八三年雞東二中把思想政治工作納入了學校的議事日程,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一代新人。學校利用校會、班會、團會對學生進行形勢任務教育,結合社會上開展打擊刑事犯罪和清除精神污染活動,對學校秩序進行整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針對學生的實際,給學生講解國旗的象徵意義,國歌的創作背景,堅持升旗儀式,並結合升旗儀式向學生宣傳革命先烈和前輩為祖國、為人民利益捐軀的光輝業績,使學生對國旗產生一種莊嚴感;通過政治課、語文課、歷史課、地理課等學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校舉辦詩歌朗誦會、採集樹種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激勵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從而樹立起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深入貫徹中學生守則,開展學雷鋒樹新風活動。學校根據《守則》內容,制定了文明禮貌標準——《雞東二中學生一日常規》,對學生的行為規範有了具體要求。全校學生開展了向張海迪學習的活動,聽了張海迪的錄音講話,看了關於張海迪的電影,各班召開了主題班會進行討論,學生們深受教育。全校掀起了學先進、爭先進的高潮,講文明、講禮貌的學生多了,做好事的人多了,一九八三年全校共做好事1048件。
家校結合對學生進行教育。一九八三年,為了加強班級工作,學校選派了十九名事業心強、關心班級、愛護學生的老師擔任班主任。為了便於與家長溝通聯繫,學校召開了家長座談會。班主任進行家訪也成為家校溝通的一種有效手段。
一九八四年學校通過學習使教師樹立“三全”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克服了只抓智育忽視其他,只抓少數尖子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錯誤傾向,使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一九八四年在全校學生中開展以“三愛”教育為中心的各種活動。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學校湧現出2個文明班,64個文明學生,2個學雷鋒先進小組,學校被評為教育系統和縣級先進集體;堅持兩周舉行一次升旗儀式,每次升旗後由校領導對學生進行國歌、國旗、國徽、祖國版圖、中國革命史的教育;開展讀書演講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配合思想教育,學校創辦了《簡報》《火花》等校刊,用來登載好人好事;舉辦報告會,一九八四年四月舉行革命傳統報告會,五月舉行“華山搶險英雄事跡報告會”、國內外形勢報告會。
一九八四年空軍部隊第一次在雞東招收飛行員,雞東二中高三學生李彥傑、王恆波被招錄,學校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並藉此機會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一九八四年有解放軍戰士在雞東二中複習,學校請他們對非畢業班的同學進行了軍事訓練,以佇列為主。
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認識,樹立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的思想,一九八七年黨支部成立了業餘黨校學習班,培養了雞東二中第一名學生黨員,當年的學生會主席劉大力,後來這名同學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以後基本上學校每年開展四次黨課,每年都有一批學生髮展成入黨積極分子,每年有1——2名學生被發展成中共黨員。一九八七年寫入黨申請書的有50多人。凡是考入高校的入黨積極分子學校將材料轉至高校,這項工作由黨支部副書記郭立秋負責。
加強教學管理
一九八三年,學校逐步進入穩步發展時期,先後制定了《校長工作職責》《副校長工作職責》《書記工作職責》明確了領導的崗位責任制。
在教學上,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健全了教學日誌記載工作,建立了各種學習成績考核表、教研組日誌和教師聽課記錄等。在教學工作上嚴格執行教學計畫,貫徹了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能力、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教學理念。多次開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動,如專題研究、課堂類型研究、野外實地標本採集等。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學校組織教師到外校、外地聽課學習。語文組到一中、三中聽課,數學組到密山一中聽課。反覆落實教學常規。把好課堂關,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建立傳幫帶制度,以提高新教師教學水平;鼓勵教師繼續深造,鼓勵學歷低的教師通過函授、電大、自學等渠道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及業務能力。一九八三年第二學期雞東二中學生參加了三項縣級競賽,國中英語獲得第四名,國中作文獲得第三名,高中作文獲得第一名。
一九八四年,在教學上,實行了教法改革,變以講為主以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為主。教師精講,講練結合,學生多練,收到較好的效果。多次組織教研活動,其中有四次是縣觀摩教學,開闢第二課堂,各學科成立課外活動小組,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寫作等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一九八五年,學校派王桂馨老師到吉林市參加全國性教研活動,學習語文課的“六課型”教學方法並回來推廣。
一九八七年,為了更好地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提高高考升學率,學校建立了升學激勵機制,設立了高考獎金制度,獎勵方案由教務處副主任王廣樂擬定,經校領導班子討論通過。學校把一九八七年本專科升學指標定為80人,如果達到指標,每位任課教師可以得到一份集體獎,但當年沒有完成這一指標。一九八七年考高考令人振奮的是有兩名同學同時考上了北京大學,分別是文科的劉大力(534分)和理科的李成才(566分)。
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獎勵優秀知識分子,為其晉升一級工資。一九六四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學院的歷史教師趙鳳海、一九六九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學院的語文教師王桂馨受到獎勵。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日是我國第一個教師節,雞東二中為每位教師制定一套西裝,每位教師發放一個煤氣罐,學校組織教師在雞東鎮中心大街自東向西遊行慶祝。
一九八七年我國教師首次實行職稱評定製度。這是教師教學生涯的一件大事,全校教師為之歡欣鼓舞。這一年雞東二中被定為中學高級教師的有校長柴爾剛、教研室副主任李典勛、教研室副主任王廣樂、歷史教師趙鳳海。他們都是一九六六年以前的本、專科畢業生。
改善辦學條件
一九八三年學校已有十九個教學班,學生1100餘人,教職員工100多人,住宿生三百餘人,學校規模逐漸擴大。為使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本著自力更生的原則,學校行政人員和後勤全體同志利用整個暑假休息時間自己動手修水泥地面150多平方米,修建了24平方米的收發室,粉刷牆壁15000多平方米。教師高守延、朱玉福等利用星期日休息時間與學校行政人員一道維修水房,解決師生飲水問題;全體教師利用課餘時間粉刷鐵柵欄,總務處同志們利用星期天維修火炕、火牆,為學校節約資金3700餘元。一九八三年學校修建了一棟廁所,並在操場西側建了一棟七十平方米的辦公室和託兒所。總務處工人利用暑假自己動手修建了五十平方米的煉倉,用來清毀垃圾。制定了學校物品管理制度,對學校物品重新登記造冊,期末進行物品大檢查,然後按制度進行獎懲。一九八一年縣教育科在二中校門西側臨街建1250平方米的辦公室。後來因為二中學生住宿人數不斷增加,學校多次與縣政府和教育科磋商,經縣政府批准,一九八四年教育科搬走,辦公室全部交由二中使用,改建成學生宿舍。自此二中才擁有一個完整的校園。一九八五年七月六日學校在操場正對大門30米處建完一座假山噴泉,七日(高考)正式使用。
改制為純高中,晉升為市級重點高中
一九八四年的九月,雞東二中出現了歷史性的轉折,由原來的完全中學變為純高中,原來國中部的師生一起合併到雞東三中,二中只設有高中18個班(每個年級6個班),每個學年6個班,每年縣裡定招收新生指標290人。
一九八五年學校除在校的18個班外,又成立了一文一理兩個複習班。
一九八五年八月雞東二中晉升為市級重點高中。
五年高考
一九八三年高考,有61人被上級院校錄取。
一九八四年高考,楊志剛同學以555分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成為雞東二中考取清華大學的第一人。這一年有53人被上級院校錄取。
一九八五年學校領導充分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不斷改變教法,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刻苦努力,充分利用“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時間,加強自學力度。這一年的高考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有176名同學升入高度,形成了雞東二中高考史上第一個高峰,這一年應屆畢業生高艷同學考入清華大學,張家軍同學以441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了解放軍坦克學院,成為雞東二中考入軍事院校的第一人。
一九八六年有134人考入上級院校,刷新前一年的升學比率。
一九八七年學校首次設立高考獎金制度,有95人考取上級院校,文科劉大力同學以534分的優異成績、理科李成才同學以566分的優異成績同時考上了北京大學。
五年榮譽
一九八三年學校黨支部被評為系統和全縣優秀黨支部;在全縣整黨整風中被評為先進單位。一九八四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綠化標兵單位。一九八五年被縣政府授予建立教學檔案先進集體、端正黨風先進集體。一九八六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先進黨支部、造林綠化先進單位,被省政府授予改善辦學條件先進學校。一九八七年被雞西市教委授予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被雞東縣委縣政府授予先進集體標兵。
八十年代後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學校各項工作走向正軌,中青年教師成為學校主體力量,教學步入了循環制,雞東二中步入了全面穩步發展期。
九十年代起縣內其他高中已經失去了與雞東二中競爭的實力,二中獨攬了全縣高考升學的重任,。雞東二中地理位置處於西有雞西市一中、實驗中學,東有密山一中的中間地帶,雞西市一中、實驗中學和密山一中都是省級重點校,高考競爭是激烈的。九十年代高考的競爭在省內各級重點高中之間展開,嚴峻的現實迫使雞東二中不斷提升自己辦學實力,改善辦學條件,在基礎建設、教師專業素養、高考成績等方面均有長足發展。
教學樓
在一九九一年雞東縣“兩會”上,縣政府工作報告中決定蓋一中教學大樓,政府投資150萬元。政協委員們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應先蓋重點中學的教學樓,並形成提案。事後縣委縣政府組織教育界委員進行了實地調查,經論證先蓋二中教學樓有利於雞東縣教育的整體發展,於是政府採納了這項建議,決定先蓋二中教學樓,所需資金縣政府投150萬,縣教育局投資50萬元,二中自籌90萬元。
一九九一年八月拆除了原平房教室,奠基剪彩,縣政府要天一副縣長參加了奠基儀式。當年完成了地基,蓋到二層。一九九二年十月十日竣工剪彩,交付使用。
二中教學樓5100平方米,主樓五層,東西兩側四層。有32個教室、22個辦公室、2個會議室、1個電教館。
從一九九一年九月到一九九二年十月一年多的時間,高三學生在原校西廂房上課。高一、高二學生遷到雞東四小上課。因雞東四小也是新建的學校,沒有招生,也沒有供暖,這一年的冬季高一、高二的師生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一九九二年十月下旬師生返回原校上課。雞東二中從此結束了冬季師生上山砍柴,每個寒冷的早晨自己生爐子取暖的時代,終於有了舒適、整潔、寬敞、明亮的工作、學習環境。
評定職稱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全國開展了第二次教師評定職稱工作。在這次評審中雞東二中副校長李秀榮、教務處副主任王桂馨、英語教師王常玲三位同志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教務處副主任、語文教師王廣樂被省教委聘為中高職稱語文科評審教師。
教學工作
開展特長教育:按照毛澤東主席就提出的“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力、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這一要求,學校開始重視全面培養優秀學生,特別是特長生的培養工作,從八十年代初期就陸續有體育考生被高校錄取,尤其是一九八八年雞東二中有八名考生考入高校,分別是肖儉波、李曉輝、肖鵬舉、於慶、蔣明健、杜榮麗、於立新、畢文利八名同學,開創我校體育高考成績的先河。從一九九零年開始學校重視培養藝術類考生,每年招收一定數量的美術、音樂考生,並派專業教師課餘時間進行輔導,教導處有一名副主任兼管此項工作。
狠抓備考工作:按計畫進行複習,充分利用下午自習和晚自習進行輔導,一九九一年組織學生參加三次大型聯考,第一次是雞西市區的,第二次是牡、佳、雞三市點校,第三次是哈、牡、佳三市點校,雞東二中的成績均為中上游。
制定高考指標:將升學指標落實到班級,定期開展質量分析,分析學生狀況。一九九一年原定升學人數為110人,實際考上164人。
五年高考
一九八八年有99人考取了上級院校。
一九八九年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有104人考入高等學校,是八十年代我校高考成績的第三個高峰。
一九九零年學校升學人數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達到165人。
一九九一年有164人考入上級院校。
一九九二年有162名學生升入高校,理科楊海林同學以592分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
五年榮譽
一九八八年學校榮獲縣級“先進黨支部”、市級“勤工儉學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
一九八九年榮獲十個獎項:①縣級“先進標準化黨支部”;②縣級“先進單位”;③市級“先進單位”;④縣級“教育先進學校”;⑤縣級“基礎教育先進單位”;⑥縣級“文明月活動先進單位”;⑦縣級“勤工儉學先進集體”;
⑧省級“庭院綠化先進單位”;⑨市級“88年檔案工作先進單位”(19890125);
⑩省級“衛生文明單位”。
一九九零年學校榮獲了市級“先進黨支部”、市級“勤工儉學先進集體”、縣級“學校衛生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並在雞東縣十八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組中取得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
一九九一年學校被評為市級“先進黨支部”、市級“先進單位”,縣級“先進黨支部”、縣級“標兵單位”。
一九九二年被評為市級“勤工儉學先進集體”、雞西市“育才杯”中學組第三名,縣級“先進黨支部”、縣級“先進單位”、縣級“改善辦學條件先進學校”,在雞東縣春季越野賽中獲高中組第一名。
2009年,學校被評為黑龍江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2012年9月1日晚,雞東二中舉行建校四十周年慶典儀式。

硬體設施

學校累計投入數千萬元建設了現代化的教學樓、大型多功能餐廳,男女生公寓樓等,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
體育館
雞東二中體育館坐落於縣城西部,中心大街北側,交通便捷、環境幽雅。是全縣唯一一座標準的綜合性體育館,體育館由縣政府投資1000萬元修建,現已投入使用。二中體育館占地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整個場館造型莊重、典雅,氣度不凡。外飾綠色玻璃,大理石牆面。肅穆、不飾浮華,體現中人務實、穩健的作風。館內賽場面積8000 平方米,設兩側看台,可容納2000名觀眾,其中固定座位1500個,設備先進,功能齊全。適合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體操等體育項目比賽和音樂、舞蹈、雜技等各類型的文藝演出及機關團體、公司的大中型集會,也可以舉行各種展覽、展銷會。除滿足體育教學、訓練、比賽外,還能為學校各類型的集會、報告會、文藝演出、演講及演唱會、音樂會、等提供使用場所,其功能遠遠超出了體育活動的範疇。體育館同時又是公益性體育設施,將充分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其成為雞東縣集健身、娛樂、有償體育訓練、對外體育交流為一體的,服務一流的全民健身活動的中心。
食堂
學校舉全校財力興建了高標準、現代化的二中食堂,本著以“學生為本,對社會負責,讓家長滿意”的原則,自建成使用以來,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學校非常重視食堂的內部管理,在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上下功夫。力求把工作做紮實,做全面。建立健全各種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加強管理。緊緊圍繞以“三防”為重點——防中毒、防投毒、防病毒——設立了單獨的配餐間、蒸飯間、消毒間。
對工作人員加強培訓、加強檢查、培養炊事人員的良好衛生意識和習慣,同時,食堂還認真貫徹《食品衛生法》,把依法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和各項生活綜合服務管理工作作為頭等大事,列入重要的管理日程,並做到責任到人,抓緊抓實,抓出成效。食堂員工全部經過體檢佩證上崗,食堂工作人員自身清潔衛生意識加強了,食品安全衛生意識提高了,食品營養及搭配也更加科學合理了,對涉及食品衛生安全的各個方面都有專人負責。規範進貨渠道 ,嚴把進貨關。從採購進貨起,就注重食品原料的新鮮、衛生、安全,從源頭上杜絕腐爛、變質、黴菌等不衛生的食物進食堂。出售飯菜及其他食品一律不準收現金,實行刷卡制,有效防止了細菌的傳播,保證了就餐安全。
自食堂建成以來從未發生過一例食品衛生安全事故。取得了另學校和社會滿意的效果。
學生公寓
雞東二中現有學生公寓兩棟,建築面積15000米,床位數1500張,生均住房面積15平米,房間分為四人間、六人間等類型。四人間每個床鋪均為鋼製床,配有衣櫥、書架、學生卓椅。提供床上用品。公寓有完善的配套設施,寢室帶有洗漱間、衛生間,熱書房等。熱水二十四小時供應。各公寓配有專職清潔員,每日上、下午對公共場所(樓道、水房、廁所等)進行清掃;為學生提供親情式服務。盡力為學生創造一個溫馨、和諧、安全的生活環境。把學生公寓真正辦成文明、整潔、安全、優美的“高中生之家”。

師資力量

二中擁有一支熱愛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職工隊伍。
學校教職工2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56人,學歷達標率96.7%, 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50人,一級教師65人,研究生學歷39人,獲得碩士學位7人,國家級優秀教師3人,省級模範教師、優秀教師10人,市學科帶頭人32人,市級以上骨幹教師60人。縣拔尖人才40人。教師撰寫的科研論文每年都有近200篇獲省級以上獎或在省級以上專業刊物上發表。

辦學成果

學生成果

辦學質量和社會聲譽穩步提高,建校以來為上級院校輸送了大批優秀學生,高考升學率達98%,本科錄取率為65%,先後有張世秋、關宇、周可等近30人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有1000餘人考入全國排名前十的重點大學,十餘年來培養出5位全市狀元,有4名考生沖入全省前十名。
先後有20多人考入北大,清華。其中雞西市狀元五人,全省前十名四人,2007年考入香港大學一人,清華一人。2008年又考入北大一人,人民大學一人。2012年任彥昆同學取得雞西地區理科第一名。2014年郭軒達同學取得雞西地區理科第一名,王才鈺同學取得雞西地區文科第五名,過600分人數達到三十人。成績證明了二中的實力。
歷年考入清華北大校友歷年考入清華北大校友

所授榮譽

學校各項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曾被評為黑龍江省改善辦學條件、庭院綠化先進單位,黑龍江省衛生文明先進單位、黑龍江省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單位、黑龍江省課程改革先進集體、黑龍江省“九五”期間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德育體系先進校、國家級創新教育實驗校、黑龍江省“五四”紅旗創建單位、黑龍江省依法治校先進單位、雞西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雞西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標兵等。

文化傳統

校徽

圖為該校校徽
雞東縣第二中學

校訓

弘德、礪志、博學、篤行

校風

科學、嚴謹、務實、和諧

教風

教書、育人、嚴謹、求新

學風

勤學、慎思、探索、求真

現任領導

校長兼黨總支書記:聶長勝
校長助理:楊忠堂
黨總支副書記:單淑賢
副校長:逄煥新、王利輝、郝林、陳麗華、孫義海

發展紀實

多年來,學校以“德智雙優,身心兩健,學有所長,全面發展”為育人目標,以“因材施教、多樣特色”為辦學主線,最佳化學校教育資源配置,創設個性化教育文化和環境,以點帶面,以局部促整體,不斷提升辦學品位,形成了“科學、嚴謹、務實、和諧”的校風,創建了以人為本、內涵豐富的辦學模式,雞東二中正逐漸成為一所校園人文化、設施現代化、管理科學化、教育優質化,全省一流、具有一定示範性的現代化學校。
(一)努力提高教師素質,強化育人隊伍建設
1、堅持抓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提高行風建設水平
學校以創建“家長滿意工程”和落實“師德八項承諾”為重心,堅持把師德師風建設落實到學校的每一個崗位。對照《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制定《雞東二中師德師風建設“十不準”》,嚴厲禁止有償家教、體罰學生。利用每周政治學習時間加強對教師的工作責任心、辦公紀律、個人修養等方面的教育。由於措施紮實,落實到位,多年來全體教師都能積極發揚“無私奉獻、敬業愛崗、愛生如子”的精神,普遍受到社會及廣大家長的好評。
積極開展“扶貧助學”活動。平均每學期減免貧困學生的學雜費和為貧困生捐款累計達三萬餘元,僅以2007年為例,我校共幫扶特困學生60 人;向社會推介優秀特困高三畢業生30人,得到社會資助資金達30餘萬元。高二學年為學生聶思源捐款7600 元,高三學年為學生付玉偉捐款9200元,教師捐款達15000元以上。並且在黨支部的倡議下,實行了黨員聯繫貧困生的“一幫一”制度,更有不少非黨員教師也積極加入到聯繫貧困生的行列,每學期黨支部都聯繫教師與學校中層以上領導走訪和慰問貧困生家庭,在社會上和家長中引起很大反響。
2、加大了骨幹教師和年輕教師的培養力度
學校有針對年輕教師多、骨幹教師相對缺乏的局面,制訂了較為長遠的師訓計畫,分階段有重點地開展青年教師和各類骨幹教師的培訓工作,開展了諸如師徒結對、學科練兵、教學基本功比武、骨幹教師教學藝術展示、新老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新教師任見習班主任等多種形式的師訓工作,使年輕教師 能迅速熟悉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及時適應學校教學工作的要求。同時積極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通過參加各種方式的教學研究活動,使青年教師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凡是各級教研室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學校均積極為青年教師爭取機會,為青年教師成長提供便利的條件。
(二)積極最佳化德育體系, 突出管理的核心地位
1、 突顯和諧教育,創建育人新體系
教育和諧方能築起美麗的校園。培養和諧的人首先需要實施和諧的教育,為此,學校提出了“微笑、尊重、民主、探究、合作”十字方針。在教學生活中,師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共同發展,倡導教師爭做學生的“四友”,即關心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嚴格要求學生,做學生的良師諍友;尊重信任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公平對待學生,做學生的良師摯友。在教育管理中,學校用共識的思想凝聚人、用獨特的文化塑造人、用人文的理念啟迪人、用互動的策略發展人,建立了師生信息反饋制度、教師申訴制度、學生申訴制度等。
創建育人新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立足本校實際,不斷探索,開創了“11223344”育人工程,即樹立一個目標———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貫穿一條主線——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落實兩個教育——政治方向教育、文明習慣養成教育;提高兩個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突出三全——全員都是德育工作者、全方位滲透德育、全過程體現德育;體現三主——學校是主陣地、課堂是主渠道、班主任是主力軍;狠抓四育----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激勵學生四會----會學習、會做人、會生存、會創新。 “11223344”育人體系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很強的針對性和高效的實踐性 ,對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給以科學指導。
2、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法紀教育。政教處、團委從教育實際出發,通過學生代表國旗下講話、業餘黨校的培訓、開設“校園之聲”廣播站、邀請法制工作者舉行法制報告、各種主題班會等渠道,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鍛鍊了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對理想教育、道德與法制教育增強了感性認識,深化了“公民道德教育活動”和“養成教育”活動 。
3、強化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進行嚴格考核。第一是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德育主力軍作用,堅持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工作會議,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樹立典型,以老帶新;規定每學期開學第一周為強化教育周,末兩周為平安周,要求班主任與學生同步,強化崗位監督;加強過程管理,實行班級日考核、周考核、月考核和學期考核,並及時將考核結果公布;加強了對班主任的培訓,努力把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落到實處。其次是積極培養一批熱愛集體、有能力、有威信的學生幹部隊伍。政教處、團委和班主任通力協作,通過學生幹部的競爭上崗和培訓,增強了學生當主人,當管理主體、教育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意識,為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自我管理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三是加強值周隊伍建設,既擴大了管理的外延,又增強了學生的自我教育。第四是加強夜間巡邏和查崗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對學生夜間休息時段的管理,基本杜絕了學生夜間外出的現象。
4、重視家校聯繫,充分發揮社會的教育功能
學校不僅注重使德育教育網路遍布校園的角落,而且有意識的將德育教育向校園外延伸,藉助社會多元力量,最佳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模式。有力地推動了學校與家長的聯繫溝通。學校每年11月份召開一次家長會,並對班主任家訪的次數有明確的規定。
(三) 堅持以質量為中心,切實加強教學管理
1、繼續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檢查落實
抓住課堂教學不放鬆。 教務處深入紮實地抓好教學大檢查,通過規範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突出過程考核,強化平時抽查。各教研組開設的匯報課、研討課、示範課等,基本做到全組參加,業務校長和教務處、教科室指導教研組及時認真地評課;每周有多次公開課,
我校在每學期對課堂教學教研活動早計畫、早安排、早落實。課堂教學教研工作開展得紮實、積極、有效。
(1)領導班子人人兼課。除校長在內,每位校級領導至少教兩個班級的課,每天深入不同年級和課堂,深入早晚自習,掌握第一手學情,然後對學校教學工作作出正確決策。帶動了廣大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2)骨幹教師示範課。為確保新教學理念及時滲入到每堂課,學校骨幹教師在每學期初和學期中各上一堂示範課,由學校業務領導承包到人,組織學科教師聽課、評課、修改教案,分析當前教學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靈活運用和新教學方法的課堂落實,確保課堂不落後於課改的發展要求。
除此之外還強化集體備課,通過修訂教學質量獎勵制度,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整體質量意識;建立了學生監督教師的機制,平時由學習委員記載教師的上課情況及上班輔導的次數,對教師的教學情況,教務處會同學年長多次進行學生問卷調查,並及時反饋給教師,期末由全體學生對任課老師進行德、能、勤、績的問卷調查,並納入年終崗位責任制考核。
2、重視學風建設,加強考試管理
學校堅持在學風建設上做好文章,一是進行正面引導,通過評選優良學風班級、學習標兵等來帶動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積極進取,力求上進;二是嚴肅考風考紀,強化考試的嚴肅性,對監考不嚴的老師進行通報批評,並在結構工資中體現,對違紀學生進行處分,使學生消除僥倖心理,從而在平時抓緊學習。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社會聲譽穩步提高,自1999年以來已培育出 7名全市狀元,有十三名考生被清華、北大及香港大學錄取,2008年文科高考成績突出,全市前十名有四名是我校學生,其中蔡佳宏被北京大學錄取,其他三名學生均達到文科清華錄取分數段。幾年來,有四名考生沖入全省前10名,高考升學率達99%。
(四)實行民主管理,堅持教代會制度
學校每年召開一次教代會,向全體教職工全面公布學校黨建、財務、職評、評先、考核、福利、教學、培訓、後勤等整個工作情況,同時傾聽全體教師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讓全體教師以主人翁的精神參與學校全方位的民主管理。正是由於群策群力,才使我校各項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
(五)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設綠色校園
良好的校園環境是陶冶學生情操、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石,它不僅有益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給人以愉悅的心情,而且能激發師生高昂的鬥志,鼓勵師生不斷努力。自2000年起,雞東二中本著學生本位,巧心創設綠色校園,實施“添彩工程”,共投資70餘萬元,先後四次進行大規模的校園綠化美化建設,在"環境一流"的總目標中,突出教學條件和環境建設,提供了一流的教學條件,創設了一流的教學環境,形成了一流的文化氛圍。在原有舒適、整潔、優美的環境基礎上,不斷加大對校園環境的建設。經過三期"添彩"工程,終於創設了一種"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綠色校園環境和幽雅別致的育人氛圍。走進校園,只見綠樹成蔭,馨香四溢,各種雕塑構思新穎別致,造型美觀大方,校園景觀布局合理,錯落有致,層次分明,處處洋溢著文化氣息。
重視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倡導在學生的思想深層創設一種精神環境。學校精心設計了各處牌匾上的名言警句,並號召利用《螢火》校報、“校園之聲”廣播站,積極營造“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心理氛圍、“獎懲分明”的輿論氛圍和“尊重信任”的人際關係氛圍。利用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薰陶,達到行為舉止的無形約束。經過多年努力,和諧的校園精神文化就像一股浩蕩的春風,感染著每一位師生,使師生關係得到健康的發展。
在上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各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學校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各項工作得到上級部門的肯定,被授予多項榮譽稱號:曾被評為、雞西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標兵,雞西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標兵、雞東縣依法治縣先進集體標兵等。

地理位置

雞東縣中心大街580號

校園環境

以下為校園景色
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
雞東縣第二中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