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是怎樣育成的:袁隆平口述自傳

雜交水稻是怎樣育成的:袁隆平口述自傳

《雜交水稻是怎樣育成的:袁隆平口述自傳》其中內容包括袁隆平的家世;他跟著興趣走的學生時代;安江農校;三系配套協作攻關;大推廣大增產;兩系法雜種優勢利用;走向世界;新世紀新目標;答問錄。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由於“四人幫”的瘋狂破壞,國家的經濟秩序被徹底攪亂,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湖南本來是一個農業大省,是歷史上有名的魚米之鄉,但是那時老百姓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所以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的研究至關重要。

基本介紹

  • 書名:雜交水稻是怎樣育成的:袁隆平口述自傳
  • 類型:傳記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557114X
  • 作者:袁隆平
  •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 頁數:252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雜交水稻是怎樣育成的:袁隆平口述自傳》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袁隆平(1930—),江西德安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6)。育種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至湖南安江農業學校任教。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雜交水稻培育的實踐和理論》、《雜交水稻學》等。曾獲“國家特等發明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多項大獎。
辛業芸(1966—),女,湖南臨澧人。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員。現任袁隆平院士工作秘書。承擔科技部“973”計畫、教育部博士學科點專項基金等有關研究項目,獲得過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著有《創造學》等,發表論著200餘篇(冊)。

圖書目錄

序言 華國鋒
第一章家世
第二章跟著興趣走的學生時代
第三章安江農校
初為人師
餓殍的震撼
來自農民的啟發:“施肥不如勤換種”
決定性的思考與選擇
雜交水稻選育的思路
在《科學通報》上發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結婚
成立雜交水稻科研小組的前前後後
第四章三系配套協作攻關
到雲南元江去尋找野生稻
常德會議成為轉折
在海南三亞發現“野敗”
一闖三系配套關
二闖優勢組合關
三闖制種關
第五章大推廣大增產
千軍萬馬下海南
開始在全國大面積推廣
湖南水稻大增產
發表《雜交水稻培育的實踐和理論》
獲1981年國家技術發明特等獎
第六章兩系法雜種優勢利用
成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雜交水稻發展戰略
首屆雜交水稻國際學術討論會
中國獨創的“兩系法”
第七章走向世界
“雜交水稻之父”一說之緣起
第一項農業專利轉讓給美國及其後的中美合作
國際培訓班和國際學術討論會
Science介紹超級雜交稻選育理論
推廣到全球20多個國家
第八章新世紀新目標
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持續發展的“中心”
學科積累與人才培養
超級雜交稻研究
“種三產四”豐產工程
對“轉基因”的看法
改革開放帶來發展變化
關注國家和全球的糧食安全問題
第九章答問錄
科研工作與成功經驗
榮譽與感恩
生活態度與追求

後記

當《袁隆平口述自傳》初稿整理近尾聲時,正值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之際,我特別感到激動和振奮,一方面覺得經自己之手將袁先生敘述的人生境遇、科研歷程和品性修養等整理成傳發表,是我的一大幸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人終於圓了百年奧運夢想而感到暢快、愜意。二者在時間上的奇妙耦合,我仿佛覺得其間存在一種共鳴,不單是因為袁先生對國家和全人類的貢獻,當之無愧地成為奧運火炬傳遞三湘第一棒;更由於在更多、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背後,“挑戰”與“拼搏”正是這位科學家永恆的人生境界。
我大學畢業後先是在湖南省農科院辦公室工作了8年,然後來到袁隆平先生身邊當秘書。讀書時我就知道,袁隆平,一場震撼世界的“綠色革命”的領跑者,突破了經典遺傳學中“白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的傳統觀念,摘取了雜交水稻這顆綠色王國科學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在世界農業科學發展史上樹立了一座高大的里程碑,被國際上譽稱為“雜交水稻之父”……能給這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當秘書,我感到既幸福又有些緊張,那種敬畏感是不言而喻的。記得當時我忐忑不安地走進袁先生的辦公室,只與他交談了幾句,他那開朗寬厚的性格,馬上打消了我的緊張情緒。很快,我和所有在他身邊的同事一樣,把他當成了一位親切可敬的長者,和大家一樣稱他為袁老師。後來,我成為他正式的學生,“袁老師”這個稱呼對我來說就更不一樣了,因為我非常榮幸地能夠跟隨他在綠色王國里探尋、求索。
算到今年,我跟從袁先生工作已經14年有餘了。我以為幾乎每天在他身邊工作,聽他講述所經歷過的歲月往事是很方便容易的事,於是我欣然接手這項訪談整理任務。然而實際的過程並不像想像中那么簡單。因為袁先生雖年屆80,但他根本就沒有退休,甚至沒有絲毫頤養天年的意思,他是一位從不知足、無休求索、躬耕不疲的人;他又是一位不愛張揚、處世低調的人,尤其是有關自己的事更是不太在乎;外加事務纏身,他竟沒有多少“口述”的時間。好在他的一舉手、一投足,他的神情語氣、態度性情,一一都是我所熟悉的。於是乎我使盡渾身解數去搜羅有關他的一切,隨時隨地記錄他的所言所行,查找他的聲像資料和檔案文獻,不放過方方面面相關人員提供的情況,尤其是訪問他的夫人鄧則老師,還採取“看圖憶事”這種方式,儘量挖掘他和有關人員的回憶,如此等等,總算獲得不少整理寫作該書的第一手資料。
可事實上,由於每日工作繁雜,以及書稿的幾度修改完善,我仍感到這項任務的壓頭。但《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叢書的樊洪業主編認為,袁隆平先生在他的科學研究中使理論與實踐達到完美結合,他不僅是一位“育種專家”,更堪稱“育種學家”,這一點應為學術界和讀者認同;湖南教育出版社的李小娜老師也鼓勵我說,為了我們和國人共同敬仰的袁老師,任何付出都值得!也的確因為這樣,我感到這項工作的光榮和做這件工作的快樂。想想,面對逝去的時光,為20世紀中國科學史做一項重要的史料搶救性工作,特別是記錄下這位為人類克服飢餓而戰的科學家閃耀科學與人格光芒的點點滴滴,不正是一種對歷史、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世界的糧食危機不時涌動,糧食安全是人類和平的重要元素。與其坐嘆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不如奮起抗擊、抓住保障糧食安全的利器!這種消除飢餓就是對增進和平的理解和詮釋,正是袁隆平先生畢生的追求,也正是我要記錄他心路歷程的關鍵所在。
這裡不能不提及請華國鋒老人作序的事情。如書中所述,袁先生與華老之間感情甚篤,我們想到華老早年對袁先生研究雜交水稻的支持,深感請他作序是再合適不過了。果然,華老非常樂意地應允了為《袁隆平口述自傳》作序。2008年4月,華老作好了序。然而,我在等待去取他簽了字的序言期間,卻傳來他與世長辭的訊息。沒能見到華老,成了我終身的遺憾!所幸的是,整理《袁隆平口述自傳》,留下了他對雜交水稻研究與發展的支持,也留下了他對雜交水稻未來發展的良好祝願。
書稿整理中,謝長江先生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張橋女士為檔案資料的查詢等付出了很多辛勞;鄧則老師,尹華奇、羅孝和研究員、陳紅怡女士等給予了大力幫助;王精敏、王建平、曾春暉等同事和朋友,江西德安縣宣傳部、湖南安江農校、武漢市博學中學以及許多有關人士,提供了很好的圖片資料,為本書增色了不少;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領導也給予了很高的重視和支持。在此,我一併表示感謝!蒙程光勝先生審閱全部書稿,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在此深表謝意!
特別感謝曹萬貴將軍、施芝鴻老師以及曾松亭博士對此書給予的支持!
辛業芸
2010年5月25日

序言

我與袁隆平同志相識,已經快40年了。那是我在湖南工作的時候,我們相識的媒介,就是他的雜交水稻研究。如今,他已經是全中國和全世界聞名的科學家了,而我卻垂垂老矣!《袁隆平口述自傳》即將出版,編者要我為該書寫點什麼,我很愉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那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由於“四人幫”的瘋狂破壞,國家的經濟秩序被徹底攪亂,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湖南本來是一個農業大省,是歷史上有名的魚米之鄉,但那時老百姓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我作為省里的主要領導人,對老百姓的“吃飯”問題非常憂慮。而且,毛主席當時的“世界革命”的思想,也促使我們了解到全世界的糧食問題的嚴重性。為此,我好像在困難中看到了一個亮點。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如果雜交水稻研究取得成功,那將是對全世界的一個劃時代的貢獻。毛主席對農業的高度重視,鞭策我對這一重大科研課題給予關注。早在1970年,袁隆平和他領導的科研小組,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湖南省領導機關(那時中共湖南省委尚未恢復,還是“革委會”時期)就對他們的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和袁隆平曾做過一次愉快的交談。他的坦誠,他的質樸,他的科學思維,他的科學視野和巨觀意識,都給我很深的印象。我告訴他,要將水稻雄性不育系的材料,拿到民眾中去搞,並要求有關地市和部門大力支持。對於科學研究,我是個外行。但我知道,農業生產要發展,就得依靠農業科學的進步;而農業科學的進步,離開農民和土地,是不可能成功的。作為一個地方的領導人,支持和幫助他的科研項目,是我的天職。大概從那時候開始,我們之間就建立了一種友誼。此後,雜交水稻在湖南推廣試驗,取得了成功。湖南的糧食生產,迅速上了一個新台階。1975年,我已經到北京工作。他們為了將雜交稻向全國推廣,碰到了困難。我聽取了他們的匯報,決定從財政上給予支持,並及時要求南方13個省、市立即行動,推廣雜交水稻。後來的實踐證明,雜交稻的大面積推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不僅是袁隆平的成功,也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成功。袁隆平就是社會主義中國的一個當代神農!我長期分享著他們勝利的喜悅。
馬克思說:“在科學的道路上,從來沒有平坦大道。只有那些不畏艱險在崎嶇小路上攀登的入,才有可能到達光輝的頂點。”我想:袁隆平就是這樣的人。本書所記述的關於他從事雜交稻研究的詳細過程,以及蘊藏在這一過程中的科學精神和偉大人格,便是明證。
現在,中國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歷史時期。和世界上先進的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們的科學技術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需要千萬個袁隆平。袁隆平的奮鬥精神在鼓舞著我們,炎黃子孫應該急起直追。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華國鋒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八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