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碧玉簫

《雙調·碧玉簫》是元代雜劇作家關漢卿創作的一首詞。該詞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嬌的秋山圖不僅表達了作者對美麗景色的讚美之情,也為後面的抒發作者超脫、隱逸的情志作了有力的支撐。“秋景堪題”,是總寫,是對秋景概括地讚美。以下三句,各自以絢麗的色彩展開對秋景的描繪。“紅葉滿山溪”,這是一個色彩鮮明的遠景鏡頭,意境開闊,引人入勝。“黃菊繞東籬”,寫身邊景物,是近景。由遠及近的描寫,給人一種層次清晰、立體感很強的感覺。而色彩的絢爛,和諧的寧誼,更呈現出一片秋意盎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雙調·碧玉簫
  • 創作年代:元代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關漢卿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怕見春歸,枝上柳綿①飛。靜掩香閨,簾外曉鶯啼②。恨天涯錦字③稀,夢才郎翠被知。寬盡衣④,一搦⑤腰肢細;痴,暗暗添憔悴。
秋景堪題⑥,紅葉滿山溪。松徑⑦偏宜,黃菊繞東籬。正清樽斟潑醅⑧,有白衣勸酒⑨杯。官品極⑩,到底成何濟⑾?歸,學取他淵明⑿醉。

作品注釋

①柳綿:柳絮,柳花。蘇軾《蝶戀花》:“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②簾外曉鶯啼: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③錦字:用錦織成的字。竇滔的妻子蘇蕙曾織錦為回文寄給他,後因以指情書。晁補之《回文詞》:“織成錦字縱橫說,萬語千言皆怨別。”
④寬盡衣:柳永《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說因離別而相思,因相思而消瘦。
⑤一搦(nuó):一握,極言其腰肢之細小。《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宮中多餓人。”後因以細腰形容美人。
⑥堪題:值得寫,值得描畫。
⑦松徑:指隱居的園圃。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又《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見下句。
⑧潑醅(péi):沒有漉過的酒。李白《襄陽歌》:“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潑醅。”
⑨白衣勸酒:陶淵明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了很久,正苦無酒,忽值江州剌史王弘使白衣送酒至,淵明乃就酌,爛醉而歸。白衣,給官府當差的人。
⑩官品極:最高的官階。
⑾成何濟:有什麼益處。濟,益處。
⑿淵明:晉陶潛的字,他是我國四、五世紀時的著名詩人。他過不慣官場的生活,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令,寫 了一篇《歸去來辭》,就掛冠而歸了。

作者簡介

關漢卿,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大都(今北京市)人。亦說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西)人。約生於金末或元太宗時,賈仲明《錄鬼簿》弔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
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珠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係密切。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關漢卿的雜劇內容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瀰漫著昂揚的戰鬥精神,關漢卿生活的時代,政治黑暗腐敗,社會動盪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的劇作深刻地再現了社會現實,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既有皇親國戚、豪權勢要葛彪、魯齋郎的兇橫殘暴,“動不動挑人眼,剔人骨,剝人皮”的血淋淋現實,又有童養媳竇娥、婢女燕燕的悲劇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廣闊;既有對官場黑暗的無情揭露,又熱情謳歌了人民的反抗鬥爭。慨慷悲歌,樂觀奮爭,構成關漢卿劇作的基調。在關漢卿的筆下,寫得最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婦女形象,竇娥、妓女趙盼兒、杜蕊娘、少女王瑞蘭、寡婦譚記兒、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們大多出身微賤,蒙受封建統治階級的種種凌辱和迫害。關漢卿描寫了她們的悲慘遭遇,刻畫了她們正直、善良、聰明、機智的性格,同時又讚美了她們強烈的反抗意志,歌頌了她們敢於向黑暗勢力展開搏鬥、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代,奏出了鼓舞人民鬥爭的主旋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