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簧戲

雙簧戲

結合戲與曲藝說唱於一體的戲曲演繹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簧戲
  • 創始人:黃輔臣
  • 創始時間:清末
  • 類型:戲
雙簧來源,歷史典故,
雙簧通俗的其實是,一個人在前面.一個人在後面.兩個人.後面人說聲音,前面人動嘴形.現實中比喻兩人演戲,演的好吧。

雙簧來源

雙簧的創始人是清末硬書(自彈自唱)藝人黃輔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詳,對其由演硬書改演雙簧的說法也不一樣。一說為乾隆、嘉慶時硬書藝人晚年嗓音失聲,改為二人表演,一人彈唱,一人模擬表演。另一說黃為鹹豐、同治時評書藝人,善於模仿人物語言、鳥獸鳴叫、鄉音市聲,連學帶表演,後來改為一人說學,一人表演。二說雖都見諸文字,但不知其來源所據。

歷史典故

對雙簧比較普遍的說法是:鹹豐帝死後,慈禧太后專權,除了愛看戲,她也愛聽曲藝說唱。據說一次傳黃輔臣進宮演出,當時黃已經七十多歲不能演唱了,若進宮去唱不了,要問罪,不進宮是抗旨不遵,要殺頭。怎么辦?他想了個辦法。他兒子也能彈能唱,於是就帶他兒子進宮,表演時讓他兒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著彈弦子,唱時只張嘴學他兒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興,說:“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還童呀!”黃輔臣一謝恩下跪,慈禧發現他嗓音嘶啞,同時也發現了他的兒子,開始大怒,後得知一唱一表時高興了,說:“你們這是雙黃呀!”雙黃本是兩個姓黃的意思。後來為和京劇的二黃相區別,將黃字加個竹字頭,從此有了雙簧之名。所以說是慈禧太后御賜的名字,這種傳說是人們公認的。但事實上,不經允許,黃輔臣是不能將他的兒子帶進宮的,在太后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這些只能說明,雙簧是清末黃輔臣創造的一種曲藝形式。
《新青年》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發起了一場意義深遠的文學革命運動。支持與反對者展開論辯錢玄同、劉半農贊同陳獨秀“以白話文為文學之正宗”的主張,多次給反對文學革命的言論亦有力的回擊,其中一次是以“雙簧戲”的形式進行的。1918年3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3號在《文學革命之反響》的總標題下發表了著名的新舊文學論戰的兩封信。一封是錢玄同把社會上的各種反對意見歸納起來,化名“王敬軒”寫給《新青年》編者一封信,以反對文學革命。一封是劉半農寫答信對王敬軒的信逐條予以批駁,兩信同時發表,藉以擴大文學革命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