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寺(陝西安康佛教寺院)

雙溪寺(陝西安康佛教寺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雙溪寺位於安康新城北門東,與萬春寺、天聖寺、新羅寺並列為安康唐代佛教四大叢林。雙溪寺背山面水,寺旁岩石下有“潔泉”,其泉水清澈照人,細流涓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溪寺
  • 地理位置:安康新城北門東
  • 歷史記載:《安康縣誌*卷十》
  • 地位:安康佛教四大叢林之一
  • 信奉:佛教
概況,歷史,特色,

概況

雙溪寺北側是新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中央蓮台上端坐著三尊貼金大佛。中坐者為“如來佛”,左邊一尊為“阿彌陀佛”,右邊一尊為“藥師佛”。正面背後是“海島觀音”,大佛左側是普賢,右側是文殊。大殿兩側又各塑有九尊羅漢。整個殿堂,寶氣凝聚,煜然炫燦。出大雄寶殿,北上數階,可至大興肉身殿。
雙溪寺

歷史

據《安康縣誌*卷十》記載:“雙溪寺在新城北門東,寺在施、陳二溝之間故名。”
宋紹興四年,明洪武十年,清順治、康熙(七年)、乾隆(二十三年)、道光、光緒乙亥年間,民國二十七年曾進行過幾次較大規模的擴建重修。建築規模宏大,前臨漢江,後至趙台山麓,山水掩映,殿堂點綴其中,寺院前古柏參天。由兩邊書有“四大本空奚必山門懸玉帶,一塵不染乃歸上座說菩提”對聯的“雙溪禪寺”山門而入,院內鐘鼓樓對峙,大雄寶殿、地藏殿、伽藍殿層層遞進,方丈、臨院、禪堂兩序對稱。殿內釋迦牟尼跌坐正中,文珠、普賢菩薩分坐兩邊,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神態超然,栩栩如生。大殿旁有一座高九級的清高僧日杲禪師舍利塔,塔壁嵌記禪師弘法一生事跡。殿後塔林環繞。儼然一座叢林禪宗古道場。
原名東嶽天齊仁聖帝廟,俗稱“泰山廟”,也叫“東嶽廟”。《興安府志》云:“在城南二里。宋紹興四年(1134年),金人南逼,宣撫使張浚率兵赴援,行次安康,霖雨濘淖,弗得進。禱於廟,會不移刻,祥風披佛,晹谷炳煥,大軍啟行。浚曰:‘神之威靈,曷敢不報,乃發錢十五萬,命郡守王彥增修,承議郎續觱為記。”據道光興安府正堂鮑珊《增修雙溪禪林古寺碑》載:明洪武十年(1377年)重修,因寺前有陳、施二溝交匯流過,更名為雙溪寺,始為釋教禪宗道場。
明末叢林毀於兵火,順治年間重修正殿、拜殿。康熙《陝西通志》載:“雙溪寺,在州新城北門”,可見其時已頗具規模。康熙七年(1688年),復修樂樓,始恢復明代舊制。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有南來游僧二人棲此,以廟貌不振,神像歪斜,毅然輸誠募化,寺宇煥然一新。嘉慶七年(1802年),寺僧覺性,因白蓮教在興安活動,官兵鎮壓,大批陣亡骨殖用布袋封存雙溪寺,感慨院內蕭條,奮志振興,爰約該僧師叔慈雲暨諸山尊長僧侶,及郡中縉紳鄉耆,互發善心埋葬枯骨,並具啟迎請西蜀高僧日杲住持寺院。所謂得人者興。故《重續興安府志·釋教》說:“雙溪寺,嘉慶時有日杲禪師,湛深佛理,深得郡人信仰,佛教賴以興隆。迨後海參,海珠,元貞相繼充方丈,僅傳戒一次,即行示寂。然海內大德印光法師,持雙溪寺度牒及日杲禪師所辟之宗派,布遍全國。”雙溪寺之所以成為國內名寺,日杲禪師功不可沒。其充任方丈期間,起頹修廢,分職宏宗,紹佛法之薪傳,立禪林之規矩,後主持空際,又隨緣募化,於道光間建大雄寶殿三楹,方丈、靜室及禪堂各一所,悉恢廓其制而壯麗其觀,成為漢南梵宇之巨。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澄修和尚自南京寶華山受戒歸山,與古訓、張紫樵、聶允文,諸居士倡議,募緣重修寺宇、煥然一新,安康魯長卿居士撰文立石。又具啟恭請北京慈雲,武漢心道,太原力空,西安覺性等先後來雙溪寺講經傳戒。
至1966年,雙溪寺寺容仍相當可觀。基址面積12畝,寺前古柏參天,山門石額曰:“雙溪禪院”。入山門,鐘鼓樓東西對峙,大雄寶殿、地藏殿、伽藍殿、法堂、方丈等建築金碧輝煌,內供釋迦牟尼像,結迦跌坐,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說法印”,又有唐代毗盧大銅佛像一尊,高3?6米,以及十八羅漢銅像,文殊、普賢銅像等等。大殿旁有清高僧日杲禪師舍利塔,塔高九級,塔壁環刻佛經。雙溪寺自海珠方丈之後,至1970年,歷任方丈先後有古寶、覺行、覺性、古原、郭才、贏章。

特色

每逢佛教主要節日,如佛誕節(亦稱浴佛會,釋迦牟尼誕生紀念日)、佛成道日(釋迦牟尼修行成佛紀念日)盂蘭盆節(亦稱盂蘭盆會,以供養三寶、超薦七世現代父母及歷代祖先、施食鬼神為內容的節日)等,雙溪寺都要舉行佛事法會,數以百計僧侶誦經,香火繚繞,信眾參拜,好一派“四大本空,一塵不染”的仙境聖景。
遺憾的是,“文革”期間,寺中大部分建築、經書、佛像、法器被毀,寺院被占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落實宗教政策,寺院被清退歸還。經廣大僧眾逐年修繕,現在重建的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雙溪寺山門已經展示在世人面前。隨著雙溪寺整個寺院的全面恢復重建,這座古老的禪院將成為安康山水園林中等城市中一個不可多得的佛教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