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楊店鎮

雙楊店鎮

雙楊店鎮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西部(北緯36°48'、東經119°02' ),現有2.2萬口人,總面積56.15平方公里。所轄31個自然村,31個村民委員會。該鎮駐地雙楊店村古稱王家廟子。2010年5月與原高里鎮、南孫鄉合併為高里街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楊店鎮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西部
  • 面積:56.15平方公里
  • 人口:2.2萬口人
旅遊景點,經濟發展,行政區劃,經濟發展,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第三產業,

旅遊景點

“狄青冢”位於雙楊店鎮青冢子村西側,封土底圍230米,高12米,傳說是北宋大將狄青之墓。狄青(1008~1057),今山西汾陽人,皇佑五年(1053年)拜樞密使。1974年,村民在取土時,曾在封土以下挖出了漢代銅銑、銅熏爐、銅鼎等重要文物,還出土了五銖銅錢40多斤,西漢磚數塊。“狄青冢”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北朝時期佛教興盛,該鎮存有各類廟宇、造像甚多,1950年代初尚存20餘處。洪福寺村的洪福寺,廟內有北魏映房和尚造像千佛碑。民國《濰縣誌稿》載:“寺上莊洪福寺有北魏映房等造像碑。寺內有唐槐一株並佛碑。一佛像右下側刻有‘宋紹聖三年(1096年)重修’之字樣。”洪福寺是奉祀北魏高僧、由金石雕刻家映房等刻制佛像的四座村寺之一。其他3座名迎頂寺、雙佛寺、東明寺。四村寺皆沿大於河西岸,傍河而建。千佛碑即志中所記“造像碑”。碑體上拱下平,正面有浮雕佛像3尊,周圍飾以八洞神仙圖案,背面佛像肩比袂聯,密密無計。佛像衣紋重疊,飄逸自如,線條流暢,福態大相,神情各異,栩栩如生。碑字皆魏體,渾厚遒勁。碑後10餘米處有鐘樓,內懸兩抱之鐵鐘,一旦汛情可怖,寺僧撞擊,便可響震5公里之外,召百姓奔堤避洪。碑西北十數步處,聳立一株唐槐,直徑2米有奇,合抱數圍,虬枝多筋,樹冠蓊鬱碩大,陰翳半探河面,為童稚嬉戲與村人消夏納涼勝處。
洪福寺歷罹兵燹動亂,千佛碑碑身曾一分為二,後鋦合。1950年後,寺僧遣散。1958年“土法煉鐵”,鐵鐘慘遭回爐,古槐亦成爐下灰燼。“文革”伊始,遭逢破“四舊”,廟會被取消,古碑被砸毀,大部被粉碎為機井填料。1970年代末,村內退休教師劉思安偶見一長約80公分、寬約40公分殘塊,如獲至寶,附上拓片,上書文物部門,方引起重視。此塊殘碑正面浮雕已損毀,而陰面10餘位比丘線刻造像與法號幸好清晰可辨。後殘碑輾轉於佛學大家趙朴初居士處,朴老悲嘆不已。
雙陽店鎮

經濟發展

雙楊店鎮,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農工商貿業都比較發達。

行政區劃

轄雙楊店、青冢子、潘家、洪福寺、扈家、後嶺、前嶺、耿家、邵家埠、馬家、龐家、碑子、後小河、杜家莊子、後闕莊、時家埠、三埠子、華疃一、華疃二、華疃三、華疃四、萬家、丁家、孫家、埠頭子、前呂家、後呂家、中小河、前小河、前闕莊、辛正、永寧官莊、後官莊、前官莊、大廟、羅家、後集、西南陽、湖淋埠、東南陽、劉家、徐家、王固莊、馬家埠、紀家莊子、龍抓樹46個行政村。

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

全鎮現有耕地4.1萬畝,通過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鎮高產高效農業總面積達到 5400畝,其中蘆筍 10000畝,套袋蘋果 4200 畝,大棚瓜菜 388.5 畝,其它經濟作物 358.5 畝,已形成“東部果品、中部蘆筍、西部大棚”的農業種植結構。養殖業方面,突出發展了以水貂、狐狸、良種兔為主的特種動物養殖業,全鎮特種動物養殖量突破 50萬隻。同時,抓好肉食雞、精肉豬等常規動物養殖業,年出欄肉食雞 54萬隻,精肉豬5200頭,羊1200隻。

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方面,已培育形成食品加工、豬鬃加工、紡織、五金、服裝五大主導產業。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已建成郎冬食品、泰祥家紡、恆達塑膠、德壽食品、天揚藥業、偉業紡織、大成五金、金業畜產品、衛東機械九個中外合資企業,全鎮年出口創匯達到 800萬美元。園區建設上,已規劃建成占地 200 畝的中小河工業園和占地 100畝的北環路工業園區,入園項目及企業達到45 個。全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3 億元,銷售收入突破 4.2 億元。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全鎮個體工商業戶已達360家,年營業收入達到 134 萬元,主要從事豬鬃加工、五金加工以及紡織等,從業人員達到1400 人。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借橫徐路拓寬升級的機會,加大對城鎮開發建設力度,全鎮新建商品樓 102 套,建築面積達到15000 平方米。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新建 35千伏變電站一座。水、電 及有線電視等配套設施齊全,是全區“電話鄉鎮” 和有線電視先進鄉鎮。 2005年,全鎮GDP達到 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811.5元。一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新型城鎮正在崛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