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風景名勝

雙峰風景名勝

雙峰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縣委政府致力打造旅遊強縣,做大做強旅遊文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古色、紅色、綠色”三大旅遊版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峰風景名勝
  • 旅遊版塊:古色、紅色、綠色
  • 占地面積:四萬多平方米
  • 建築面積:一萬餘平方米
雙峰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縣委政府致力打造旅遊強縣,做大做強旅遊文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古色、紅色、綠色”三大旅遊版塊。
“古色”旅遊。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的故居“富厚堂”就位於我縣荷葉鎮。其始建於清同治四年,占地面積四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一萬餘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明清風格建築,系中國保存至今最為完整的“鄉間侯府”。與鎮內曾氏其他兄弟的白玉堂、黃金堂、敦德堂、獎善堂、萬宜堂、文吉堂、修善堂、華祝堂、有恆堂合稱“曾氏十堂”。“富厚堂”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瀟湘八景之一。故居內有四座藏書樓,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私家書樓之一。涵蓋經、史、子、集和各個地方志及外國科技文化等類別圖書三十多萬卷,堪與中國近代四大藏書樓齊名。同時,曾國藩故居所在的荷葉鎮及周邊鄉鎮,歷史文化旅遊景點星羅棋布,已發現的有50餘處,如中華百年“八大女傑”之一的秋瑾故居、“天子坪地下軍事工程”、“同福石林”、“石雞寨”、“葛氏宗祠”、“三國蜀相蔣琬故居遺址”、“羅澤南故居”等共同構建名人故里。名人故里的旅遊開發將與新化紫鵲界秦人梯田、梅山龍宮構建婁底旅遊的“東西兩翼”。與此同時,我縣還將通過曾國藩研究會進一步探究清代歷史文化思想,弘揚一代名人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博大精深之思想,打造好“曾國藩”品牌,做好做大旅遊發展文章。目前,曾國藩故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形勢喜人,故里旅遊區530畝用地項目已獲省政府審批,正在尋找戰略合作夥伴,規劃投入1.6億元,打造4A級精品旅遊景點;深圳現代後勤集團計畫投資3.6億元在縣城建設曾國藩文化園,以弘揚曾國藩文化思想。預計第一期核心景區將在“十一五”末建成並向公眾開放,到時將為曾國藩故里旅遊錦上添花。
“紅色”旅遊。以蔡和森紀念館為中心的紅色旅遊板塊,是我省重要的紅色旅遊基地,也是我省首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系婁底市紅色旅遊龍頭品牌。蔡和森紀念館興建於1986年,建築面積1972平方米。2005年我縣以蔡和森同志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為契機,投資1000多萬元對紀念館及廣場按AAA級景區進行了全面改擴建。紀念館內共設六個展廳,館內陳列了蔡和森同志和蔡暢同志的生平事跡。展館主要以圖片的形式詳盡描述了蔡和森同志從青少年時代到為中國革命奮鬥終身的文物、照片、著作及毛澤東、鄧小平、陳雲、聶榮臻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詞和周世釗、柳亞子、茅盾、羅章龍等名人題寫的詩詞。它與蔡和森、蔡暢故居“光甲堂”、衡寶戰役烈士公園等構成了我縣紅色旅遊框架,吸引著各界愛國人士和進步青年前來參觀學習。
“綠色”旅遊。水府廟雙峰景區是水利部B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濕地保護區,現有國家級濕地保護面積4.7平方公里,在保護區內已發現野生鳥類33種,主要景點有“小三峽”、水府廟宇、電站大壩及保護完好的明清風格建築群“洛陽灣”等。水府廟雙峰景區傍水而存,依水而靚,水光山色,渾然天成,置身期間,定然會讓你感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人間勝境。在景區內,還有國藩溪硯工藝廠的溪硯系列旅遊產品享譽國內外,是一個綜合性的休閒旅遊度假自然風景名勝區。
境內擁有省級森林公園九峰山,是南嶽七十二峰之少祖,是一座風景如畫的宗教名山。九峰山由飛形山、鐵釘寨、雙乳峰、正托峰、新亭子、烏飛山、木魚嶺等九峰組成,呈筆架形排列,由此而得名九峰山。園內有不少珍貴稀有樹種,其中藥材、楠竹資源十分豐富,更有九峰雲霧茶聞名遐邇。山上景觀奇特,有南嶽聖帝行宮之千年古剎“定慧庵”,有可遙望南嶽“祝融峰”之“望日亭”,有充盈靈氣之千年連理銀杏,有靜候佳客之迎客巨松,還有“美女梳頭”、“神鰍吐水”等誘人景觀,是生態旅遊的理想境地。
此外,雙峰境內還遍布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有仙人寨之世外風光、黃巢山之關隘天險、芒擔石之美麗神話、華天洞之鬼斧神工、峽山湖之浪漫風情、鞍山水寨之怡情暢懷、雷峰山之肉身神寺、觀音殿之佛光香火等旅遊景觀各具特色,定然會讓你留連往返,回味無窮。
雙峰八景
乾迥龍曉霧
翠嶺轉回龍,蜒蜿行縱。曉來江氣暗重重。芳靄虬枝同繪影,恰鎖青松。
吟嘯度從容,翔舞情濃。霏霏帶雨遠山封。旭日祥雲相掩映,絕妙奇逢。
金井長虹
金井氣吞虹,高架長空。彩橋萬里與天通。倒影回潭齊爛漫,疑決雌雄。
夕照影瞳矓,赤漢雲烘。條條點染間青紅。萬丈浮梁如可度,欲問蟾宮。
南山雪霽
晴霽望南山,雪滿仙寰。玉屏十里插雲間。簇簇遠峰全失影,日映開顏。
的皪透天關,月照通圜。瓊花玉樹幾多般。一曲陽春追郢客,倚欄幽間。
石佛回瀾
石佛峙江乾,砥柱回瀾。行觴垂釣好盤桓。碧波清流還宛轉,春水洪湍。
誰作步虛壇,遺影龍蟠。江心灩瀲幾團團。千古觀音形不改,詎憚風寒。
永溪煙柳
永水本清溪,柳滿長堤。春來淡抹曉鶯啼。一片翠眉寒雨後,籠罩萋萋。
素練帶雲迷,搖曳東西。千條萬縷綠鬟低。欲試王恭何處是,別卻輪蹄。
市橋臥波
野市客星過,深涉如何?長橋江上臥清波。虹影凌空橫兩岸,宛履平坡。
官道亘山河,長寶逶迤。徒與橋上疾如梭。戴月披星人利便,如砥興歌。
漁汀晚照
薄暮小舟停,返影漁汀。西山紅紫映門庭。五色文章雲際觀,水接蒼茫。
落照漫揚舲, 款乃遙聽。壺中仙氣繞東廳。玉女天孫紛織錦,分外瓏玲。
禪閣宵鐘
古寺閣迢迢,韻發清宵。鯨音溜亮過溪橋。十里街衢驚夜月,蝶夢魂銷。
霜鍔淨塵囂,響徹層宵。悠揚續斷帶風飄。何處豐鐘來梵宇,如聽雲韶。
雙峰八山
紫雲峰 距縣城東24公里,在荷葉、白碧與沙塘三鄉交界處。海拔818.8米,是域內第-高峰,峭壁禿頂,獨有兩巨石兀立其上。相傳宋神宗熙寧年間(1088~1073),黃氏二女修貞於此,百日升天,石上留有"仙女鞋印"。清嘉慶丁卯(1807年),里人鳩修仙女殿於其上,石牆鐵瓦,結實堅厚。殿房於1958年拆毀。
--------------------------------------------------------------------------------
銅梁山 原名昌山。距縣城23公里,在井字鎮與湘潭縣交界處,因有一字形平脊嶺橫臥雷祖殿、鷹尖石兩個"巒柱"上,形似銅梁而得名。有周公寨、劈山寨、雲牌寨、野雞寨、麂角寨、黃牛峰聳立周圍,層巒疊嶂,美不勝收。主峰靈應,海拔755.l米。是域內第二高峰,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北面峽谷內,有飛瀑兩疊,懸瀉300米,如銀練掛空。
--------------------------------------------------------------------------------
白石峰 距縣城19公里,在沙塘鄉與井字鎮交界處。海拔754米,為域內第三高峰。奇峰特立,峭壁懸崖,溪流陡絕。明代學者王船山、夏汝弼曾游峰寫記。清代易祖謙吉登峰賦詩讚美:"巍峨天半矗丹梯,漸入雲霄莫與齊;拾級偶然登絕頂,回頭不覺萬山低。"
--------------------------------------------------------------------------------
九峰山 距縣城30公里,在馬鞍鄉、荷葉鄉與衡陽縣交界處。因九峰並列故名,海拔750.4米。為域內第四高峰,稱"南嶽七十二峰之少祖"。東側有古鑼坪,唐時僧人定靜、慧極建定慧庵於此,為湘衡佛教發源地之一。其東北有鐵釘寨,唐末有一蔡姓農民,渾號"冒角牛",在此聚眾起事,打富濟貧,後人立石廟以祀。定慧庵前有始植於唐代的三棵銀杏樹和一棵皂角樹,胸徑均在1.4米以上,高超27米。至今仍然枝葉婆娑,青翠欲滴。對面飛形山巔有七棵古松。直插雲表。
--------------------------------------------------------------------------------
黃巢山 距縣城18公里,在沙塘鄉與井字鎮交界處。兩邊群峰突起,北接雞冠寨,南聯白石峰,東西各有7-8公里的峽谷。深溝幽壑,懸崖陡壁,是湘衡咽喉,地勢險要。唐僖宗廣明元年(880),黃巢率兵出廣州,破衡州,經湘鄉趨長沙,曾紮營於此。黃巢部下鑿石開路,為民除害,深受民眾歡迎,故留名紀念。後在東面山溝修?quot;劍塔",1958年修梓荷公路經此,塔被拆除。
--------------------------------------------------------------------------------
仙神寨 又名仙潭寨、仙人寨。距縣城l0公里,在湄水鄉仙神寨村。因西坡有仙人窟故名。四面環山。中有2萬多平方米盆地。清鹹豐五年(1855),在太子天國運動影響下,衡陽洪羅廟的天地會,以陳德標、李三元為首,在高漢聚眾起義,前鋒伸入寨內,沿峰築牆,墾田漁獵,與官府抗衡。鹹豐九年(1859)七月,清督辦團練即補道朱孫貽,扎飭湘鄉士民,公舉仙潭寨寨長,完善寨堡建設,補築成高3米、寬2米,長達5000多米的城垣,建東南西北四門,南置信號台,加固東西兩隘寨門。光緒二十年(1894),牢田農民朱老八、鄧金弼等為首組織起事,也曾退駐寨內。後寨門逐漸毀壞,城垣至今尚存。
--------------------------------------------------------------------------------
芒擔石 距縣城32公里,在豬婆山主峰插花嶺南麓小溪旁。有兩巨石夾溪對峙,各寬100多米、高170多米,相傳是仙人用芒竿擔來的,夜晚常有仙人吹笙其唱。清乾隆年間(1736~1799),鴻臚寺正卿鄧文泮曾往游作記。
--------------------------------------------------------------------------------
寧家山 距縣城30公里,在杏子鄉與湘鄉縣交界處。群峰筆立,狀如荷花,故又名蓮華山。南有山角寨,四周陡峭,僅一羊腸小道可登。相傳唐時劉大洞在此得道升天,明時建蓮花庵於此。明末舉人劉象賢在此築堡避兵。清同治九年(1870),哥老會首領賴榮甫。聚眾起義。曾營兵於此。1949年夏,中共湘鄉工委書記劉資生,組織地下武裝--湘中一支隊五團,也迂徊其間,出擊國民黨軍隊第七十一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