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季水稻高穩產配套栽培技術

雙季水稻高穩產配套栽培技術是一種專利,發明人付朝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季水稻高穩產配套栽培技術
  • 公開號:CN1589608
  • 公開日:2005-03-09
  • 申請人:付朝尚

【申請日】
2003-12-04

【公開號】
CN1589608
【公開日】
2005-03-09
【申請人】
付朝尚
【地址】
641100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東興街道龍凼街28號
【發明人】
付朝尚
【國省代碼】
51
【摘要】
本發明屬於水稻栽培技術領域。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①雙季晚稻在許多地區結實率低,從而產量低的問題;②雙季稻實際種植區域較窄的問題;③一些適宜地區晚秋光熱資源未能利用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要點:本發明從研究晚稻安全授粉結實確保穩產入手,提出了把晚稻授粉終日確定在日最高氣溫穩定在每日不少於2小時在23℃以上之臨界日;適當選擇搭配品種,採取預留秧田和輕型(簡化)無公害技術,擴寬雙季稻種植區域又確保晚稻高產穩產。本發明主要用途:①確保雙季晚稻較高結實率,從而產量較高;②擴寬雙季稻種植區域,適用本發明可將種植雙季稻地區向原種雙季稻的北界往北(南半球為南界向南)擴展一、二百公里,並能確保種植成功,推广部門和農民朋友易接受。
【主權項】
要求保護的範圍是: 1、據對氣象資料分析,結合實際提出把雙季晚稻安全授粉終日確定在日最高氣溫回落 到每日有2小時以上在23℃以上之臨界日。(由於資料限制可把歷年氣溫表現不穩定地區的 晚稻授粉終日確定在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上且該平均氣溫有代表性的臨界日,把歷年氣溫表 現較穩定地區的晚稻授粉終日安排在日最高氣溫穩定在23℃以上之臨界日。) 2、雙季早晚稻配套栽培技術 ①合理選擇和搭配雙季早晚稻品種:依據平均氣溫回升到12℃之日起至最高氣溫回落 到穩定在最高氣溫每日不少於2小時在23℃以上的臨界日之間的天數與早熟早稻在該地區表 現全生育期的差數的長短選擇適宜的早晚稻品種和適宜的複種方式。如果早熟早稻收穫後, 播種早熟雙季晚稻不能在日最高氣溫穩定在每日有2小時以上在23℃以上時完成授粉過程則 可採用預留秧田的複種方式進行種植雙季晚稻。選擇和搭配原則是較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實現 全年高產穩產,又能保證雙季晚稻在安全授粉終日前完成揚花授粉過程。 ②秧田準備:據品種分櫱特性,秧齡長短及當地種植密度和複種方式確定。一般早稻 每畝本田需秧田0.2至0.3畝;早稻收後播種晚稻的一般採用育中苗,每畝本田需秧田0.15至 0.2畝,預留秧田育長齡秧的每畝本田需秧田0.25至0.3畝,若育中苗秧仍為每畝本田需秧田 0.15至0.2畝。 ③適宜播種期:早稻於日平均氣溫回升到平均氣溫達12℃時。早稻收後播種晚稻的應 於早稻收後及時整地播種晚稻;需預留秧田播種晚稻的應為適宜移栽臨界日期減去秧齡所在 的日期,秧齡為該晚稻品種在當地表現的全生育期減去75天左右,適宜移栽臨界日期為當地 氣溫回落到穩定在日最高氣溫不少於2小時以上的時間在23℃以上之臨界日減去50天所在的 日期。若晚稻品種全生育期較短或沒有較充分利用晚秋光熱資源,可適當推遲晚稻播期,也 可選用晚稻全生育期較長一點的品種。 ④用種量及育秧方式:早晚稻用種量據品種特性和當地宜種密度及複種方式而定。一 般早稻每畝本田用種3至5千克,晚稻每畝本田用種0.6至1千克。早稻宜選用地膜覆蓋育中苗 秧,晚稻宜採用露地育秧。早稻收後播種晚稻的宜育中苗秧,預留秧田播種晚稻的宜育長齡 秧或大苗秧。早稻採用分廂定量均勻撒播;晚稻宜採用72厘米×78厘米即6×6厘米156孔 (不算框線)或77厘米×70厘米即7×7厘米110孔的擺播器播種。秧田距本田較遠的可在晚 稻三葉期施用多效唑促矮化和分櫱。 ⑤合理施肥:雙季早晚稻全生育期都比中稻短、葉片少,各自需肥量為一季中稻的70- 80%。早晚稻各自具體用量及比例因各地土壤有效含量不同而異,一般畝用純氮7-8千克, N∶P2O5∶K2O=1∶0.5∶0.5。早晚稻施肥時期應早,秧田應施好底肥且早施勤施薄施分櫱 肥,三葉期施一次斷奶肥,以後每長一葉施一次促櫱肥,施肥時用清糞水加少量尿素潑施也 可撒施尿素。本田所需肥料全作底肥一次施入,一般早稻畝施碳銨35至40千克,過磷酸鈣30 千克,氯化鉀6-8千克。大苗或長齡秧移栽的晚稻畝施碳銨30至35千克,過磷敏鈣20至25千 克,氯化鉀5-7千克;(因晚稻秧齡長,秧田施肥多,本田施得少。)中苗秧移栽的晚稻每 畝本田可加施20%左右。 ⑥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早稻在日均氣溫穩定通過15℃後的晴天移栽,移栽密度為畝栽 三葉以上苗櫱數達要求的有效穗數(淺水或管理水平高的可栽所需有效穗的90%),移栽密 度從低緯至高緯,從低海拔到高海拔適當加密,一般13.3-16.7厘米×20-26.7厘米,每窩 栽9至12苗櫱,如四川內江早稻每畝宜栽20000窩,每窩栽三葉以上苗櫱數12苗。晚稻宜採用 免耕栽培,移栽於早稻稻茬行間(早稻收割時留樁高度小於10厘米),移栽規格宜採用16.7 -23.3厘米×20-26.7厘米,每窩栽三葉以上苗櫱數10-13苗,用中稻改作連作晚稻栽培的 畝栽三葉以上苗櫱數比同品種在當地作中稻的畝有效穗多10-20%。 ⑦科學管水:早稻秧田水管理應當廂面花花管理,廂溝晴天排乾水,陰天半溝水,雨 天滿溝水,因水在固液氣三相中比熱最大具有穩溫性,故應以水調氣,以水調溫。早稻移栽 要求田面平整,有水5-7厘米,適當增強防旱能力,確保幼穗分化時不受乾旱影響。孕穗及 抽穗期均淺水,為保證晚稻栽插、灌漿後要貯6至8厘米水。晚稻秧田三葉前花花水、分櫱期 薄水管理,移栽本田時本田應有5-7厘米水,幼穗分化期應有3-5厘米水層,抽穗揚花期均 有淺水,灌漿後關水防來年春旱,收穫時可貯水15-20厘米。 ⑧病、蟲、草、鼠害防治:早稻應注意防止爛種爛秧,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薊 馬、一代螟蟲等;晚稻應防治二代螟蟲、三代螟蟲、紋枯病、稻溫病等,具體防治應結合田 間發生情況進行挑治,選擇藥劑時應選擇生產無公害農產品所許可施用的農藥,並注意安全 間隔期。如果早稻稻茬萌發再生苗多應人工踩茬入泥。 ⑨適時收穫:早稻於九成黃時收穫;晚稻於成熟後晴天收穫。
【頁數】
8
【主分類號】
A01G16/00
【專利分類號】
A01G16/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