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姻緣

雙姻緣

《雙姻緣》 本書題“笑花主人編”。編者的真實姓名不詳。 《雙姻緣》又名“雙緣快史”,今有改過軒藏板本存世,共四卷十二回,每卷三回。此書扉頁題“雙緣快史”、“笑花主人編”。書前有“醒世主人題”的序,卷端題寫“新編雙姻緣”。正文半頁八行,每行二十字。北京大學圖書館現有本書的藏本。 由於資料缺乏,難以斷定此書在何時寫成,只能推斷它大致是清代中葉的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雙姻緣
  • 又名:雙緣快史
  • 原版名稱:笑花主人編
  • 出版時間:清代中期
  • 相關小說:小說旁引
故事情節,歷史背景,相關小說,小說評價,

故事情節

小說講述了明朝正德年間,奸臣高嵩執掌國政,一手遮天。他的兒子高連為人更加兇惡狠毒,比起他父親,只有過之而無不及。朝廷大臣們為之側目。雖然眾多大臣對高嵩父子為非作歹私下裡深為不滿,但大多敢怒不敢言,怕給自己帶來殺身大禍。唯有禮部侍郎徐貞,公正耿直,奏本彈劾高嵩父子,朝野為之震動。然而,天子受高嵩蒙蔽日久,非常信任他。天子降旨斥責徐貞誹謗大臣,重杖一百,發去口外為民。
徐貞的長子徐繡,一向居住在原籍。次子徐錦、三子徐紳,隨他赴任讀書,住在京城。徐貞遭貶後,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前往保全居住。保全城中有一名叫石玉的人,知曉徐貞獲罪的原由,認為他是位忠臣義士,於是將徐貞一家人接到家中居住,又將兩個女兒月娥、月香分別嫁給徐錦、徐紳為妻。徐貞與家人開始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高嵩見徐貞遭貶,仍不解心頭之恨,欲置徐貞於死地。他派遣自己的乾兒楊順擔任保全總督,高連向他說出了原由,叮囑他嚴加查訪徐貞在當地的過失,以便趁機加罪。楊順到任不久,北方韃虜入侵大同城。楊順畏敵如虎,不敢出兵,任憑韃虜在大同城內搶掠。待韃虜退兵後,楊順為隱瞞真相,派兵將避戰禍的平民斬首,貪冒戰功。徐貞聞知此事,寫信給楊順,嚴厲斥責他的行為,接著親筆寫下了祭文,祭奠那些屈死在楊順刀下的平民。此事傳至楊順耳中,他怨恨在心,於是藉機誣陷徐貞勾結妖人李飛腿、王半仙,圖謀造反,將徐貞押進大牢,問成死罪。李飛腿、王半仙知道被貶到保全的徐貞是忠直之士,此次被捕又是為了伸張正義而蒙受不白之冤。他們敬重徐貞的為人,而且此事也與自己有間接的關係,因此,他們設法逃出了監牢,殺死了楊順,並解救徐貞逃離了監牢。
御史文成是高嵩的走狗,得知徐貞越獄,下落不明的訊息後,立即派人緝拿徐錦、徐紳到京,想以此引出徐貞。徐錦、徐紳的兩位新婚妻子月娥、月香,深明大義,甘願陪伴丈夫進京,在路上照料丈夫。原來,兩位公差得到高嵩密令,在押解的路上殺掉徐錦、徐紳。兩位公子覺察出公差的陰謀後,決定共同逃離虎口。來至涌州,徐公子告訴公差,他們要到城內的馮主事家討取數量可觀的銀子,作為盤纏。兩個公差想到殺了兩位公子後還能順手獲取銀子,欣喜之餘便答應他們的請求。徐錦、徐紳來到馮府,意外地發現父親也在這裡。父子相聚,非常高興。二位公子向父親和馮主事述說了他們逃歸的過程,請求馮主事的幫助。公差見公子久去不歸,便到馮府來找。馮主事囑託老門公進行刁難,公差無功而返。石氏二姐妹也推波助瀾,登上公堂喊冤,控告兩位公差圖謀錢財,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兩位公差急得有口難辯。知州嚴令差人嚴加查訪,緝拿徐錦和徐紳。石氏二姐妹於是暫時居住在尼姑庵中。
李飛腿等殺了楊順後,見到楊順的妻子劉玉姑、妾荷香、芳姿非常漂亮,便帶著她們住進野花店尋歡作樂。店主名叫富貴,因為喜歡尋花問柳,人送綽號“貪花”。他也趁機勾引劉玉姑三人,百般淫戲。
後來,奸臣高嵩逐漸失去了天子的信任,御史方德成藉機參劾高嵩父子。天子準奏,發下聖旨,罷免高嵩的官職,發往養濟院終老,兒子高連被斬首,御史文成被削職為民。朝廷清除了高嵩的死黨之後,徐錦、徐紳與月娥、月香相會,陪同徐貞到京城訴說冤情。徐貞得以官復原職並加進一級。
再說長子徐繡為了避禍,隻身一人從原籍逃出,一路奔波,躲進了杭州寶塔庵藏身。不久,他跟尼姑翠雲暗中偷情。高嵩有一女,名叫桂英,相貌嬌美艷麗。由於高府被抄,財物入官,她只好外逃,也來到了寶塔庵中。徐繡在庵中巧遇桂英,二人見面後,都被對方所吸引,心生愛慕之情。徐繡更是借著到西湖遊玩的機會勾引桂英。翠雲得知此事,十分願意成全徐繡與桂英的美好姻緣。她跟徐繡合謀,在一天夜裡將桂英灌醉,讓徐繡跟她成就了好事。然後,徐繡與桂英在寶塔庵正式結拜為夫婦。徐繡為了尋找父親,將桂英托咐給翠雲照料,自己則前往京城。進京後,他找到了父親,父子四人得以相會。朝廷為了選拔人才,舉行了科考,徐繡得中進士,被授與了官職,徐繡這才稟明父親,接回了妻子桂英和翠雲,夫妻得以歡聚。
當初,徐繡進京之時,曾偶遇李飛腿與王半仙,被邀進了山寨。在李飛腿、王半仙的一再推舉下,徐繡作了寨主。後來,徐繡、李飛腿、王半仙被官兵捕獲。縣令許仁見徐繡並非為非作歹之徒,心生憐憫之情,暗中幫助徐繡逃走了。徐繡中進士後,得知許仁已遭人陷害,被罷官為民,於是將許仁的救命之恩告訴了父親,請求父親代為伸冤。徐貞立即面奏天子,免去了許仁的罪責,並提升他為常山太守。

歷史背景

《雙姻緣》的故事情節是有歷史背景的,它源自明代嚴嵩父子的故事。小說中的高嵩父子,實際指的就是嚴嵩父子,徐貞的原形則是沈煉。小說中,徐貞奏劾奸相高嵩父子而遭貶的情節正是沈煉與嚴嵩父子鬥爭的歷史的藝術再現。這一史實,曾有多部書加以記載。如徐學謨的《世廟識余錄》記載:錦衣衛經歷沈煉,以論嚴嵩父子發口外為民,編籍保全。煉自負狂直,開書院,招四方游士,議朝政得失。凡遇?紳往來,必斥毀嚴氏父子。或時馳馬到居庸關下,南望戟手唾罵,繼以慟哭。又傳檄京師,欲起義以清君側之惡。是時趙文華既得罪,嵩父子疑懼,思以自保。會有人以煉狀來告者,嵩父子懼,欲殺煉以滅口。乃授指宣大總督楊順圖之。會大同告急,上日夜憂危之,而順方殺平民奏首功,蒙上升■者屢矣。獨畏煉口不靖,則以貨遺之,冀密護其短。煉一日遺順詩曰:“殺生報主意如何?解道功成萬骨枯。試聽沙場風雨夜,冤魂相喚覓頭顱。”順得詩大懼。事露,乘白蓮教起,乃構煉陷之於死。

相關小說

相關小說一
今人孫楷第的《小說旁證》引《明十六種小傳》中的《沈小霞妾》篇,記載了沈煉子巧計脫逃的故事:沈煉子沈襄,號小霞。沈煉上書詆嚴嵩,編氓保全州,於教場設三箭垛,其一書嚴嵩名,日射之。嚴黨巡撫楊順、巡按路楷構其謀逆,斬西市。煉三子,嵩殺其二,一發配煙瘴,挾妾前往。嚴子世蕃囑解差於路殺之,襄察其意,途中設計逃其年伯處。妾告官於解差害死沈襄,官勒令差人尋找,而置其妾於尼庵。此事也見於《智囊補》中的《閨智部·沈小霞妾》條。
相關小說二
小說中徐貞參劾高嵩一事,幾乎完全抄自馮夢龍的《古今小說·沈小霞相逢出師表》,只不過改換了主人公的姓名,將沈襄與妾合謀逃到馮主事府中避難,妾告解差謀害人命之事移到了沈煉的次子、三子的身上。

小說評價

故事情結 小說的結構比較單一,情節發展比較平直,沒有什麼曲折變化。小說以徐貞被貶、後得平反的過程作為主要線索,按照時間順序敘述故事情節。這當中穿插了徐貞被救和徐公子設計逃歸的情節,可以算作故事發展中的小波折。但從小說總體上看,敘事的起伏跌宕還很不夠。
故事結構 小說的結構比較鬆散,情節安排不夠一致,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徐貞長子徐繡避難進京的經歷與徐貞與次子、三子蒙難脫險的情節是脫節的,二者的聯繫不夠緊密,或者說二者根本是缺乏聯繫的。從另一方面看,小說的主題比較模糊。另外,小說以徐貞官復原職,父子團聚作為結局,與史實不符,影響了作品的感染力和主題的深化,令讀者感到與其他大團圓、皆大歡喜結局的小說沒什麼兩樣,意義不大。
人物塑造 小說在塑造人物上也有失敗之處。例如寫徐貞長子徐繡,先與尼姑翠雲私通,後又勾引桂英。尤其是他與桂英先交配後成婚,跟先奸後娶的性質是相同的。這些令讀者難以相信會是忠臣義士之子的所作所為。或許這是作者為迎合低層次讀者的口味而杜撰的,畢竟這些內容影響了主人公的形象和小說的主題。小說中有數量較多的淫穢描寫,如第八回“貪花郎夜戰三女,尼姑庵求情饒命”第九回“徐公子脫身避難、小尼姑夜間偷情”,第十回“借月光盡力死戰,假游湖勾引桂英”,第十一回“高小姐酒醉破身,寶塔庵拜結夫婦”。這些淫穢描寫對小說的主題實在沒有什麼作用。小說前的序云:“嘗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世人見色迷心,圖取一時之歡娛,隨積百年之罪孽,以至敗身亡家,殃及子孫者,可勝道哉。”這不過是給小說無聊的淫穢描寫作遮蓋罷了。此書遭禁毀,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