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堡牌坊

雙堡牌坊

位於四川省仁壽縣雙堡鄉牌坊村。兩坊上下對列,間距44.5米,依地勢由低到高編為一號坊和二號坊,一條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貫穿其間。兩坊分別建於清光緒七年(1882年)和光緒八年(1883年),是清王朝為表彰“徐母楊氏”和“徐母余老太君”(一號坊楊氏之嬸娘)“夫死從子”和孝敬老翁欽旨建造的“節孝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堡牌坊
  • 位置:四川省仁壽縣
  • 始建:1882年和1883年
  • 定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朝代:清
  • 編號:Ⅲ-427
信息,簡介,雙堡牌坊的前世今生,片石足珍的文物精品,一段情淚史仁壽雙堡牌坊,節孝坊即貞節坊,

信息

雙堡牌坊 VI-724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四川省

簡介

仁壽縣雙堡鄉所轄牌坊村,距縣城40公里,離禾加鎮4公里,位於徐家壩子之上。徐家壩子的村民,多為徐氏家族,其他異姓則散居其間。
壩周為淺丘,山不高而秀美,水不深而清澈。在此青山綠水間的牌坊村,矗立著兩座精雕細刻、聞名遐邇的石牌坊,人稱雙石牌坊或雙牌坊。兩牌坊皆為弘揚徐母余老太君、徐母楊氏之節孝美德,依天恩隆賜而建。徐母余老太君之牌坊,位於西,地勢較高,又名上牌坊,建於清光緒八年,即公元1883年。是朝廷為旌表徐母余老太君而建的節孝牌坊。徐母楊氏之牌坊,位於東,地勢略低,又名下牌坊。該坊建於清光緒七年,即公元1882年。是清王朝為表彰徐母楊氏“夫死從子”和孝敬老翁欽旨建造的“節孝坊”。

雙堡牌坊的前世今生

雙堡牌坊位於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雙堡鄉牌坊村,兩坊上下對列,間距44.5米,依地勢由低到高編為一號坊和二號仁壽雙堡牌坊
坊,一條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貫穿其間。兩坊分別建於清光緒七年(1882年)和光緒八年(1883年),是清王朝為表彰“徐母楊氏”和“徐母余老太君”(一號坊楊氏之嬸娘)“夫死從子”和孝敬老翁欽旨建造的“節孝坊”。 “文化大革命”期間,雙堡牌坊曾面臨被“造反派”炸毀的危險,當時的生產隊長借保護坊側稻田為由進行勸阻才使兩坊幸免於難,得以保存,現為仁壽縣僅存的一處石質仿木結構牌坊。1984年,仁壽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樂山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時隔10年,雙堡牌坊又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新身份再次走入了人們的視線。

片石足珍的文物精品

雙堡牌坊1號坊通高11.47米,二號坊通高12.53。兩坊建造風格略同,均為四柱三開間格局,三重檐歇山式屋頂,牌樓式仿木結構、築寶瓶式坊頂,石柱前後分立八尊鎮門獸,或獅或象。層層板鰲作脊藻角翹空,裝八個雕花雲(屏)板。兩面對聯各二副序文各一則。在大樑上方正中部位南雕九龍繞“聖旨”北刻七龍盤“旌表”尤為別致。

一號坊所處地勢較二號坊低,全坊用109塊石料構成。大者二立方米有餘,小者不足0.04立方米,每塊石料均精雕細琢,整坊無一鑽痕露面。共九十龕戲文和民間故事造像,工藝精湛,栩栩如生。兩面對聯各二副,序文各一則,均由貢生葉雲瑞所書,書法剛勁有力,雕刻細膩。  
二號坊坊頂築寶塔(八面體塔身毀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現僅存石雕塔礎),全坊用102塊石料構成,有戲文和民間故事及花卉雕刻共166龕(幅),多系鏤空雕刻,兩檐柱側石獅撲臥抱鼓,尤為精緻。八隻鎮門獸均有馴士,或騎或牽。兩面橫額均書“節孝坊”三字並配以鏤雕幾何紋圖案。山東省曲阜知縣李夢瀛題、書聯對。整坊與一號坊相比顯得格外古樸典雅,雄壯大方。

一段情淚史仁壽雙堡牌坊

一座牌坊,就是一段歷史或一曲幽怨的唱詞。

對於雙石牌坊,我遲遲不敢動筆。我真的擔心對她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可能還會暴露自己才思的局限,觸痛內心不為人知的太深的淺。
我對自己說,就從雙石牌坊起,重新提筆,學著去實踐一次突圍。

仁壽到富加的路正在修建,從珠加轉一圈到富加再到雙堡,路有些不好走,謝謝司機玖師“支”我下去。那天,陽光很好,路上的桐子花為我抖去這段時間積累的緊張,在城裡住久了,到鄉下走走看看,心情也算逢著了一頓美好的佐餐。到雙保鄉已是十一點過了,財政所的林所長陪我們去牌坊村。約2公里的水泥路,走三四百米石板路,兩邊是稻田或麥地,油菜花差不多謝了,但凋謝的只是花,不是春天。一塊秧田種下了秧苗,扯起了油布,一位婦女在田裡除著雜草,水把她的褲子灌飽了,想著不久就要插秧了,有些冷冷的水也就變得暖暖的了。雙石牌坊就站在村口,清光緒七年(1881)就開始安靜,有些耐心的等著。每座牌坊均由100多塊石料組成,高十一二米,相向對列,大同小異。四方有鎮門獅或象,還有護衛,只可惜護衛沒護衛,文革時上半身被人砍掉了,最上面的圓寶鼎也不見了,聽說獅子原來嘴裡有算盤,還可以撥算盤珠,有些還有圓珠子的,都不在了。十來個小學生騎在獅或象背上,有說有笑,他們的童年是快樂的。站在節孝坊旁,驚嘆工匠的手藝,戲文、鳥獸和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我去摸了摸歲月打磨得有些粗糙的石頭,呆呆的,吸了一口粗氣,靜聽一份幽怨。一行清淚可曾在兩個女子內心裡滲透?可曾把刻在牌坊上的“節孝”兩個字浸得淚水盈盈?

節孝坊即貞節坊

起源於宋代,當時理學家朱熹提出一套關於婦女貞節的觀念,自此以後,歷代封建皇朝都推崇這一觀念。為了表彰這些遵循封建禮教的婦女,就以國家的名義對守節不改嫁,且能孝敬公婆、悉心撫育子女的婦女樹立節孝牌坊。這一做法在明清兩代最為盛行。節孝牌坊的樹立是由地方政府逐級向上申報,最後經皇帝審定才能樹立,因此節孝坊上面均有“聖旨”二字。
為了孝,為了聖旨的榮光,為了博得一座牌坊淒楚的站立,耗盡了一個女人燦爛的青春!

徐母楊氏,出生名門,天姿芳潔,心性光明,秀髮迷人,知書達理,還懂點詩。絕色女子16歲嫁到徐家,18歲生了一個女兒,20歲丈夫無祿捐,死於館舍。當時屋漏偏遇連夜雨,姑已先逝,有一小叔子才十三歲,老人公又重病,過了十多天離開了人世。“裂肺摧肝,飲血吞聲,哭夫繼以泣翁”這接連的打擊就重重的落在了這個20歲女子單薄的身上。她從此艱苦備嘗,操心家務,費一腔心血,撫育女兒和小叔子長大成人。20年過後,得孫取名繼賢,有繼承賢能之意。守寡40年到六十花甲,一位女子的美貌就這樣一點點地被封建禮教剝去。碑上的序文“一生之苦未能酬,千古之香名益著……”讀得嗆然。再看立柱上的對聯:
“撫乃子,事乃姑,一片肝膽如鐵石;
達於朝,書於史,平生節孝壯山河。”橫批:“清白高風”;
閨閣有完人是真難事,斡庭頒懿旨用表芳名。橫批:倨強德性
婦稱為孝,姬號曰貞,事傳萬古碑長在,
志潔如水,心堅似玉,名著千秋字亦香。
血性出紅閨,行路傳言皆快意,
貞心垂白石,貳臣對此必羞顏。
徐母余老太君,質比蘭芳,品如玉潔。19歲出嫁,23歲生一個女兒,27歲又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恭價,第二年丈夫早逝。從此“上事翁姑,必愛必敬,下養孤子,恩斯勤斯,始終如一”。守寡到62歲,國賜殊榮,賺到如下的對聯:
臣心難盡,子職難供,獨讓閨閣人撐持天地,

廉士無碑,美夫無碣,惟留節孝坊震爍古今。
節烈堪嘉則篤其慶,孝思不匱載錫之光。
地道葉安貞數十年,鞠子事親,身無倦色
天恩隆錫祉五千里,揚徽表德,世有余芬
竹箭松筠比其堅節,龍章鳳誥錫以殊榮。
順便問經過牌坊的十來個行人,為什麼要建此牌坊,沒有一個說得清,這多少令我有些失望。據說解放前縣境內有多處牌坊,後來都把它們像雷峰塔一樣的推倒了,還好,僅此一處留下來了,留作歷史美好而又沉痛的懷念。“孝”是一扇神奇的門,能打開世間的“萬里春風”;而“節”,節制的節,貞節的節,從一而終的節,這多少有些悲壯和不幸。
舊時有多少女子深藏不露的清淚,能打濕得了封建節孝堅硬的牌坊呢?歷史走進了新時代。一位叫趙澤華的青年女子說,喜歡和愛人分飲一小杯紅葡萄酒,喜歡把細長的手指插進他濃密的黑髮,感受他的溫柔和愛意。我並不在意世俗的名利和女人的虛榮,我只把握住實實在在的生活。 其實,趙澤華的這番話,幫節孝坊上的女子說出了她們想說而不敢說的知心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