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乳村

雙乳山村位於齊長城源頭北5公里,是一個古老的山村,距省會濟南40公里,從長清城順長孝路南行13公里便到該村,全村400多戶,1700多人口,以曹、戴、董、宋、朱四大姓為主。雙乳村是中國北方地區典型的山村古落,也是一個歷史文化名村,村裡有12棵唐代古槐、有著鼓樓、古橋、家廟、族譜碑、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西漢濟北王陵群,東面環山,西面瀕臨黃河,多姿多彩的古院落、石寨、老井、文化遺址吸引了大批遊客和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乳山
  • 行政區類別:村落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郵政區碼:250000
  • 方言冀魯官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歷史建築,和美麗傳說,革命歷史,

歷史建築

雙乳山村名字是因為村子是建在兩座山丘陵小山上,這兩座山山頭因像是女人的乳房,因此起名雙乳山村。根據史料記載,在西漢時期這裡是諸侯國濟北國的地域,濟北國的國王劉胡的墳墓建在雙乳山東北一里地的福祿山上,最後一代王劉寬的墓建在雙乳山山頂上,即現在“濟北王墓”。在雙乳村西古道邊立有一塊古石碑,碑文上寫道:“莊前舊有雙乳山一座,雖非出名大山,莊中賴以平安。凡接脈之處與莊內有關,相傳如有開動接脈之處,莊中即出不意之禍。是以屢次禁止多年,無人開動取石。”村民稱這石碑為“封山碑”。
這座墓始建於西漢天漢四年,即公元前97年。令人驚嘆的是,兩千多年前,工匠們用簡陋的工具,在一座堅硬的石頭山上挖出了深達22米、面積約100平方米的墓室和一條八十多米長的墓道!在這座墓葬西側,還有一座王后之墓尚未發掘,兩座墓葬占據了東西兩座山頭,於是被稱“雙乳山漢墓”。該墓是山東省唯一一座發掘沒有被盜的王陵,出土金餅19塊、玉覆面、玉劍、銅鼎等文物2000餘件。雙乳山漢墓發掘於1996年,當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乳山村有著獨特的建築形態。走進雙乳山村,踏著油亮的青石板路,聽著雞鳴、犬吠,在明清風格的石屋之間穿行,撫摸著那些斑駁的牆壁、字跡模糊的石碑,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百年前。石頭鋪的路徑,幽靜自然,拐彎處卻又別有洞天。幽靜之處又恬然,古老的風情讓人流連。村裡的老人更是熱情,質樸的微笑是他們最經典的表情,濃濃的鄉情就愈加濃厚。
雙乳山村的大街小巷寬的可走車,窄的只能走人,沿山坡曲折分布,高低錯落有致,或用青石或用鵝卵石鋪成,這個村因此別有格局之妙。街巷基本石板路或者是直接的山光石樑,許多石板被車輪壓出了光亮的車轍,仿佛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大街小巷兩側的石頭房子大多數為一兩百年了,三百年的也有。村裡的人修老房子基本不用夯地基和主牆壁,換換房頂就行。一些幾百年的老房子因為廢棄,房頂塌了,但那堅實的山牆和牆垛子依舊堅實地立著,看起來就是再過幾百年不倒也正常,如同山里人的脊樑一般堅硬。
雙乳山村的街道高低錯落,縱橫交錯,或用青石或用鵝卵石鋪成。四合樓院整體布局獨特,功能劃分明確,成為該村民居古建築的典型代表。
這裡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院內都有地窖,一是家庭婦女冬天在地窖內紡線,二是為避免戰亂藏在裡面,沿白色石階登上房頂,放眼四望,周圍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白花花的石房石屋,門與門相對,戶與戶相連。據介紹街巷全是青石鋪就,街巷串連的石頭房屋1000多間。這裡簡直就是石頭城:路面是石頭鋪的,房屋是由石頭壘成,不僅僅正屋、廂房是,連大門口的拴馬樁、門樓、院子鋪的、房頂上蓋的,全是石頭。石頭的功效一直擴展到石碾、石磨、石凳子、石缸、石灶台......
村裡有個當地人說的稀罕物之一—大石碾。一般農村的碾盤直徑只有1米多,一個人就能推得動。而雙乳山村的大石碾盤直徑近2米,石頭滾子更是驚人,倆人推著也費勁,據說主要靠驢子或牛來拉,是曹家油坊打油軋豆子用的,曹家油坊興盛於清朝中期,有著100多年的打油歷史,在長清城南,平陰以北很是出名,直至解放前夕。

和美麗傳說

曹孟金的古宅院坐落在雙乳村的中間,穿過狹窄的小巷。整個大院南北長8米,10米,是一座具有典型北方特點的清代院落,西屋門南有一個地窖,是在山石上鑿下去的,地窖內石壁以石頭的脈絡而鑿成。
在村西有一口古井,這口水井深約20多米,曾是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只是現在家家通上了自來水,這口水井也就逐漸荒廢了。據村里92歲的李福旺老人講,這口井有著300多年的歷史,現在這口古井雖已完成了歷史使命,但是井壁光滑,印證著歷史的滄桑,散發出濃重的歷史感,簡直就是一本歷史教科書。
這裡有一處完整的明清建築群,房屋建築以石頭作為主要材料,木質門窗,屋頂的水流子外向一邊,據說是前面一家蓋屋時留的滴沿水少,而不至於把雨刺向後鄰院中而特此打制的石頭水流子,這裡還有孩子學習用的石桌,這裡就是村裡有名的董家私塾。
雙乳山村的街道高低錯落,縱橫交錯,或用青石或用鵝卵石鋪成。四合樓院整體布局獨特,功能劃分明確,成為該村民居古建築的典型代表。
細雨微風之中,漫步寨子,悠長狹窄的街巷兩邊,門樓高聳,牆角筆直,乾石壘牆,白灰勾縫。遠眺,細細回味,石樓賦予了王硇村深厚的建築文化,南北方迥異的建築風格在這裡融合,交匯出一副美麗的川寨景象,文化底蘊與自然風景的完美交融,構成一部穿越滄桑的歷史通卷。
據老年村民和家譜等資料介紹,這個村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明代。而這個觀音廟、文廟直至文化大革命才被毀壞。
雙乳山村還有著10多棵古槐,最大的一棵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曹善亭家中有一棵古槐,村民稱它為“臥龍槐,在樹身一米高的地方橫著,像是一個彎腰的老人,然後又直立向上三根樹幹插向藍天,像是三把利劍,雖然樹身已經有了空洞,但枝葉茂盛,鬱鬱蔥蔥。
雙乳山村不僅有西漢時期的王陵,還有著許多美好的傳說。在村西有兩座小山,南面一座叫無影山,北面一座叫自影山,傳說無影山就是在太陽或月亮下也沒有影子,自影山就是沒有太陽和月亮也有陰影。在宋朝時期,雙乳山村有個張世仁下東北犯了人命案,要進行處斬,當時的州官是雙乳山村一位姓曹的,這位州官一看是自己的街坊,於是就判張世仁發配到山東無影山北,自影山南,扔到山上,讓虎狼把他吃掉。可是到了山東無影山和自影山,這不是把我送到家了嗎?張世仁這才覺醒,原來是老鄉救了他一命。

革命歷史

抗日戰爭時期在雙乳山村還發生了一起阻擊戰。1938年8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長清抗日武裝山東省第六區第十支隊獨立營由情報獲悉,日軍一分隊由平陰前往濟南,雙乳山村正是路經之地。獨立營主力執行任務未歸,20餘名留守人員在營長汪毅帶領下由崗峪出發到達雙乳山村的公路旁的山丘上進行埋伏,長槍班7人負責掩護,10時左右,日軍騎兵、步兵,輜重汽車相繼進入伏擊路段,隨著汪毅手槍聲響,戰鬥員將手榴彈對準步兵和汽車的結合部。頓時炮聲連天,煙塵蔽日,日軍鬼哭狼嚎,血肉橫飛,死亡90餘人。獨立營指戰員借青紗帳迅速撤離。此次戰鬥是長清抗日的第一槍,極大地增強了長清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對發展和鞏固抗日根據地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1997年8月,電影《濟南戰役》在雙乳山村開拍,當時,家家戶戶住滿了“解放軍戰士”,指揮部就設在曹孟金家中,民眾熱情地給演員們送水,送毛巾,再現了當年雙乳山村村民抗戰支前的真實情況。
雙乳山村保持著良好的原生態面貌,古樹蔥蘢,綠色婆娑。村中幽靜安然,環境秀美,置身其中,宛若人間仙境。據雙乳山村黨支部書記曹善明講,村民和睦相處,安居樂業,8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近6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