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葫蘆

雕葫蘆

雕葫蘆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已有上百年的歷史,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欣賞、收藏雕刻葫蘆的人越來越多,雕刻葫蘆已成為文人雅士博古架上的首選藝術品。

雕葫蘆,集書法、繪畫、篆刻於一體,技法以中國畫線描為基礎,以其奇妙的構思、精美的圖案、嫻熟的刀法將人物、山水、花卉、飛禽走獸刻入畫面,供人欣賞,表現題材多為中國吉祥圖案、歷史典故、人物、唐宋詩詞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雕葫蘆
簡介,材料,工藝,

簡介

雕葫蘆是臨夏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著名的回族雕葫蘆老藝人馬耀良所雕的葫蘆作品,更是遠近聞名。他擯棄了刀刻葫蘆的粗糙工藝,吸收微雕之長,採用針雕技法。一粗一細兩根鋼針,大針勾勒,小針刻畫,使雕葫蘆藝術日臻完美、光彩奪目。

材料

雕葫蘆的材料,來源於家種葫蘆,但又不同於過去的酒葫蘆——“螞蟻葫蘆”、舀水瓢——“長頸葫蘆”。雕刻則專用小圓葫蘆和單吊葫蘆。講究大小均勻,即所謂“小如珠,大如拳”。

工藝

雕葫蘆工藝複雜,除了選好“胚子”外,還要經過六道工序。一是開口,在選好的葫蘆頂上旋一個圓口。二是掏籽,又叫挖肚子。要分次進行,一次掏光會萎縮。三是挖瓤,又叫旋肉。也要分次挖,邊挖邊曬,不然就會“塌殼”,直至僅剩一層薄殼。四是曬泡。曬乾後,用開水燙泡表皮。五是刮皮。分兩次,頭次粗刮,二次細刮。六是上光。一種是手摸上光,一種是打蠟上光。最後才確定內容,畫面構思,根據葫蘆的大小結構布局。
雕刻葫蘆,必須具備紮實的國畫基礎,否則就刻不好葫蘆。一般先用鉛筆打底稿,這叫“引”。然後以特製的鋼針(分大、中、小三種)刺破表皮,鐫刻表皮,塗以松墨,最後上光。
雕刻葫蘆的“刀法”輕於金石,重於微雕;技法能上能下大致與筆雕相同。點、挑、劃、拉、刺、勾……輕重有致,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氣刻成,稍有不慎就可能功虧一簣。
雕葫雕葫蘆多取材於傳統戲劇、古典文學、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山水花草蟲鳥、名勝古蹟以及民族風情。在表現形式上,有的一人一物或一場景,採用特寫的手法;有的則用連環的方式,人物形象眾多,畫面連貫。精美的雕葫蘆,一枚在手,反覆欣賞,會給人以美好的享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