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師之城

《雄師之城》是以保衛祖國、反抗外族侵略為內容的一部印度電影。

《雄師之城》—背景
1918年制定了“印度電影法”,規定了對電影審查的制度,並於1920年在孟買、馬德拉斯和加爾各答3個電影中心城市建立影片審查委員會,指定擔任警察局長的英國人為主任,審查權力落入英國人之手。但是,英國的控制並不能扼殺印度民族電影的發展,新的影片公司和製片人不斷湧現,一批進步的製片人以電影為武器向英國殖民者進行著鬥爭。傳播愛國思想的影片《向母親致敬》、《紡車》和《印度斯坦的女兒》等受到觀眾熱烈歡迎,紀錄甘地領導的火燒洋布運動的新聞片更是震撼人心。1919年,巴爾吉的學生巴布羅·潘特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科拉普爾創立了馬哈拉施特拉影片公司,拍攝了很多藝術水平較高的影片,如《賽蘭特里》、《雄師之城》、《抗暴君記》等。這些影片以保衛祖國、反抗外族侵略為內容,以豪華的場景,艷麗的服飾和驚險的情節見長,因而取得了極大成功,潘特被稱為是第二位印度電影開拓者。德里的H.雷伊則以和外國合拍影片著稱,1925年他在德里大東電影公司和德國慕尼黑的艾麥爾卡公司合拍的《亞洲之光》中敘述了錫塔爾特王子宣講佛教教義和涅盤的故事,影片雖然在印度沒有收到顯著效果,在歐洲卻獲得了驚人的成功,雷伊也因主演此片蜚聲國際影壇。後來,他又以修建泰姬陵的民間故事為題材和德、英兩國的影片公司合拍了《設拉子》。20年代中期,印度出現了幾部反映現實生活問題的影片,最成功的作品是孟加拉國邦的蒂倫·甘古利於1926年自導自演的諷刺喜劇片《從英國歸來》,它對鄙視本民族文化,盲目崇洋的人進行了尖刻的嘲諷,這部影片引起了轟動,片名《從英國歸來》成了人們嘲諷歐化的常用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