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中藥)

雀(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雀為文鳥科動物麻雀(Passer montanus (Linnaeus))的肉或全體。分布遍布全國。味甘,性溫。歸腎、肺、膀胱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固澀的作用。主治腎虛陽痿、早泄、遺精、腰膝酸軟、疝氣、小便頻數、崩漏、帶下、百日咳、癰毒瘡癤。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雀
  • 別稱:嘉賓、家雀、瓦雀、賓雀、麻禾雀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文鳥科
  • :麻雀屬
  • :麻雀
  • 分布區域:分布遍布全國
  • 採收時間:四季均可捕捉
  • 用量:適量
  • 毒性:無毒
  • 貯藏:鮮用或焙乾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生理特性,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肉或全體。

性味

味甘,性溫。

歸經

歸腎、肺、膀胱經。

功效

補腎壯陽,益精固澀。

主治

腎虛陽痿,早泄,遺精,腰膝酸軟,疝氣,小便頻數,崩漏,帶下,百日咳,癰毒瘡癤。

相關配伍

1、治老人臟腑虛損羸瘦,陽氣乏弱: 雀兒五隻(治如食法),粟米一合,蔥白三莖(切)。將雀兒炒熟,次入酒一合,煮少時,入水二盞半,下米作粥欲熟,下蔥白五味等,候熟空心食之。 (《養老奉親書》)
2、治腎冷偏墜、疝氣: 生雀三枚,燎毛去腸,勿洗,以舶上茴香三錢,胡椒一錢,縮砂、肉桂各二錢,入肚內,濕紙裹,煨熟,空心服之,酒下。 (《仁齋直指方》)
3、治小腸氣疼痛: 帶毛雀兒,取去腸肚,將金絲礬研細,裝放雀兒肚滿,縫合,用桑柴火緩緩煨燒成炭,研為細末,空心用無灰酒調下。恐噁心,入鹽湯少許。年遠者每服二枚,近者一枚。(《瑞竹堂經驗方》飛黃丹)
4、治眼昏,翳赤澀,遠視似有黑花,及內障不見物:肉蓯蓉(酒浸一宿,颳去皺皮,炙乾),雀幾十個(去毛嘴爪翅足,存腸胃,去骨爛研),磁石(燒,醋淬七遍,細研,水飛過)、神曲(炒微黃)、青鹽各一兩,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上藥搗羅為末,以好酒二升,入少煉熟蜜,入雀肉及鹽,研令極爛成膏,和諸藥,丸如梧桐子大。每於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服。(《聖惠方》肉蓯蓉丸)
5、治痢疾: 臘月雀兒,割開腸肚,皮共毛全,去皮巴豆一個,放在內,到沙石罐內盛,頓炭火燒作黑,研細,另用好酒煮黃蠟百十沸,將蠟取出,磁盞內化開黃蠟,即與雀兒末一處為丸,每服一、二十丸,不拘時候。如紅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花紅痢甘草、乾薑湯下。(《普濟方》)
6、治百日咳: 麻雀肉一隻,冰糖三錢。燉熟,每服一隻。(《吉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煨,蒸,適量;或熬膏;或浸酒;或煅存性入丸、散。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者及孕婦禁服。

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捕捉,捕殺後,除去羽毛及內臟,取肉鮮用或焙乾。

生理特性

麻雀,小型鳥類。體長約12cm。嘴粗短,圓錐狀,黑色。虹膜暗紅褐色。額、後頸純栗褐色。眼下緣、眼先、頦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頰、耳羽和頸側白色,耳羽後部具有黑色斑塊。上體砂褐色,翕和兩肩密布黑色粗紋,並綴以棕褐色。兩翅的小覆羽純栗色,中和大覆羽黑褐而具白端,大覆羽更具棕褐色外緣;小翼羽、初級覆羽及全部飛羽均為黑褐色,各羽具有狹細的淡棕褐色邊緣;外側初級飛羽的緣紋,除第1枚外,其餘羽基和近羽端兩處,形稍擴大,成2道橫斑狀;內側次級飛羽的緣紋較寬,棕色也較濃。尾暗褐色,羽緣較淡。胸和腹淡灰近白,沾有褐彩,兩脅轉為淡黃色,尾下覆羽較脅羽更淡。腳和趾均為黃褐色。

生長環境

多棲於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分布遍布全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