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

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

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是於台北時間12時22分由H2A運載火箭搭載從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
  • 發射時間:台北時間12時22分
  • 發射方式:由H2A運載火箭搭載
發射升空,曲折歷程,

發射升空

據日本宇航局(JAXA)網站報導,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於台北時間12時22分由H2A運載火箭搭載從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隼鳥2號”是“隼鳥”的後繼探測器。“隼鳥2號”將於2018年中旬與小行星1999 JU3相遇對其進行探測,並攜帶樣本物質於2020年末返回地球。此次發射利用火箭剩餘空間,同時把九州工業大學等開發的小型衛星“深遠2號”等3枚小型衛星一同發射升空。
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
第一代探測器“隼鳥號”,是世界首次對小行星進行物質取樣並帶回地球的“試驗機”,經過曲折的行程,於2010年成功返回地面。“隼鳥2號”的使命是掃清技術上的問題點和課題後,進行真正的探索。
據悉,“隼鳥2號”2018年到達小行星後,再經過約一年半時間的滯留,除讓小型著陸機“密涅瓦2號”著陸調查以外,還將發射子彈採集物質。“隼鳥號”曾只是採集表面物質的樣本,而此次“隼鳥2號”除了要採集2次表面物質以外,還要採集1次地下物質。
據了解,此次探查的小行星是“1999JU3”上有含水和有機物的岩石。擔任科學負責人的名古屋大學教授渡邊誠一郎說:“通過對帶回的物質進行分析,可探明水和有機物產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礦物又是怎樣參與了生命的進程。”

曲折歷程

2003年5月,“隼鳥”隨日本國產的M5運載火箭從鹿兒島縣升空,飛往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絲川”。
2005年7月,“隼鳥”首現重大故障,控制空中姿態的3台裝置中,1台發生故障。10月,第二台出現故障。“隼鳥”只能依賴最後一台裝置和離子引擎的噴射控制姿態。
2005年11月,“隼鳥”兩度在“絲川”小行星上著陸。但在同年12月,化學引擎出現燃料泄漏,導致探測器無法保持正確的空中姿態,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絡達近2個月。項目負責人川口純一郎決定“隼鳥”延期3年返回地球。當時項目組束手無策,甚至集體參拜神社祈禱通信恢復。不久,負責離子引擎的國中均教授和日本電氣公司(NEC)高級項目經理堀內康男想出一招,利用離子引擎燃料氙的噴射反衝力調整探測器姿態,奇蹟般恢復通信。
2006年3月以來,“隼鳥”太陽能電池電量急劇下降,鋰離子電池組也放盡了電能,其中部分電池失效。
2007年4月,“隼鳥”脫離絲川小行星軌道,開始回歸地球之旅。同年10月,它關閉了用於長途航行的離子引擎,改為依靠慣性飛行。
2009年2月,“隼鳥”離子引擎重新點火成功,邁出返航地球的關鍵一步。但到2008年11月,4台離子引擎中只剩一台尚能運轉。而返回地球需至少兩台引擎提供動力。堀內當初設計時“埋伏”的一套電路發揮“奇兵”作用,利用離子生成裝置和電荷中和器成功激活另一台引擎。
2010年6月3日,日本宇航局開始讓“隼鳥”離子引擎持續噴射,以修正軌道。5日,噴射按計畫停止,意味著“隼鳥”完成回歸地球前的最後軌道修正。多災多難,百折不撓,“隼鳥”由此也博得“不死鳥”的尊稱。
2010年6月13日,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深夜降落在澳大利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