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東糧倉

隴東糧倉

以廣袤無垠的董志原為中心,12條大原匯成了蒼茫雄渾的黃土地,是黃土高原保存最完整的一塊原面,這裡沉積的黃土層,深達150多米,堪稱世界之最。特別適於農耕。而位於董志原腹地的西峰區,屬內陸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豐沛,是適合農作物生長的一塊寶地。很早以前就有“八百里秦川, 不如董志塬邊”的俗語。加之,蒼茫逶迤的子午嶺森林,雄踞慶陽市的東北部,又是一座天然的水庫。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早在夏、商時代,周祖不宙就曾在隴東“行地宜,務耕種”,“教民稼穡”。

糧食是安天下的戰略產業。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確保糧食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慶陽是全省糧食主產區之一,建國以來,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生產水平不斷提升,糧食總產從1949年的29.36萬噸,增加到2008年的107萬噸,人均占有糧食由1949年的32.3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420公斤。區域內生產的糧食除供養全市200多萬人口的吃飯問題外,還不斷外調,自1953年國家開始徵購糧食到1979年的27年,全市淨調出糧食158.2萬噸,年均5.9萬噸,尤其是三年困難時期,慶陽將糧食總產的45.8%交給國家,為全省的糧食購銷平衡和社會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享有“隴東糧倉”的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東糧倉
  • 中心:以廣袤無垠的董志原為中心
  • 特點:沉積的黃土層,深達150多米
  • 享譽:享有“隴東糧倉”的美譽。
以廣袤無垠的董志原為中心,12條大原匯成了蒼茫雄渾的黃土地,是黃土高原保存最完整的一塊原面,這裡沉積的黃土層,深達150多米,堪稱世界之最。特別適於農耕。而位於董志原腹地的西峰區,屬內陸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豐沛,是適合農作物生長的一塊寶地。很早以前就有“八百里秦川, 不如董志塬邊”的俗語。加之,蒼茫逶迤的子午嶺森林,雄踞慶陽市的東北部,又是一座天然的水庫。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早在夏、商時代,周祖不宙就曾在隴東“行地宜,務耕種”,“教民稼穡”。
慶陽革命老區人民的擁軍支前活動,起始於土地革命時期,持續於抗日戰爭,延續高漲於解放戰爭,經歷了三個時期。老一輩革命家耿飈同志曾經講到“隴東老區作為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直接領導下,在支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上個世紀60年代,這裡就成為聞名遐邇的“隴東糧倉”,為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新中國建立後,慶陽農業得到迅速發展,糧食生產始終居於甘肅省前列,並以較大數額的糧食支援了國家建設,據統計,從1949年7月到1988年的39年間,全市共為國家提供商品糧284531萬公斤,商品油4172.74萬公斤,淨調出糧食116396萬公斤,食用油2707.22萬公斤。區內農作物就有7大類320多個品種。糧食作物以冬小麥為主,並盛產玉米、高粱、穀子、糜子、洋芋和豆類等。
其中2005年慶陽市糧食總產量99.76萬噸,2009年糧食總產量110.87萬噸,占甘肅省糧食總產量904萬噸的12.3%;2010年全市糧食總產量128萬噸左右,占全省糧食總產量950萬噸的13.5%; 2011全市糧食總產量占甘肅省糧食總產量的12%,隴東糧倉名副其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