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州西街楊氏家族老宅

隴州西街楊氏家族老宅

隴州西街楊氏家族老宅 沉睡百年的精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州楊氏老宅
現狀
隴縣縣城西大街隱藏著一座古樸幽靜的老宅。在熙熙攘攘的鬧市里若不細心留意,便很容易與它擦肩而過。這是一座典型的西府民居上房,推開不起眼的院門,穿過一條約兩米長的過道,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厚重的歷史感便迎面撲來。抬頭仰望老宅,大到房屋結構,小到木刻雕花,無不令人讚嘆。
老宅坐北朝南,建築結構呈“人”字形。土坯構成的牆體雖歷經滄桑,卻依然穩固堅實。在土牆側面的上部正中,有兩個由瓦片構成的菱形通氣孔,小巧別致。老宅的房頂是由木質搭成構架並鋪以青瓦,房頂兩端的鴟吻雖然被歲月剝蝕,但依然能分辨出其造型匠心獨具。
老宅原來用於存儲糧食、放置工具的二層雖然已經被拆除,但是精緻的鏤空木雕依舊保持著原來的樣貌。老宅有三個大開間,門楣上由左至右分別貼著“禮義”“永世其昌”和“忠孝”,紅底黑字在棕門與青磚中,顯得十分醒目。三間大屋被四根粗大結實的柱子隔開,柱子下有敦實的石頭柱礎。每間屋子都有四扇古樸的木門,門上有造型精美獨特的雕花,細細看來,不僅有“琴”“棋”“書”“畫”,還有“梅”“蘭”“竹”“菊”。
繞到老宅側面,推開窄小的紅漆木門,一方面積不大的後院便出現在眼前。紅磚為地、黃土為牆,在這一片小天地中,核桃樹掛著累累果實,月季展示著優美的身姿……一叢叢翠綠與一點點鮮紅,為古樸雅致的老宅增添了勃勃生機。
身世
這座老宅的主人叫楊忠厚,他曾是隴縣劇團的演員。楊忠厚告訴記者,老宅建於清道光年間,距今近二百年歷史。他自小就在老宅中長大,這座老宅記錄了楊家的風雨變遷,承載了楊家人太多的回憶。
隴州西街楊氏家族老宅
據楊忠厚介紹,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木匠,老宅就是他們工作與生活的地方。最初頭門開的是木匠鋪子,祖父、父親和其他夥計專門為別人製作嫁妝,包括木箱、梳妝檯、首飾盒等等。老宅的上房和兩旁的廈房是楊家人日常起居的地方。老宅的後院除了養些家畜,主要是用來放置做工用的木材和一些木匠必備的用具。“蓋這宅子家裡可是費了大功夫。”楊忠厚說,“當年就為了找一根和家裡模樣相同的桴子,足足找了十六年。”那年,在另一個村里找到桴子時正值冬天,大家合力才將桴子從結了凍的河道中拖回家。楊忠厚說,老宅的門窗與雕花,全部選用的是槐樹。
當記者感嘆老宅的大氣精美時,楊忠厚顯得特別自豪。“就拿我們家的椽子來說,都是一根一根精選的,每根都是直溜溜的。屋子內外各處的木刻雕花,也都是自己做的。”楊忠厚說,“手藝人么,就這點好處。當時蓋房也不容易,自家宅子費心多些,看著自然就好。”老人樸實無華的言語,大略地將當年蓋宅子時繁忙熱鬧的情景再現一二。
隴州西街楊氏家族老宅
談及老宅的保護,楊忠厚有些許無奈,他說宅子是楊家幾代人的心血,自己非常希望能將它保護得更好。但是他又擔心僅憑一己之力,難以抗衡時代的趨勢,擔心老宅最終會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價值
楊家老宅雖然結構已不再完整,但是其巨觀的造型結構依舊能顯示出當年宏大的格局。尤其是門上檐下的木刻雕花,做工精細、造型傳神、設計巧妙,在現存的西府古民居中並不多見,頗具代表性。
連結:
中國建築木雕
建築木雕的起源很久,安陽殷墟出土的雕花木板說明中國三千年前就有了木雕藝術。秦漢時期木雕裝飾藝術的運用就非常普遍,唐宋時期的建築木雕呈現出樸素大方的風格。到了明清時期,木雕裝飾達到了巧奪天工的境界。
在玻璃出現以前,傳統木門窗需要以欞條做骨架。唐宋時期的製作是垂直與水平相交的格式,有棋盤格、書條川燈格等。宮式隔門的欞子式樣最早出現在元代,一直沿用至明清。當玻璃出現後,窗欞變得更為繁瑣,中心部分留出來安裝玻璃,四周作裱糊,出現了八角景嵌、花結嵌、葵式嵌、冰紋嵌等多種格式,疏密有致,造型精美。到晚清發展為更為繁雜的紋樣,諸如:海棠菱角式、回紋萬字式、如意菱花式等等。隔扇的抹頭和裙板木雕依據不同的建築規格,其內容和紋樣也不同。宮廷裝飾團龍紋、下抹頭板芯飾翔龍紋、廟宇裝飾卷草紋,民居以福、祿、壽、喜、萬字回紋裝飾。
古代傳統建築的其他部位,如:月梁、梁坊、柁墩、瓜柱與角背都不同程度地有木雕裝飾。裝飾紋樣有荷葉、卷草、動植物等。功能不同的木構件,經過美化都具有裝飾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