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川縣第一中學

隴川縣第一中學

隴川縣第一中學,簡稱隴川一中,1958年建校,學校位於雲南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章鳳鎮。隴川一中是團結、務實、上進的集體,在近幾年的中考、高考中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績。隴川縣第一中學自建校以來,培養了上萬名合格的初、高中畢業生,為國家邊疆建設輸送了大批合格人才。是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雲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德宏州教育科研實驗學校、州“禁毒防艾”宣傳教育示範學校。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和教育資源的最佳化配置,通過教職工的不斷努力,學校質量不斷提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川縣第一中學
  • 簡稱:隴川一中
  • 校訓:學而不已,自強不息
  • 創辦時間:1958
概述,校址搬遷,發展背景,歷任校長,

概述

隴川一中的校訓是:“學而不已,自強不息。”教學方針是:“學生為本,博愛興教;面向全體,因材施教。”辦學目標是:“環境上檔次,管理上層次,質量上台階,不貽誤一名優秀學生,不放棄一名後進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把學校辦成學生安心、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優質學校。”隴川一中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良好的辦學條件,是一所硬體達標,育人環境優美的完全中學。學校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良好的管理模式,多年來教學質量處於德宏州完中前列,享有較高的聲譽。校園內綠樹成蔭,花草遍地,計算機教師設施一應俱全。是一所硬體達標,育人環境優雅的二級一等高級中學。為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是莘莘學子成才的搖籃。
隴川一中操場隴川一中操場

校址搬遷

隴川縣第一中學前身是隴川民族中學,於1958年在隴川縣城子鎮建成。1983年更名為隴川第一中學,學校位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城子鎮南郊。
1998年由於隴川縣縣城由城子鎮搬遷至章鳳鎮的原因,遂2003年9月與章鳳鎮的隴川縣第二中學進行兩校合併,改名為隴川縣第一中學。
2010年9月又因隴川縣民族職業中學(又名廣等中學,是一所初級職業中學,地處隴川縣景罕鎮廣等村。)搬遷至章鳳鎮與隴川一中國中部進行兩校合併,更名為隴川縣民族中學。高中部因發展改革需要離開原校址,搬遷至章鳳鎮廣山旁的新校區,名為隴川縣第一中學,簡稱隴川一中。

發展背景

隴川地處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位於祖國的西南邊陲,交通閉塞,文化經濟的發展相對落後,解放前還處於封建領土製經濟,一直沒有開辦過正規的中學。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隴川,隴川縣全境解放。在國小不斷發展的基礎上,1958年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隴川縣開設創辦第一所中學,稱“隴川民族中學”學校暫依附城子一小。1963年3月,因學校發展規模不斷壯大,搬遷到教場壩自立。
學校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1958年,大躍進時為貫徹執行“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全校師生常常停課勞動,開展“以乾代學”。1966年,“文革”開始,教學秩序一片混亂,學生組織紅衛兵造反,一部分教師遭受迫害,學校被迫停課。1968年,工人和解放軍宣傳隊進駐學校,宣布“複課鬧革命”。1969年,為貫徹毛澤東“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普通中學的學制由原來的三、三改變為二、二制(即國中2年,高中2年),1973年後又被三、二學製取代,直至1982年又恢復三、三學制並沿用至今。1971年開始附設高中班,第一批高中招收2個班。1976年“文革”結束,學校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管理。同年9月隴川縣戶撒鄉中學高中班併入隴川縣第一中學,學校的高中階段教育得到了壯大和發展。

歷任校長

第一任:楊翔高(代管),1958年~1961年。
第二任:蔣雨田,1961年~1965年。
第三任:卜文興,1965年~1967年。
第四任:卜文興(“革委會”主任),1967年~1968年。
第五任:李應生(革命領導小組副組長,組長由當時的造反派學生擔任),1968年3月~1968年7月。
第六任:李泰慶(“革委會”副主任)1968年7月~1972年。
第七任:魯大良(“革委會”主任)1972年~1975年。
第八任:卜文興(“革委會”主任),1975年~1976年。
第九任:鄭敬章,1976年~1983年。
第十任:李枝源,1983年~2003年。
第十一任:楊明信,2003年~2007年。
第十二任:鄧美河,2007年~2013年
第十三任:馬永波,2013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