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喻學

隱喻學

近年來,隱喻在國外是個眾多學科關注的熱門話題,尤其是隱喻的認知功能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目前還缺乏一種統一的隱喻理論。在國內,隱喻研究還局限在修辭層次。從哲學、心理學和其他跨學科角度對隱喻的研究還是一個空白。隱喻作為一種認知現象,其對人類思維方式、藝術創造、語言使用等影響是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對隱喻現象本質和功能的進一步認識將對當代認知科學和藝術本體論研究的發展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

隱喻的直觀體現應屬於文學藝術領域,比如詩歌、繪畫、音樂、童話、寓言、戲劇等。“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是隱喻;蒙克的《吶喊》是隱喻;貝多芬的《月光曲》和阿炳的《二泉映月》、《牡丹亭》和《紅樓夢》都是隱喻。這個源自西方的術語當然在西方的文學作品中當然也有更多的體現,比如《老人與海》、《百年孤獨》、《尤利西斯》等等,不勝枚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隱喻學
  • 簡介:生動的源自生活的表達方式。
  • 定義:轉換成相似的比喻
  • 直觀體現:文學藝術領域
  • 局限:還局限在修辭領域
簡介,定義,套用,

簡介

隱喻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比喻,一種生動的源自生活的表達方式。

定義

“將一個詞從其本義轉為一般不能換用但卻相似的另一個詞,強調其認同,即兩者相似,但不是明喻”

套用

但把隱喻只解釋於文學藝領域就把它說淺了。一切語言文字都是隱喻,是從符號學和語義學上講的;宗教倫理、典章制度、哲學文學等都隱喻著權利意志,這是從政治學上說的;即便放之於標榜真實性、客觀性的當代大眾傳媒,“用事實說話”本身就是把主觀傾向性堂而皇之地置於敘事結構中,當然更是隱喻。至於輿論引導、宣傳等等媒體從業者掛在嘴邊上的話,更是對隱喻的充分利用。還有廣告,簡直就是隱喻集中營。隱喻這個魔方玩得好,就能把真說成假,是說成非,而且讓信息接受一方俯首貼耳心甘情願唯命是從。所以對“隱喻”的開發和這個詞的套用越來越廣泛,書齋中的專家學者以之拼貼自己的論文;市井的政客奸商以之謀名謀利,它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詞當然是理所當然的。說“這是一個隱喻的世界”真是不為過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