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塔

隋塔

隋塔,因始建於隋開皇年間,故稱隋塔。位於天台縣城東北方向山區,是國清寺的標誌建築物,距今1400多年。塔身黃褐色,高59.3米,六面九級,空心,磚壁。壁上佛像栩栩如生,極為精美。隋塔建造別致,塔頂上沒有塔頭,從塔內仰望可見藍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隋塔
  • 外文名稱:sui tower
  • 地理位置:浙江省天台縣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特色:塔頭
  • 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
  • 級別:浙江省重點保護文物
  • 宗教:佛教
歷史沿革,相關傳說,旅遊信息,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據《天台山全志》記載,此塔始建於隋開皇年間,故稱隋塔。唐武宗會昌法難,隋塔嚴重受損。南宋建炎二年重新修葺。塔身六面九級,高59.4米。外壁塔磚雕有三尊佛像,造型生動傳神。塔身內壁鑲嵌有《法華經》石刻碑和線刻佛像石碑。
因年代久遠,部分石碑脫落。民國年間,國清寺僧眾將脫落的石碑移至三聖殿東、西廂房,鑲嵌在牆壁上,妥善保存。
隋塔建造之初,並非現在這樣沒有架角,沒有塔頂。當年的隋塔,每層都有架角,也有玲瓏的塔頂。梁木方形,斗拱挑檐。平座倚柱,椽檐瓦攏。
就是現在,仍然可以看到塔身上的一個個空洞,那便是隋塔原先飛檐斗拱插入處。飛檐斗拱因為是木頭製作的,毀於火災。塔頂也被燒毀了。經歷多次火災的隋塔,青磚變成了紅磚。所以,塔身通體呈絳紅色。
飽經風雨的國清寺隋塔,經歷千年而依舊巍然屹立。究其原因,《國清寺志》概括為三條:一是塔基選擇在岩層堅硬的祥雲峰麓;二是塔磚燒制技藝高超,堅硬異常,雖風侵雨蝕而不腐;三是塔磚之間的粘合材料,系粘土和糯米搗拌而成。
“文革”期間,紅衛兵衝擊國清寺,遇到護寺僧眾抵抗,便轉而破壞寺外的隋塔。紅衛兵原本想挖掘塔基,徹底摧毀隋塔。隋塔地下基礎大約深6米,紅衛兵竟然挖了3米多。可是,隋塔依然高高挺立,紋絲不動。當年的紅衛兵都是些中學生,半大的孩子有多少能耐,挖掘一會,便沒力氣了。忽聽有人高喊一聲,快跑啊,隋塔要倒了!大家怕砸著自己,一鬨而散。
國清寺僧眾和周圍村莊的老百姓齊心合力,填回土石,固定塔基,保住了隋塔。1963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明確國清寺隋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個世紀70年代,整修國清寺時,隋塔也得到全面修葺。千年古塔重放光彩,是國清寺的重要標誌,也是天台山的美麗風景。

相關傳說

國清寺建成以後,裡面供奉著五百羅漢。他們相約連夜為國清寺修造一座寶塔,以增添名剎風光。正當五百羅漢忙於搬運磚石修砌時,南海觀音路過天台,觀音見石橋山中兩峰對峙,飛瀑高懸,十分壯觀,也有心為天台山錦上添花,架一座石橋來增添景觀。觀音見國清寺外磚塊堆積如山,就向五百羅漢借磚,羅漢不肯。觀音向羅漢借鍋煮飯,羅漢又故意將鐵鍋敲了一個洞。觀音見此,微微一笑,小施法術,在鐵鍋中燒出了香噴噴的米飯。羅漢見狀,大吃一驚,把鐵鍋搬來一看,原來鍋上的破洞,只漏沙,不漏米。從此這口鍋就叫“漏砂鍋”。後人在藏放這口大鐵鍋的房間門口寫了一副對聯:
古寺猶有寒灶石; 雲櫥尚存漏砂鍋。
五百羅漢造的塔頭,擱在金地嶺,準備待寶塔落成時再搬來安裝。觀音有意作難,用法力將它牢牢定住,儘管五百羅漢想盡辦法,徹夜苦搬,何奈金雞報曉,天色已明,再也無法將塔頭搬下山來,所以隋塔缺了個塔頭,而金地嶺上多了個塔頭寺,塔頭至今還在呢!

旅遊信息

隋塔為浙江省重點保護文物。近幾年,隋塔塔基加固,塔周新鋪台階:並植鮮花松柏,景色更為誘人。

地圖信息

地址:台州市天台縣隋塔(天台山風景名勝區南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