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小說研究

隋唐小說研究

全書共分六章,分別就小說的概念、作者與讀者、構成與文本、研究之方法以及隋代、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予以深入討論,創穫甚豐。在書中,既能見到作者極富功力的考證成果,又感受得到其對西方文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民俗學、宗教學等現代學術方法的嫻熟套用。

基本介紹

  • ISBN: 9787309069891
  • 頁數:476頁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2月1日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隋唐小說研究》是日本知名學者內山知也的代表作,在國際漢學界享有盛譽。原書初版於1977年。此番經中日兩國學者的共同編理,首度將中譯本呈現給中國的讀者。作者在實證的基礎上,深入抉發傳奇材料的小說性、文學性因素,從而達到對於作家、作品的分析,既具實證的可信度,又富審美的觀賞性的所謂出入文史的優勝之境,於專題研究之中,建構了一部視野開闊、考論謹嚴、表述細膩、新見迭出的隋唐小說史著。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內山知也 譯者:益西拉姆 等 編者:查屏球
內山知也,1926年11月生於日本新鸒縣柏崎市。1956年畢業乾東京文理科大學(現筑波大學)文學研究科。文學博士。曾任大東文化大學教授、筑波大學教授,現為筑波大學名譽教授。著有《隋唐小說研究》(木耳社,1977年)、《明代文人論》(木耳社,1986年)、《良寬詩草堂集貫華》(春秋社,1994年)、《藍澤南城其詩及生平》(東洋書院,1994年)、《定本良寬全集》三卷(中央公論新社,2006—2007年)等,編著有《中國文學的宇宙論》(東方書店,1990年)、《傅山》(藝術新聞社,1994年)、《鄭板橋》(藝術新聞社,1997年)、《日本漢文小說的世界》(白帝社,2005年)、《徐文長》(白帝社,2009年)等。

目錄

序論
一、關於小說的概念
二、關於小說的作者和讀者
三、小說的構成和文體
四、小說研究之方法
五、小結
第一章 隋代小說論
第一節 顏之推及《顏氏家訓》、《冤魂志》、《集靈記》
第二節 崔賾和崔賾集團的小說
第三節 侯白與《旌異記》、《啟顏錄》
第四節 許善心與《符瑞志》、《靈異記》
第二章 初唐小說論
第一節 初唐小說綜述
第二節 唐臨與《冥報記》
第三節 《古鏡記》考論
笫四節《補江總白猿傳》考論
第五節 《報應記》及王方慶小說
第六節 於立政與《類林》和《碉玉集》
第三章 盛唐小說論
第一節 遊記與《遊仙窟》
第二節 張鷺與《朝野僉載》
第三節 牛肅與《紀聞》
第四節 趙自勤與《定命錄》
第四章 中唐小說論
第一節 陳玄祜與《離魂記》
第二節 沈既濟與《任氏傳》、《枕中記》
第三節 戴孚與《廣異記》
第四節 許堯佐與《柳氏傳》
第五節 李公佐與《南柯太守傳》及其他小說
第六節 蔣防與《霍小玉傳》
第七節 元稹與《鶯鶯傳》
第八節 白行簡與《李娃傳》
第九節 沈亞之與《秦夢記》及其他
第十節 《原化記》考論
第五章 晚唐小說論
第一節 張讀與《宣室志》
第二節 韋絢與《戎幕閒談》
第三節 孟粱與《本事詩》
第四節 《本事詩》校勘記
編譯後記

序言

我是在進入大學(1947年)以後開始對中國小說產生興趣的。最初我閱讀了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同時以此書為嚮導,搜羅所閱書中引用的文獻。這種方式使得讀書進度變得非常緩慢。開始是依據《唐人說薈》來閱讀魯迅已採用的唐代小說的,因為是石印縮印本,所以閱讀起來比較困難。指導教授竹田復博士指教我閱讀《太平廣記》,於是從空襲的大火中剩下來的舊書店裡買來一箱黃晟刊本《太平廣記》,從卷一開始閱讀。然而這種閱讀也使我意識到,如果僅僅按照魯迅介紹作品的方法,那么我寫的畢業論文,將無法提出任何新的發現。
正當我陷於煩惱時,在神田神保町的內山書店裡發現了劉開榮的《唐代小說研究》(民國三十六年十一月初版,上海商務印書館刊,全220頁),這一發現讓我覺得如同在黑夜中見到了一線光明。這大概是大學二年級(1948年)秋季的事情。當時內山書店店主內山完造先生①和夫人還很健康。看到我高興的樣子,他們為我沏茶削蘋果,微笑著說:“找到好書了啊?真是太好了!”
劉開榮《唐代小說研究》的方法,可以說是文藝社會學的小說研究方法,因此詳細地使用了歷史文獻,對唐代小說的作者和作品的時代背景都記述得很清楚。以後,我也開始用這樣的方法面對作品。在大學圖書館、研究室查找資料的同時,開始遍歷神保町的舊書店,當時覺得不會再有超過《唐代小說研究》的書了。為了加深自己的理解。曾經下決心全譯這本書。

後記

《隋唐小說研究》是內山知也先生代表性的學術著作,也是日本漢學界的權威性著作。本書初版於1977年,而成書過程卻長達二十餘年。本書與中國大陸繁榮的學術時代正好有一個時間差。在本書出版之前的三十年,中國大陸對唐人小說的研究是相當貧乏的,作者可參考的只是50年代的幾篇稀有的專業論著,本書所涉及的問題國內學者尚少問津。但在此之後,中國學術及唐代小說研究在大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其繁榮程度可能是作者當年想像不出來的。即便如此,本書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學術價值,因為獨創的學術發現是不受時空限制的。況且,本書是在另一個學術環境下產生的,其思考方式與研究方式本身就與我們有所不同,因此其所得尤有新意。在筆者看來,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尤其值得關注。
第一,作者重視在目錄志等文獻中搜輯已佚小說的信息,並能關注到隋唐小說發展中一些易被忽視的環節。如關於隋代小說,由於資料稀少,前人少有論及。作者卻將之作為小說史發展的一個環節,專章論述。作者全面疏理了《隋書·經籍志》等相關的資料,將隋代小說分為四類:“(1)以家族為第一讀者的教訓與故事集,如《顏氏家訓》。(2)為了顯示王朝尊嚴而虛構的故事集,如《皇隋靈感記》、《符瑞志》等。(3)關於上層官僚沙龍中的清談和博物的記錄,如《洽聞記》等。(4)因襲前代的道教與佛教故事集,如《集靈記》、《旌異記》等。”我們習慣上只以志人、志怪兩類概念說明唐前小說特點,與此相比,本書的這種分類頗有創意,其中第一類與第二類中的家訓與讖緯方面的材料,在今天小說史研究中尚少論及。作者由於沒有我們傳統的小說觀念的限制,看重的是這些材料中故事化、小說化的因素。這一理念有助於他以更開闊的視野搜輯小說史資料。如作者立足於傳統目錄學子部小說家概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