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都傳統飲食習俗

隆都傳統飲食習俗

隆都傳統飲食習俗,是隆都地區百姓利用本地種植的農作物——糯米、蘆兜葉、三稔等為主要材料烹製出傳統特色小吃,是一種群體性的傳統飲食習俗,因而沒有較為完整的傳承譜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隆都傳統飲食習俗
  • 地理標誌: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鎮、大涌鎮
  • 非遺級別:廣東省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 項目:年糕、蘆兜粽、三稔包
項目簡介,分布地域,歷史淵源,蒸年糕習俗,包蘆蔸粽習俗,做三稔包習俗,

項目簡介

隆都原是香山縣一個行政區域的名稱,始自南宋,現在的沙溪、大涌兩鎮是其主要構成部分。從飲食傳統來說,沙溪、大涌的本土菜都可統稱為隆都菜,即為隆都傳統飲食習俗。
隆都傳統飲食習俗在民間代代相傳,隆都人利用自家種養的五穀、蔬果、牲畜等食材資源,製成獨具鄉土特色和傳統文化氣息的傳統飲食,如年糕、蘆蔸粽、三稔包等。
時至今日,沙溪、大涌仍然保留傳統的隆都飲食習俗,過年炊年糕壓歲,端午節包蘆蔸粽,年末開始製作三稔包……作為著名僑鄉,旅居港澳的同胞及海外鄉親,對隆都傳統飲食習俗更是讚譽有加,並將歷史悠久的傳統飲食習俗帶到了港澳地區以及及東南亞、美加等各國。
隆都傳統飲食習俗經歷數百年流傳至今,年輕一輩對其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了解甚少,處於瀕危狀態。

分布地域

隆都傳統飲食習俗主要流傳於沙溪鎮、大涌鎮,並輻射到中山的城鄉各地。 沙溪鎮位於中山市城區西部,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僑鄉和“廣東省民族民間文化之鄉”。沙溪鎮,舊時屬於香山縣一個地方行政區域——隆都,俗稱西鄉。隆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魚米之鄉、文化之鄉和著名僑鄉。沙溪的農業以城郊型為特色,全鎮農業用地面積3.7萬畝,形成以“水稻為基礎,蔬菜為龍頭,水產、畜牧、水果齊發展”的結構,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為隆都傳統飲食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歷史淵源

蒸年糕習俗

年糕作為一種傳統食品,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國內很多地區都講究年糕的做法和吃法。中山也有獨特的“炊年糕”飲食習俗。歷代相傳沿襲至今,是中山人過年或喜慶時節的一件大事。在清同治年期間出版的《香山縣誌》中就有記載:“除夕易桃符燒爆竹炊籠糕大者至米數斗其以糖炊者曰甜糕-----”記載的就是包括隆都地區在內的炊年糕習俗。在中山的隆都地區,民間流傳“沙溪年糕,米好水好,豬油香滑,便宜年糕”的諺語。
按照隆都地區的習俗,將自己種植的糯米稻穀儲存到年底,然後脫殼成糯米,選擇吉日燒香拜神再將糯米舂成粉,然後,在除夕前一兩天開始蒸年糕,將糯米粉混合黃糖漿搓成糊狀,放入蒸籠里隔水炊十多個小時而成。按習俗,在炊年糕期間,家中的小孩不能說錯說話或不吉利的話,只能講好意頭的話,否則就會炊成半生不熟的“生米糕”。而炊年糕炊得好壞,是對將來一年運景好壞的象徵。  炊好的年糕後,在糕的表面放上幾粒紅棗和一些欖仁、一對利是、一雙紅桔等吉祥物品,先供奉神靈、祖先,等到正月年初二,將年糕拜過當天、門官後,才開始食用。
隆都地區的百姓普遍認為,吃年糕,就是取其“年糕年糕,步步高升”的寓意。在潮濕溫暖的天氣下,糯米蒸成的年糕容易發霉,表面長出五顏六色的黴菌,本地區百姓視之為“發財”的徵兆。
除了在年晚蒸年糕之外,隆都一帶的百姓,人們在嫁女時也會炊年糕作為新娘的嫁妝,以此祝願新人“年年高中”,名祿雙收。
隆都年糕隆都年糕
蒸年糕蒸年糕

包蘆蔸粽習俗

中國人吃粽子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就有用粽子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習俗。中山人對吃粽子也是情有獨鐘,清同治年期間出版的《香山縣誌》中寫道:“十四日浮屠盂蘭盆會剪紙衣祀先人各鄉盛設黍粽”,記載的就是隆都地區百姓在七月十四包粽子用以祭祀的習俗。
本地民間包粽喜歡用竹葉、乾蓮葉、蘆蔸粽葉等,而隆都地區多蘆兜,邑人認為這種百合科野生植物可以作裹粽的材料,於是摘之洗淨,作為包裹粽的葉子,蘆兜粽煮味入於粽,別有風味。邑人喜歡將浸泡後的糯米加入紅豆、綠豆、花生或燒腩肉、鹹蛋黃、雞肉、冬菇等材料將糯米和餡料包入捲成圓筒形的粽葉內,按兩頭交錯一字平口的形式封口;放在用鐵皮和泥磚砌成的特製土爐里,用大糠(穀殼)煨上十多個小時後,再用粽水浸幾個小時後方為全熟了。切開蘆兜粽清香飄逸,引人食慾。漸漸,成為隆都地區獨具特色的蘆蔸粽。
製作蘆兜粽製作蘆兜粽
蘆兜粽蘆兜粽

做三稔包習俗

清朝時期,沙溪申明亭村楊用卿任官在外,回鄉探親期間欲帶些家鄉特產饋贈同僚,一時無法找到。一天飯後,他順手拿幾片三稔乾一邊咀嚼一邊踱步。忽見一鄉親送來一碟熟姜,他隨手拿一塊放入口中與三稔乾共嚼,頓覺味道新奇,酸辣適口,香甜有味,心中頓覺一亮:何不用三稔乾包裹薑絲等物,加上各種配料,自製成食品,以贈同僚?後來,鄉親及同僚食後都讚不絕口。後來經過楊用卿的後人改良發展,三稔包就成為了沙溪鎮的傳統特色小吃。其味道甜酸甘辣,開胃消滯,男女老少鹹宜。
20世紀50年代後期,申明亭村民製作三稔包在村中小商店製作出售,但產量極少,後來,沙溪鎮龍頭環開設了一間三稔包廠,專門製作生產三稔包,以滿足人們對三稔包的需求。 1970年以後,龍頭環、申明亭村中不少村民製作三稔包作為家庭副業銷售,或作為家鄉特產饋贈親友。三稔包流傳到港澳地區及澳大利亞等地,深受海內外鄉親的歡迎。
三稔包三稔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