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納德·威爾遜·里根(隆納·雷根)

羅納德·威爾遜·里根

隆納·雷根一般指本詞條

羅納德·威爾遜·里根(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坦皮科城。美國傑出的右翼政治家,曾擔任第33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第40任(第49-50屆)美國總統(1981-1989年)。他也是一名偉大的演講家。

在踏入政壇前,里根也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電視節目演員、勵志講師,並且是美國影視演員協會(Screen Actors Guild)的領導人。他的演說風格高明而極具說服力,被媒體譽為“偉大的溝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在唐納德·特朗普之前的歷任總統之中,他就職年齡最大。他是美國歷任總統中唯一一位演員出身的總統。

在美國線上於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里根名列榜首。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個人生活,主要成就,

人物簡介

1911年2月6日,羅納德·威爾遜·里根出生於伊利諾斯州的坦皮科鎮,中學就讀於附近的迪克森鎮,然後半工半讀完成在尤里卡學院的大學課程。他學習經濟學社會學,參加校足球隊比賽和校劇社的演出。畢業後,里根成為一名電台體育播音員,1937年的一次試鏡使他在好萊塢贏得了一份演出契約。進入好萊塢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當電影和電視演員。
里根在電影中的形象里根在電影中的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應徵入伍,在空軍服役。退伍後重返好萊塢,在接下來的20年裡,他共參加了53部電影的演出。後任電影演員公會主席、電影委員會主席。
1940年裡根與簡·懷曼結婚,有一女,後離異。1952年與南希·戴維斯結婚,有一子一女。著有《里根回憶錄》一書。
1962年、1976年兩次爭取共和黨提名總統候選人,均未成功。
1980年再次爭取,被提名,並在競選中擊敗卡特而獲勝。
1981年3月30日, 里根總統在華盛頓希爾頓飯店召開的一次勞工集會上發表演講,在他返回自己的轎車時遭到槍擊,胸部受傷, 他的新聞秘書詹姆斯·布雷迪和兩名隨行軍官也受了傷。
青年裡根青年裡根
1984年謀求連任成功。里根執政期間,提出一項旨在壓縮政府開支、減少國營事業、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政治改革計畫,在他任職末期,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沒有經濟衰退和經濟蕭條的和平時期。對外,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強硬立場,並提出了“星球大戰計畫”。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里根應邀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他是中美兩國建交後首位在任時訪華的美國總統。里根表示:美國將履行在三個聯合公報中所承擔的義務,執行“一個中國”的政策。中美簽訂了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等四項協定和議定書,並草簽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
1986年裡根成功地進行了稅收法典的改革,掃除了許多剋扣制度——免除了數百萬低收入者的稅賦。
1989年1月20日裡根離職。
里根里根
1993年裡根獲總統自由勳章
1994年11月5日,里根向公眾宣布,他患了“阿茲海默氏症”(又稱“老年痴呆症”)。
2004年6月4日,白宮正式對外宣布里根總統的病情惡化,可能不久於人世。
2004年6月5日病逝,享年93歲。
2004年6月11日,里根的葬禮在華盛頓國家大教堂舉行。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前總統傑拉爾德·福特卡特老布希柯林頓,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參加了葬禮。

人物生平

從現實生活中的英雄到銀幕上的英雄
里根的全名為羅納德·威爾遜·里根,他於1911年2月6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西北部的坦皮科城。小時候他頭上留著荷蘭式短髮,父親說他像個“胖乎乎的荷蘭仔”,從此得了個有趣的小名“荷蘭仔”。
里根9歲那年,全家移居到離芝加哥市約90英里的迪克森鎮。這個小鎮坐落在素有“西邊赫德森河”之稱的羅克河畔。夏天,里根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在河裡游泳、釣魚、划船,練就了一副好水性。在高中時代,里根是當地頗有名氣的“浪裏白條”,還接受過青年志願者水上救生課程的訓練。從15歲開始,里根利用暑假在當地羅克河邊的洛厄爾水上公園當起了救生員。他先後充當過7個假期的救生員,共救起了77名溺水的游泳者,並被獲救者視為“英雄”。1928年8月3日,迪克森每日電訊報的頭版頭條文章就是“里根勇救一名溺水者”。
從1928年到1932年,里根在尤里卡學院主修經濟學與社會學。他的大部分時間並沒有花在學習上,畢業時的平均成績只有“C”,但他卻是校園裡許多俱樂部和運動隊伍的領導人,而被稱為“校園裡的大角色”。他在表演方面的表現亦很出色,曾在西北大學一年一度的獨幕話劇比賽中獲得個人最佳表演獎,這意想不到的榮譽是他後來走上演藝生涯的動力。
里根大學畢業時正遇上大蕭條,雖然到一家電台當上體育節目播音員,但每播音一場比賽只能拿5美元的工資。由於他的音色雄渾而洪亮,並善於在麥克風前繪聲繪色地轉播比賽實況,很快就成了中西部有名的體育新聞廣播員。數年的電台播音工作使里根的口才得到了進一步鍛鍊和提高,為其日後成為演員和政治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有利條件。1933年,時任體育播音員的里根還曾將一名愛荷華州的少婦從一名劫匪槍口下救出,他用手槍指著那名劫匪吼道:“趕快離開她,否則我將射穿你的腦袋!”留下了一段“英雄救美”的佳話。
20餘歲的里根長得英俊瀟灑,頗受女性歡迎,少女歌星賀茲絲就是其中一個。1937年,賀茲絲成為紅星,與好萊塢關係密切,即把里根介紹給華納兄弟影片公司,里根從此登上了好萊塢影壇。開始長達27年的“二流演員”生涯。在電影中,里根過足了“英雄”癮,他演的角色大多是B級片里的男主角。里根清晰的嗓門、逍遙自在的風格以及運動員般的魁梧體型使他相當受觀眾歡迎。從1937年到1964年,里根一共拍了51部電影,大部分是喜劇和愛情片。在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他還擔任過電影演員工會主席和電影工業理事會董事。
從“二流明星”到兩任總統
在好萊塢,里根不管怎樣賣力,不過是個稍有名氣的角色,始終爬不上大明星的地位。在電影界人士的眼裡,大多認為他是個“二流明星”。從40年代末里根擔任好萊塢演員工會主席時,他已開始涉足政治。
里根早年參加過民主黨,1962年改投共和黨,在加利福尼亞權勢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棄影從政,並在政壇嶄露頭角。1966年,里根擊敗連任兩屆的派特·布朗,當選第33任加利福尼亞州的州長,並在1970年的選戰中成功連任。在其任期內,他因扭轉了加利福尼亞州的赤字財政而顯示出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這段經歷也讓里根徹底實現了從演員到政治家的轉變,為他擔任總統後的“表演”進行了最好的彩排。
里根與戈巴契夫簽署協定里根與戈巴契夫簽署協定
素有“太陽州”、“黃金州”之稱的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物產最豐富、人口最多的一個州。隨著美國中西部財團勢力的崛起和發展,它在美國政治、經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里根在擔任州長以後,曾分別於1968年、1976年兩次爭取被提名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都未成功。1980年,里根再度宣布參加競選,終於在同年7月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提名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
當里根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後,不少人對其前景卻並不看好,甚至認為這是幫了當時的競選對手、民主黨總統吉米·卡特的大忙,因為這個“愚蠢而危險的前演員”將不堪卡特一擊。著名專欄作家賴斯頓寫道:如果由卡特和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來決定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他們也一定會選擇里根。
但讓“預言家”們大跌眼鏡的是,里根卻在1980年的選戰中以明顯的優勢,擊敗了卡特,同時共和黨在那年選舉中也贏得了26年來首次在參議院過半數的席位。四年後,里根再度以壓倒性勝利擊敗沃爾特·蒙代爾,成功贏得競選連任。
在里根的兩屆任期內,他又創造了美國歷史上好幾項開先河的“紀錄”:第一次在就職典禮的電視轉播中插上文字,以方便聽力障礙人士觀看;第一次舉行9場慶祝舞會;第一次在立法機關大樓舉行慶祝舞會;第一次通過衛星向全國直播慶祝舞會;第一次在星期天(1985年1月20日恰逢星期天)舉行就職典禮;《聖經》第一次放在專為林肯而建造的大理石桌上;在總統從國會大廈前往白宮途中,第一次在豪華轎車中安放攝像機;他還成為第一位親自揭幕夏季奧運(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美國總統。
里根入主白宮後,以強烈的保守主義傾向重塑美國共和黨,在內外政策上做了較大調整。對內,他改變了多年來美國政府沿襲“新政”的一套經濟政策,奉行“里根經濟學”,主張縮減政府規模和權力,減少稅收,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明顯地改變了美國經濟長期“滯脹”的局面。對外,他一方面對蘇聯採取強硬政策,大力擴充軍備,利用美國科技優勢,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戰”計畫,使美國國防年度預算一度突破1萬億美元;另一方面又積極與蘇聯進行談判,他曾與時任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先後舉行4次首腦會談和會晤,並於1987年12月簽署了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飛彈條約,大大化解了核大戰的危機。
1984年大選的壓倒性勝利1984年大選的壓倒性勝利
在里根當政之時,共和黨得到了振興。在1984年爭取連任過程中,里根憑藉其“美國重新復興”的有力口號和樂觀親民的作風,在美國50個州中的49個州贏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有調查表明,里根是最受共和黨人推崇的20世紀美國總統;民主黨人最喜歡的20世紀共和黨總統。1989年他離任時的民意支持率高達63%,這是自富蘭克林·羅斯福1945年去世以來的最高紀錄。
中美建交後首位訪華的美國在職總統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里根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他是中美建交後首位在任時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和軍委主席鄧小平等會見了他。里根表示美國將履行在三個聯合公報中所承擔的義務,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雙方簽訂了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等四項協定和議定書,並草簽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
在中國訪問期間,里根曾在上海儀表廠和工人們一起勞動;在復旦大學作演講,還曾到西安參觀秦始皇陵兵馬俑。在參觀兵馬俑時,里根和第一夫人南希時不時爆出精彩的場面。在一號俑坑,里根夫婦來到一匹陶馬面前,里根想摸一下陶馬。他伸出手去,又停在半空,輕輕地問:“我可以摸一下嗎?”在得到允許後,里根輕輕將手放在馬背上,從前往後摸,一直摸到馬的屁股停下來,他拍了一下馬的屁股,扭頭問:“它會踢我嗎?”並且下意識地把手縮了回來,周圍的人被總統的幽默逗笑了。里根很風趣,當他發現一個武士俑沒有頭時,說:“把我的頭給他安上吧!”並且站在那裡和陶俑比高低,比了之後,遺憾地搖搖頭:“看來我沒他高。”當里根走出俑群,轉身走時,他又回身對著俑群喊道:“解散!”事後,香港的一家報紙將里根在俑坑內拍馬的巨幅照片刊登在醒目位置,並附上一個別出心裁的題目:“里根總統拍中國的馬屁。”
愛情故事:一次短暫脆弱,一次忠貞久遠
里根前後兩次結婚,是美國第一位離過婚的總統。
1940年,里根29歲時第一次結婚,妻子叫簡·惠曼,也是演員。惠曼在與里根結婚前已經結過兩次婚。1939年,她與里根在影片《老鼠兄弟》中首次合作。他們在拍片的過程中相愛,影片拍完後不久宣布訂婚,並於1940年1月25日舉行婚禮。婚後夫妻感情一度很好,好萊塢曾拿這樁美滿婚姻大做文章。
惠曼的知名度遠遠超過里根,並於1948年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成為影后。由於名氣及地位懸殊,加上志趣差異引起感情不和,兩人在共同生活了8個春秋之後,終於分道揚鑣,各奔前程。當時,里根擔任好萊塢演員工會主席,已開始涉足政治。
1949年3月,28歲的南希·戴維斯首次在好萊塢出現;9月,南希前往演員工會見里根,稱有一位女演員也叫南希,涉嫌與共產黨有關,已被公司列入黑名單,她恐怕被人誤會,要求工會代為澄清。南希感激里根的幫忙,二人自此成為好朋友,並頻頻約會。對於與里根的第一次約會,南希記憶猶新,甚至連他們坐在餐廳哪個角落,他當時穿什麼衣服都歷歷在目。“當時,他是負傷撐著拐杖而來,因為之前他在一項慈善棒球賽中弄斷了腿。”“他對我極有吸引力,除了英俊瀟灑的外表,他和我所見過的男星有很大的區別,因為他不談如何演戲,而是談電影以外的事情。他是歷史迷、講故事能手,為人風趣幽默,這是他吸引我的原因。”
里根曾兩次被選為時代年度風雲人物里根曾兩次被選為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1952年3月4日,在加州聖費爾南多谷的小布朗教堂,41歲的里根與30歲的南希舉行了婚禮。里根的第二次婚姻是成功和幸福的,他與妻子南希相伴相守半個世紀。無論是在好萊塢,在白宮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還是在老年痴呆症陰影的籠罩下,他們的手始終緊緊地握在一起,不離不棄。
里根對南希有一種痴迷般的依戀情結,並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只要她一走出房間,我就會開始想她,我無法想像沒有她的生活。”離任5年後,1994年11月5日,里根通過電視向公眾宣布自己患了老年痴呆症,並從此淡出美國政壇。妻子南希一直陪伴、守護著他。後來,里根連續做了幾次切除癌細胞的手術。在南希的支持下,他每次都處之泰然,充滿信心,妻子的微笑和溫存使他深受鼓舞。最為感人的是,在里根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後幾年,連妻子都不認識了,但南希還是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守護神。據里根女兒帕蒂·戴維斯說,里根臨終前用他的最後力量,睜開眼睛深情凝望南希。可以說,在里根生命的最後時刻,如果沒有南希陪伴,他生命的最後階段就不會那么幸福。
獨特的作風 特殊的魅力
里根從影30年,從政18年,在這漫長的過程中,形成了複雜的性格和特殊的作風。
里根認為,總統的職務主要是掌管大政方針,無須事必躬親。因此,他十分倚重智囊,避免介入問題的細節。這樣,他這個總統就比其他總統過得都輕鬆。在任時,他平時一覺要睡8個鐘頭,每天的工作時間是朝九晚五(下午到五點半),除周末外,星期三下午他也給自己放假。當總統8年,他有183個周末是在馬里蘭州的總統度假地戴維營度過的,另有345天在位於加州聖塔巴巴拉的農莊度過。
里根在國會演講里根在國會演講
當州長和總統時,他都高度依賴手下團隊,將大部分權責下放,自己只定重大主題,作重大決策。他對政策、法律、軍事和經濟都知之甚少,而且也不想知道。他只把自己看成主角,而不是製作人或導演;他只專心考慮表演,而其他工作則交給助手們去做。
里根思想保守,有時言辭激烈,但行動比較謹慎。他處理問題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必要時能與反對者進行妥協。有人稱他為“現實的保守主義”。這一點在他處理與蘇聯的關係、處理中美關係等問題上都體現得很清楚。
演員出身的里根富有魅力。他相貌英俊,風度翩翩,不管是戴牛仔帽、穿粗布工作服還是穿禮服打領結,都顯得很帥氣;他還能言善辯,演說水平極高,講話時面帶微笑,話語很有煽動性和感染力,被媒體譽為“偉大的溝通者”。1984年大選時,里根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蒙代爾在堪薩斯城舉行辯論。辯論開始後不久,有人間接地向里根問起年齡因素時,里根說:“我不會以我的年紀來作為選戰的議題。我不會以此作為政治目的,來彰顯我的對手的年幼和缺乏經驗。”一句話就把問題擋了回去。談到他的職業時,里根開玩笑道:“政治家不是什麼糟糕的職業。如果你成功了將會獲得許多獎勵,如果你可恥的失敗了那你也可以出版一本書。”在總統競選中,有些選民聽了他的演說後,儘管表示不大同意他的施政主張,但還是投票擁護他當總統。
比儀表和語言更吸引人的則是里根身上散發出的樂觀精神。他十分幽默,愛說笑話。這讓他獲得了美國選民們的支持,也化解了許多次的政治危機。一次,里根在白宮鋼琴演奏會上講話時,夫人南希不小心連人帶椅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觀眾發出驚叫,但是南希卻靈活地爬起來,在兩百多名賓客的熱烈掌聲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正在講話的里根看到夫人並沒受傷,便插入一句俏皮話:“親愛的,我告訴過你,只有在我沒有獲得掌聲的時候,你才應這樣表演。”
里根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注意到了他“開朗的樂觀態度”,使他比前幾任總統更受歡迎。如吉米·卡特時常保持微笑,但卻是嚴肅的笑容,不像里根那樣輕鬆而真誠。里根有一次如此說道:“領導者的教訓是相同的:要辛勤的工作、了解事情的真相、樂於傾聽並了解他人、堅強的責任感和指揮感,並替你所代表的人民作出做好的決定。”
在演藝生涯中,里根一個獎項也沒有拿過,只得過一次搞笑性質的“最糟終生成就獎”。但他演得最成功的角色,恰恰就是他自己。當然,他也有演“砸”的時候。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他竟三次念錯稿子,兩次弄錯事實,把“維也納機場”念成“越南國際機場”,把股票上漲“18點”念成“18元”。1988年大選時,在向全國轉播的記者招待會上,里根脫口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杜卡斯基稱為“一個病人”。他說錯話有多種原因,有的是由於疏忽,有的是心血來潮忘乎所以,多數情況下是由於缺乏知識,考慮欠周所致。
以其獨特的魅力,里根給他所處的時代留下了烙印。他的總統任期甚至影響了美國1980年代的文化,80年代常被稱為“里根時代”。在里根兩屆任期結束後,與他同屬一黨的喬治·H·W·布希在1988年的選戰中,挾著里根的高昂人氣而大獲全勝,為共和黨60年來首次成功接任的總統。
里根為何受到美國人的“偏愛”
在罹患老年痴呆症10年後,里根於2004年美國當地時間6月5日下午因肺炎在其加利福尼亞的家中病逝,享年93歲。
里根辭世的訊息傳出,整個美國似乎都沉浸在深深的緬懷情緒中。各大電視台從早到晚談論著他,各大報刊罕見地推出大篇幅報導、評論,各階層民眾紛紛舉行各種悼念、紀念活動,連美國政府也給了這位前總統最高的“禮遇”——6月11日,美國政府在華盛頓國家大教堂為里根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儀式。這位第40任總統的遺體在星期五(6月11日)上午被運到大教堂之前放了21響禮炮。出席葬禮的除里根的遺孀南希以及其他家庭成員之外,還有不少國家元首和部長,其中包括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以及與里根私交甚厚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美國總統布希及4位仍在世的美國前總統等約4000人出席了國葬儀式。自從1973年詹森總統的葬禮以來,華盛頓是首次舉行如此規模的儀式。
據統計,為里根送行的美國民眾超過了10萬人。在那段日子裡,電視台播報的來自伊拉克的“壞訊息”變得無關緊要,安理會通過的新決議和八國峰會等要聞也無人關心。國葬喚起了美國人的懷舊情結,讓人們暫時忘卻了現實。
許多人感到奇怪和不解:里根不過是一個離開公眾視線達10年之久的前總統,他因何受到如此“厚待”及“偏愛”?
美國媒體在解讀“里根熱”現象時認為,里根重樹了美國人的信心,他的魅力來自平凡,他以自己的人生經歷重新詮釋了所謂的“美國夢”。里根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輝煌的學歷,出身貧寒的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敲開了好萊塢的星光大門;他以廣播員、二流演員的經歷投身政界,歷盡艱辛,曾在美國最大的加州擔任兩屆州長,最終在古稀之年成為美國總統,並以絕對多數贏得連任。里根的一生似乎就是美國精神的典型寫照:從白手起家到名利雙收,從默默無聞到名震天下。他的個人魅力和充沛精力,都讓美國人感到無比自豪。此外,他和第二任妻子忠貞不渝、超越半個世紀的愛情,以及和病魔抗爭多年的故事也被人們傳為佳話。
紐約雪城大學教授湯普遜認為,或許正是因為美國當時在伊拉克遇到眾多麻煩,國人才會懷念更為強勢的里根時代。洛杉磯心理學家布特沃斯也認為,人們對里根國葬所表現出來的熱情,體現出美國人內心深處需要“英雄”。
正如美國人喜歡說的那樣:對死者不能苛求。不管里根執政期間是否有過失誤,人們現在回想起來的,都是他傑出的一面和“美好的舊日時光”。里根國葬“成功轉移”國人的視線,對於在伊拉克進退兩難的布希政府來說,或許正是求之不得的“副產品”。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里根的政策正支配著美國現行的政治框架。對於共和黨人而言,里根和他的傳統已經成了共和黨的指導性的政治方針,美國在任總統布希就任期間的指導原則也是師承於這位老總統。從小布希的“國家飛彈防禦計畫”,以及經濟刺激計畫中都能夠看到里根的影子。
那么,百年之後,里根還會被視為一個偉大總統嗎?歷史學者和里根研究人士對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人們普遍認為,里根儘管影響了他的時代,但他的最大成就可能還是精神上的:在經歷過越戰、水門事件、經濟停滯、伊朗人質危機的創傷後,用他的真誠和樂觀為美國人重振了信心。

個人生活

前妻:簡·惠曼;妻子:南希·里根

主要成就

里根執政的八年,是中美關係最好的時期之一。當時,兩國建交不久,美國國內親台勢力還有很大市場,剛剛正常化的中美關係能否健康成長起來,面臨考驗。里根以自己的政治智慧,排除各種干擾,使美國對華政策基本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
里根是美國新保守主義的代表人物,有強烈的反共情結,聲稱要“把馬列主義拋棄在歷史的塵埃中”。競選期間,他和美國親台勢力相呼應,抨擊卡特對華政策,聲稱他上台後將重建與台灣的“官方關係”。《人民日報》曾多次發表評論員文章,駁斥里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因而里根上台後,很多人預料由於這一“過節兒”,他的對華態度會比較冷淡。
但正如里根自己所述:“我肯定不是一個僵硬的教條主義者。”“如果以溫和的方式行事意味著更為明智和有效,我肯定是個溫和的人。”里根高就高在他沒有為這一“過節兒”所累,而是審時度勢,及時調整了他的對華政策。上台後,里根逐漸認識到,要對付蘇聯咄咄逼人的擴張態勢,美國力不從心,需要借重中國。而如果在台灣問題上走得太遠,就會遭到中國的強烈反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
因此他開始把台灣置於美蘇爭霸的全球戰略下考慮,放棄了競選時促使美台關係升級的許諾,鄭重表示遵守中美聯合公報。這種務實態度一直主導著里根政府的對華政策。
1984年4月,里根訪問中國,這是他第一次踏上社會主義國家的土地,也是兩國建交後美國總統第一次訪華。這次訪問使他親眼看到了中國,認識到美中雙方存在廣泛的合作領域。回國後,他更加強調美中兩國保持密切關係的重要性。 里根為美中關係的發展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當時,美國雖然表示遵守中美聯合公報,但同時又根據《與台灣關係法》向台灣出售武器裝備。美國的做法引起中國的強烈不滿。為避免這一問題妨礙中美關係的正常發展,損害兩國的戰略利益,雙方領導人都希望通過對話找到解決辦法。經過8個月的艱苦談判,兩國終於共同發表了《八一七公報》。美國在原來的立場上作出了較多讓步,例如,規定售台武器的質與量只能逐步下降。
公報的發表,使兩國關係渡過了一次危機。該公報與《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一起,共同構成兩國關係的基石。此外,美國政府又先後宣布允許向中國出口可套用于軍事的技術,取消禁止向中國出口殺傷性武器的規定,在技術轉讓中把中國列入友好的非盟國。科技方面,雙方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科技和教育合作交流協定。在經貿方面,兩國簽定了紡織品貿易協定、海運協定以及關於衛星發射的備忘錄,到1988年,雙邊貿易額幾乎比里根上台時翻了一番。里根卸任後,中美關係儘管跌宕起伏,但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並達到今天這種空前的廣度和深度,其中有里根的一份功勞。
里根在中國里根在中國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與鄧小平李先念等舉行了會晤。里根是中美建交後首位在任時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里根表示:美國將履行在三個聯合公報中所承擔的義務,執行“一個中國”的政策。中美簽訂了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等四項協定和議定書,並草簽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