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評說

陽泉評說

陽泉評說是一種山西省的說唱藝術,屬韻誦類。起源於平定縣、發展在陽泉市,流傳於晉東各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泉評說
  • 定義:山西省的說唱藝術
  • 類型:屬韻誦類
  • 創始人:郗富根
起源,現狀,

起源

創始人是平定縣裡社村民間藝人郗富根(1889-1964)。郗富根9歲時,父母相繼去世,生活無著,遂流浪街頭。曾在縣城小甲房幫閒,油餜鋪當小夥計,縣衙門喊堂當差,後到京、津等大城市商店學徒。坎坷的生活道路和苦難的經歷為他後來的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從小就喜愛說唱,常參與民間各種藝術活動。有空就學當時晉劇名演員蓋天紅、說書紅、毛毛旦、蔡春城的唱腔。還仔細琢磨著名京劇演員譚富英、相聲藝人萬人迷、京韻大鼓演員劉寶全的表演藝術,博採眾長以充實自己。他用濃厚的方言土語加順口溜的形式,將《醒世恆言》等書中的故事講述給大家。他常足蹬布鞋,身背褡褳,手搖銅鈴,在廟會場上說唱這些趣聞及故事。他注重探索和革新說書技藝,把當地流行的“圪雜嘴”、“哈哈笑”演化為以“說”為主帶有地方韻味的“陽泉評說”。他還將戲劇、相聲、評書等藝術形式融為一體,使學、說、逗、唱、做有機結合,採用單人、多口、對口、化妝等形式進行表演、用正反對比,古今映襯深化主題、使說唱曲目具有琅琅上口、通俗詼諧、幽默風趣、親切感人的喜劇風格,深受民眾歡迎。辛亥革命後,他編演了《共和年》、《十款表古人》。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平定“武裝起義”成功,他編演了《高桂滋兵變》,到處傳唱,以擴大革命影響。抗日戰爭時期,他編演了《買鹽難》、《日寇侵華》等段子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法西斯罪行。平定解放後,他編演了《現在和從前不一樣》、《解放牌閨女》、《翻身》、《開國大典》、《學文化》、《抗美援朝》、《打倒美帝》等極富時代感的演出節目。郗富根一生創作和演出評說、小調、故事一千多個。1956年,郗富根出席了山西省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會演。1960年,業餘評說演員王玉貴帶著自己創作的單人評說《我的家族》隨山西職工文藝代表團赴京演出,受到周恩來總理和朱德委員長的親切接見。1962年6月,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萍親自主持,在陽泉賓館為郗富根舉行了收徒拜師儀式。同時,親自部署山西省文化館、陽泉市和平定縣文化館收集整理郗富根藝術資料,匯集成《郗富根與評說》一書。該書收錄郗富根創作、演出的評說劇300多個。

現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過改革和不斷探索的陽泉評說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特別是在藝術構思和人物刻畫上注重了嚴謹、連貫和表現個性,並增強了戲劇性和情節的布設,形成了評說劇,進而加上配樂演唱,發展為陽泉說唱。1980年,關海昌創作的《萬元戶》獲山西省第一屆曲藝會演創作獎。1985年12月,封泉生創作的《礦長擺宴》在《中國煤炭報》上發表,獲晉冀魯豫“山河杯”創作三等獎。另外,高堂賓創作的評說劇《趕女婿》,融評說與戲劇為一爐,使陽泉評說藝術又邁上了一個新台階。1985年10月,該劇參加山西省“歌唱偉大祖國”的業餘文藝調演,獲節目表演和創作兩個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