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盤王節

陽朔盤王節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北部,是桂林市陽朔縣的本土節日之一,旨在紀念自己的祖先,“盤王”。盤王盤瓠)據傳說是瑤族、苗族和畲族人民共同的始祖,其本體乃是遠古部落首領高辛氏的皇后耳中一隻似蠶的蟲子,放盤中養育,成龍犬模樣,號稱盤瓠。後立功,被高辛氏賜予一女,繁衍後代,被後人尊稱“盤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朔盤王節
  • 節日時間:每年的農曆十月初十日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陽朔龍尾瑤村
  • 節日起源:祭祀
  • 節日活動:腰鼓舞、念經、山歌、擺宴
  • 節日意義:紀念祖先
  • 設定地點:陽朔龍尾瑤村
時間地點,介紹,組織者的確立,前期工作,盤王節的過程,

時間地點

時間:每年的農曆十月初十日
地點:陽朔龍尾瑤村
龍尾盤王古廟龍尾盤王古廟

介紹

陽朔龍尾瑤村的瑤民,有興過盤王節的習慣每年的農曆十月初十日,龍尾瑤村都舉行盛大的盤王節活動盤王節這天,瑤民們穿戴起本民族的服飾,高高興興地到盤古廟朝拜盤王,並擺上供品燒香朝拜舊時盤古廟設道場,請道師佬念經,道師佬一邊手搖銅鈴,一邊嘴念經,他的助手則吹笛子和牛角,擅長跳舞的瑤民則跳起腰鼓舞,古廟周圍響起悅耳的鈴聲笛聲牛角聲和瑤民的鼓聲舞聲及歡笑聲,匯聚在一起非常熱鬧晚上瑤民們殺雞斬鴨舉行豐盛的晚宴,喝起自釀的雜糧酒,唱起瑤民喜愛的山歌,亦非常快樂瑤民們舉行盛大的節日活動,據傳說是為了還盤王願解放後,瑤民們也還興過盤王節,但活動內容有所改變,設道場的事已經沒有,增加了一些文體活動,節日的氣氛仍很濃,瑤民們很快樂。
道公在吹牛角號,迎請神仙。道公在吹牛角號,迎請神仙。
龍尾盤王廟位於陽朔與恭城交界處的龍尾山上,山上百年古樹林立,歷史悠久的盤王廟掩映其間。該廟為磚瓦結構,坐北朝南,三進三開間,廟前有照壁。廟的主體建築分為大門、前殿、正殿三部分,左右廂房為伙房。正殿神台上供奉著盤王五兄弟,從左到右分別為竹王、李王、盤王、平王、谷王。它們身著黃袍,頸系紅巾,莊嚴威武。神台上方懸掛纏繞著多條紅色幔帳,上有雙龍戲珠圖案,以及“歸攸有福”、“佑我黎民”等字樣。神台前面是一張祭祀桌,祭祀桌的左右兩邊分別掛上寫有“盤王歸位”、“今夜仙娘隨風轉”、“千災百難淨收除”、“子孫男女得團圓”、“合眾求神求聖力”、“萬聖”、“盤皇”等形形色色的神符 。房樑上有精緻的木雕,外牆有龍鳳圖案等彩繪。外牆寬23.33米,進深為16.4米。龍尾廟的修築工匠為湖南籍漢人,他們把湖南建築中的木雕藝術和彩繪藝術傳到了龍尾瑤山,影響了當地建築風格。
廟內如今還殘存著20多塊石碑,最早的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的,最晚的為1989年的。石碑上記載著龍尾廟修建、重修的時間和捐款人的名字以及捐款金額。其中一塊的碑文如此記載:“蓋聞朝天龍尾廟始於洪武壬子歲,建造結草為宮,歷至雍正壬子歲,弗行改觀,起造不意五十一載,基址將頹,於乾隆三十二年戊子歲十一月子時重修,鼎新永垂不朽……乾隆三十四年三月十五日立。”由此可知,龍尾盤王廟始建於洪武壬子年,即公元1372年。此後又幾經毀壞和重修,方保存至今。最近的一次重修在1989年。
龍尾盤王廟的主要功能即是為村民們提供祭拜盤王的場地。每逢農曆六月初一和十月初九,全村瑤民乃至外村漢民都前往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六月初一慶穀旦,十月初九還盤王願。此外,每月初一、十五亦有村民前往燒香祭拜,常年香火不斷。
盤王廟在龍尾村的地位尤為重要,是村民們舉行重大節慶的地方,故常年有專人管理,但沒有固定的管理人員,一般由村裡的年長者輪流負責管理,三年一換。管理人員的職責是掌管盤王廟的鑰匙以及一些衛生、安全工作。管理人員不收取任何報酬,純屬義務勞動,然而管理者多引此為榮,樂為此事。

組織者的確立

龍尾盤王節沒有專門的組織者,而是由瑤民們輪流負責組織。每次安排10戶人家,每戶派出一位代表,一般為男性,這10人負責操辦盤王節的一切事務。

前期工作

十月初八,負責人開始籌備盤王節,這一日主要是將節日裡所需的柴火及水準備充足,然後將鍋、碗筷洗淨,以備節日用餐。此外,還需備足一些香火、紙錢等供品以及節日所需的食物,如米、菜等。初九,布置廟堂,一切安排就緒。

盤王節的過程

十月初九下午6時左右,前來參加盤王節的人們開始陸續從四面八方趕來,其中大部分為龍尾村的瑤民,但也有許多從外村來的漢族村民。他們都帶著香火、紙錢以及各種供品,滿懷欣喜來到盤王廟。其供品主要是柚子、橙子、腐竹、茶、酒、油等等。此外,每位參加者都會向組織者們捐獻“功德錢”,其數量為五元、十元數目不等,視各自家庭的經濟情況而定。這些“功德錢”主要用於節日聚餐。進入廟堂,村民們開始祭拜,先是燒香,磕頭許願,後給盤王燒紙錢。7時左右,開始進餐,其內容為素食,忌葷。盤王節由此拉開序幕。
8時左右,一身著紅黃相間祭袍的主祭道師,手持銅鈴或法杖,於祭祀桌前開始虔誠地頌經:“一年一度還神願……”其內容為祝福盤王,同時旁邊一長者向四周撒酒,口中亦念念有詞。作為祭祀的主持人,在整個盤王節祭祀活動中起著組織協調作用,在民眾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權威,也扮演著傳統祭祀活動的承上啟下的角色。至9時,頌經結束,六男子便分別於神台左右前方跳舞、奏樂。左前方三男子頭戴帽子,手執長鼓、鑼、鈴,載歌載舞。其舞蹈名為盤王舞、馬上舞及仙娘舞,其形式為三人圍成一圈,以不同的步伐旋轉繞圈而舞。右前方三男子席地而坐,以牛皮鼓、鑼以及笛子為三舞者伴奏。
10時,歌舞畢。開始唱請神書,一般由3人完成,2人合念一本漢文寫成的請神書,1人在旁以銅鈴或圓鼓伴奏。祭祀桌上規則地擺放著3大杯酒和3小杯酒,還有盛米和腐竹的一隻碗。道師除了念唱請神書外,還時而吹牛角號——據說吹牛角號有請神仙的作用,請各路神仙旱季降雨,降福於世等。
最後,由一主祭道師將用紙錢包好的寫有祝福語的神符燒與盤王,希望盤王能保佑美好願望都能實現。
至此,已近午夜,祭拜者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守夜,談論農事、家常……直至天明。
初十清晨,祭祀組織者在盤王廟外空地上將用於祭祀盤王的豬殺死,將豬頭取下,放至廟內祭祀桌上,以豬頭供奉給盤王享用,讓盤王首先品嘗到美食。然後進行一系列的燒香、燒紙錢和拜神等儀式,這被稱為“開葷儀式”。盤王吃過葷後,祭拜者方可吃葷。接下來,祭祀組織者將豬肉洗淨,準備午餐。午餐的食物即為豬肉、豬血及豆腐,所有祭拜者在廟內聚餐,開懷痛飲。飯畢,眾人紛紛離去,組織者清理廟堂。至此,盤王節儀式結束。
盤王節是龍尾瑤民傳統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節日和勞作的交替過程。它傳承並演繹著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代代相傳。它作為一個節日儀式,在其信仰圈和祭祀圈內,吸附著本民族成員的各個分子,彰示著強烈的民族性色彩,構成一個村落日常運作的推動力,周而復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