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和土家族鄉

陽和土家族鄉

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陽和土家族鄉位於慈利縣西北角,距縣城70公里,距張家界市區37公里。東與甘堰土家族鄉毗鄰,西與許家坊土家族鄉相連,南與溪口鎮隔河相望,北與武陵源風景區接壤。

陽和土家族鄉轄16個行政村,23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9464人(2017年),居住著土家、漢、苗、白、回5個民族,其中土家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8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陽和土家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
  • 電話區號:0744
  • 地理位置慈利縣西北角
  • 面積:72.97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9464人(2017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人口民族,經濟概況,國際休閒度假區,介紹,社會事業,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明初屬慈利縣第八都。境內有釀溪,初名穰溪,古以川為河,亦稱釀河。後訛稱然河。因然、陽音近,又易名陽河。1980年根據此地氣候暖和的特徵更名為陽和,鄉由此定名。民國時期,民國十六至民國二十五年屬溪漁鄉。1952年至1956年屬六區。1956年至1958年為陽和鄉。1958年撤甘堰鄉、陽和鄉、許家坊鄉,合建陽和公社。1960年甘堰、許家坊從陽和公社析出(1962年至1995年屬溪口區)。1984年至1994年為陽和鄉,1995年至1998年併入許家坊土家族鄉。1998年10月21日確定為陽和土家族鄉。

行政區劃

陽和土家族鄉轄16個村,231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陽和土家族鄉地處武陵山脈,位於張家界市慈利縣西南部,東鄰本縣甘堰土家族鄉,西接本縣許家坊土家族鄉,南臨澧水,和本縣溪口鎮隔河相望,北抵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核心景區武陵源,全鄉總面積72.97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山林面積6.01萬畝,耕地面積18974畝,人均耕地面積達1.04畝,森林覆蓋率達60%。
陽和土家族鄉區位優勢明顯,常張高速和陽龍高等級公路途經本鄉,連線本縣溪口古鎮的陽溪公路正在建設之中,主體路面已經鋪成,鄉政府所在地夾石村距縣城45公里,距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核心景區武陵源15公里,距張家界市區22公里,至張家界荷花機場30分鐘車程,至常德機場90分鐘車程。

地形地貌

陽和土家族鄉屬丹霞地貌,境內山峰林立,平均海拔320米。

氣候

陽和土家族鄉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年均267.6天),嚴寒酷暑時間短,年平均溫度16.8攝氏度,年降雨量1464.7毫米,降雨集中在5月至7月,6月最多。境內林木資源豐富,主要樹種有油茶、楠竹、杉、松等20多種,土地肥沃,主要農作物以水稻、玉米、高粱、油菜為主,畜牧及各項特色養殖也會讓您在徜徉陽和青山綠水湖光山色的不經意間愜意觀賞。

人口民族

陽和土家族鄉共有19464人(2017年),居住著土家、漢、苗、白、回5個民族,其中土家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89%。

經濟概況

2011年,陽和土家族鄉全鄉實現生產總值1109.94萬元,同比增長23.4%。全鄉財政收入415萬元,同比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31元,比2010年增加432元,增長12%。全鄉種植水稻16100畝,其中優質水稻12390畝;玉米、油菜、花生等其它農作物14000餘畝;2011年生產糧食10623噸,人均583.1千克,其中水稻7213噸,玉米2414噸,高梁116噸,大豆50噸,薯類830噸;油料作物956.06噸,其中油菜938.45噸,花生17.61噸。種植傳統經濟作物苧麻5000畝、香芋500畝,種植大棚蔬菜等經濟作物3000畝,建立了鳳漁村金瓜、楊家坪村草莓“一村一品”和以華祥農莊矮晚柚、金秋梨、苗木為中心的集中連片立體開發種植基地。楊家坪村的草莓新品種“紅艷”、“張姬”、“楓香”贏得了張家界景區國內外遊客的廣泛讚譽,產品供不應求,遊客們為求質地新鮮,紛紛前往種植基地下地自行採摘;養殖特色畜禽孔雀、錦雞,遠銷國內外。
2011年生豬飼養量0.8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家禽年飼養量3.5萬羽,年末家禽存欄數1.2萬羽,豬牛羊20頭以上規模養殖戶14戶。鄉域林地面積6.05萬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1萬立方米,楠竹蓄積量為5萬餘根,鄉三大林場梭底灣、雲山、長嶺,每年林木產業總產值60萬元,相當於人平增加收入50元。鄉域私營企業5個。

國際休閒度假區

從張家界陽和國際休閒度假區策劃暨概念性規劃研討會上獲悉,位於張家界交通樞紐的慈利縣陽和版塊,將打造成張家界旅遊產業發展的第三極,與武陵源區、永定區形成張家界旅遊發展的“金三角”。慈利縣政府和湖南尚上建設有限公司將聯手在10年內投資20億元,共同開發陽和國際休閒度假區,將其建設為國內頂級的山水休閒度假首選目的地。
張家界去年底成功列入國家首批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如何從空間布局和產業布局上進行全面的提質升級,成為社會各界對張家界的新期待。規劃中的張家界陽和國際休閒度假區占地面積38平方公里,位於慈利縣西部的陽和土家族鄉,具有明顯的交通優勢。隨著常張高速和陽龍公路的相繼建成通車,其與武陵源核心景區和永定主城區都只有不到20公里的快速路程,陽和已成為通往張家界核心景區的視窗。據悉,項目一期擬在10年內開發建成,前5年確保項目初具接待旅遊者的運營能力,後5年初步形成國際山水休閒度假目的地。

介紹

陽和土家族鄉總面積72.9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18840畝,其中水田14166畝,旱地4674畝。轄16個行政村,231個村民小組,19464人(2017年),有漢、土家兩個民族,1994年被定為少數民族鄉。
境內屬丘陵地帶,東南部較為平坦,溪流縱橫,水資源豐富。現有上型水庫4座,骨幹塘60餘口,蓄水400萬立方米。原省道1801線自東向西貫穿全境,至金岩土家族鄉的縣級公路穿過該鄉夾石、朱家嘴、寨峪三個村,已建設完成的常張高速公路穿過官坊、漁浦、雙坪、夾石、朱家嘴、大坊等6個行政村,並在雙坪村留有出入口,總里程11.2公里,境內交通十分便利。
陽和土家族鄉土地較為肥沃,種植業較為發達,是縣內苧麻的主要產地,有“苧麻之鄉”的美譽,種植面積在1萬畝以上,年產量在9000噸左右,已成為全鄉的支柱產業,主要的農產品有大米、木材、花生、柑桔、茶油、杜仲等。
陽和土家族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婁澧文化的發源地“漁浦書院”就坐落在該鄉漁浦村,至今已近100餘年的歷史。具有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五寺寨、丹霞地貌群的開發和利用,可為張家界東線旅遊提供良好的人文和自然景觀。

社會事業

陽和土家族鄉1998年建鄉以來,不斷加強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十多年來,新修、改造村級公路16條,硬化鄉村道路42.8公里,實現了行政村通路率達100%,村道硬化率100%;硬化引水渠18公里,治理溪堤15.1公里,完成國家級土地整理項目5000畝,增加了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農村電網改造,全鄉16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電網覆蓋率100%,籌資50萬元,完成了農村低壓線路整改,實現觸電零死亡事故率,讓鄉里鄉親用上放心電、廉價電、長久電;廣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全鄉已鋪設光纖電纜32公里,修建通訊塔兩座,安裝固定電話2100部,16850餘名村民擁有手機,實現了全鄉通訊網路無縫覆蓋;村村開通了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用戶達950戶,零散衛星電視接受用戶2424戶,001天線電視用戶200多戶。
2011年末,有鄉綜合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處,各類文化專業戶14戶,各類圖書室16個,其中農家書屋15個,總計藏書16.24萬冊;2012年上半年新配備了價值約11萬元的農村適用科技圖書24360餘冊、音像製品1950餘套,滿足村民學科技、增知識的迫切要求;全鄉組建多支管樂、軍鼓樂隊,參與人數達84人,發展4支廣場健身舞隊伍,多措施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每2年舉辦一屆農民民眾民族運動會,傳承、推介、宣傳、發展民族文化;全鄉有國中1所,國中在校學生457人,專任教師43人,國小6所,在校學生1015人,專任教師3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幼稚園11所,在園幼兒629人,專任教師22人;建鄉十多年來,累計爭取資金500多萬元,改造村級學校危房11所,配套教學設施、語音設備、電腦教學120套,修繕鄉中心中學教學大樓,完善學校儀器室、實驗室、圖書室、電腦教室等各類教學、文體設施;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鄉中心衛生院1所,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業務用房780彩奪目平方米,住院床位22床,擁有全自動生化儀、B超機、心電圖機、尿液分析儀等大中型醫療設備,歷年來,醫患關係事故發生率為0,受到人民民眾的好評;村級衛生室16所。陽和敬老院1座,交通便利,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總共投資100多萬元,水電、娛樂、醫療衛生設施齊全,現有37名老年人在這裡溫馨安居;計畫生育服務站1個,計畫生育工作成績突出,農民健康監測工程穩步實施。2006年成立陽和人民法庭,現有幹警4名,陪審員1名,其一系列的親民、便民、利民措施得到了當地人民民眾的好評,為轄區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司法服務和有力的司法保障。綜治維穩工作強效有力,全鄉社會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是一個平安和諧的民族鄉。
近幾年,隨著各項惠民政策的貫徹實施,陽和土家族鄉社會保障事業突飛猛進。全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0.62%,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25人次;落實低保戶590戶,843人次,農村五保戶105戶,107人次;2011年末,全鄉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6656人,參保率68%。

地圖信息

地址: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陽和土家族鄉政府(張慈線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