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信縣中苟村

陽信縣中苟村

山東省陽信縣流坡塢鎮中苟村地處魯西北平原,渤海灣南岸,黃河腹地,是連線魯與京津的戰略要地。距流坡塢鎮4.5公里,陽信縣10.6公里,濱州市70.9公里,濟南市140公里(高速178公里),附近主要交通幹線有317省道(0.5公里),246省道(5公里),239省道(15公里)。村莊東、南兩面環水,是農田主要灌溉水源。村裡有三條東西走向的街道,南北走向的一條,均安裝了節能路燈。作為省級貧困村,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其中多數選擇經商,個別的打工,主營門窗、汽車輪胎、乾果、維修。耕地600餘畝,主要是紅土地。農業生產以種植冬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蔬菜。農業生產實現了大型機械化,農田負擔較輕,青壯年人員多選擇外出務工。

近年來在濱州市仲裁辦駐村幹部的幫助下、村兩委的帶領下,村莊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翻新了街道,整修了排水溝。在通往田野的路面上鋪上了砂石,整修了河溝和灌溉水渠(洋溝),農田實現了電力灌溉。新修了的連線東苟村的橋樑。

村莊100餘戶,共460餘人,全是漢族,中共黨員10餘人,主要有苟、韓、王、張四個姓氏。其中苟姓占到全村總人口的60%左右,並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重修了家譜,現最大輩分是“登”字輩(第十四世),往後依次是玉、延、振、佃、春、文、永、發、國、泰、明、安,張姓人口最少。曾有一支老年建築隊,誕生10餘年了,雖然隊伍建制較比鬆散、人員不固定,卻承擔了該村及周邊村莊的很多建築方面的活,在四里八鄉聲譽非常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苟村
  • 外文名稱:Middle Gou Village
  • 地理位置:地處魯西北平原,渤海灣南岸,黃河腹地
  • 人口:460餘人
  • 耕地面積:600餘畝
治理形態,經濟來源,集體產業,民俗文化,房屋,街道,路燈,河流,橋樑,林木,結語,

治理形態

村莊雖然不大,但依舊延續著早些年的分組形態:一個大隊,分為東、西兩個隊(算是兩個中隊吧),其中東隊分為一、三隊,西隊分為二、四隊。近年來一、三隊逐步合併,二、四隊逐步合併。但東、西兩隊還存在較大的差別,無論是在耕地、還是宅基地上存在區別較為明顯。傳統的鄉規民約在村莊治理中依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經濟來源

村里沒有企業,農業收入較少,村民生活水平偏低。近年來,為擺脫貧困落後狀況,青壯年勞動力多以外出經商和務工為主,農業生產成為副業。經商的門類以經營門窗、玻璃、汽車輪胎、服裝、乾果、維修為主。耕地600餘畝,農業生產以種植冬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

集體產業

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村集體收入實現突破,村公益事業有了支撐。投資6萬元的“光伏發電”項目已經落成,並在2016年底併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實現“0”的突破,村幹部辦公益不再為“無米下鍋”而苦惱,可以腳踏實地,擼起袖子加油幹了。

民俗文化

中苟人熱情、義氣、親善、真誠。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當地婚喪嫁娶等儀式隨著時代的發展簡化了許多,結婚基本都是一天完成了。只有拜年仍是村莊的一件大事,每年大年初一早上,去村莊長輩家(不分姓氏)磕頭拜年的禮節依舊保留著,同時拜年也成了很多一年不見的村民交流的機會和形式。村民重視文化學習和思想建設,為黨和國家愛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大學生。他們繼承了中苟人勤勞樸實的民風,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地工作,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房屋

村莊房屋一直存在規劃,標準是東西17米長、南北15米寬(最靠邊的例外),過道(胡同)標準的3米、有一條寬些的4米。房屋基本都是帶屋脊的一層的磚瓦房,院落還保留著原來的前出廈(shà)的建築風格,廈院的立柱排列整齊,這樣的設計,夏天房屋內不會很熱,冬天也有利於保溫。同時也有利於防房頂漏雨。

街道

中苟村原先只有一條街道,後來隨著村莊規模的變大,村莊的街道數量也增加了。2005年,中苟村鋪上了柏油路,同年,村里多了兩條街道,后街被打通,還貫通了一條南北路。其後,由於在家後(村北)“老年宅”的規劃,中苟村在發展過程中,又逐步形成了一條街道,只是相對來說窄了一點,且是土路(半截路)。2015年,在濱州市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劉書記的幫助下,新一屆村兩委帶領村民進行了村莊街道翻修,村莊的街道由柏油路換成了水泥路,且村莊的又多了一條正式的街道,村莊的后街如今變成了中街。街道的兩旁栽種了綠化樹木,整修了排水系統,村莊面貌大有改善。

路燈

自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中苟村通電以來,就安裝了路燈,且每年春節都會開,以便照明,這也是周圍多數村莊所不具備的。90年代末,進行了第一次線路改造升級,為了加寬街道需要,路燈隨著線桿都移到過道里(胡同)。新一屆村委會上任以來,線路進行了變動,路燈隨線桿重新回到街道邊(街道重新,沒有加寬)路燈全部換成了節能燈。這也是中苟村第二次線路變動,且三條街道都安裝了,天天晚上基本都開!

河流

村莊東、南兩面環水,且水流都是相通的活水(兩條溝的兩頭都是與其它溝相連),其中東面的南北走向的溝是主幹水流,稱謂大溝,東西走向的溝稱謂小溝。大溝是中苟村、東苟村、西苟村最主要的地表水源和灌溉水源,向北連線青坡溝(青坡溝在無棣縣境內注入渤海)。30年來,村莊的兩條溝進行了三次整修,第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初,人工挖掘了一次,水面加寬、加深了一些,前幾年水質還好,筆者也藉此學會了游泳。進入21世紀後,水質污染嚴重,已不適於游泳。後期,淤積嚴重,為農田灌溉需要,村民自己集資挖過一小段。第二次是2015年,機械挖的,水面寬了些,但沒有加深。2017年在修築連線東苟村村的橋樑時,南北走向的大溝又挖了一次,有所加深。20世紀90年代前,村莊中心地段靠南邊本來有一個大灣、裡面種著蓮藕,曾是村民抓魚、孩子們夏天戲水的好地方,更是夏日村莊的一道風景,後來因村莊規劃被填平,這也成為中苟人無法彌補的遺憾。

橋樑

村莊目前有四座橋樑,一座用磚砌成的橫跨南北走向大溝的橋洞呈拱形的橋(已經30餘年了),曾是中苟村東進的唯一通道(咽喉)。兩座橋洞用水泥管子搭建的橋,其中一座是通向村莊南面田野的橋樑,至今保存較好(20餘年了);另一座連線東苟村的橋已經壞了十多年,無人管理、維修,屬於危橋。2017年在上級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在村莊中街新修了一座連線東苟村的石頭橋橋,可喚名“友誼橋”,"達望橋“。

林木

中苟村曾經有大片的果園,蘋果樹、梨樹、棗樹栽種了好多,也有部分桃樹。其中東隊的果園在大溝的西邊、西隊的果園在大溝的東邊。蘋果、梨的品種也非常多,曾經是村民的一項重要的經濟來源,後因病蟲害,以及蘋果、梨價格不理想,果樹陸續被村民砍伐了,上世紀90年代末被砍伐殆盡,現今已經找不到它們的痕跡了。棗樹主要是由東隊栽種的,像蘋果、梨一樣,因產量、價格等原因陸續被村民砍伐掉了。現在村裡的林木,主要是經濟林木白蠟樹、家槐,以及栽在溝邊上的楊樹、榆樹、槐樹、柳樹等普通的林木。

結語

現今的中苟村的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人民民眾的參與下,新農村建設腳踏實地,紮實推進,正在邁向新的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