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墓

陸遜墓,是東吳名將陸遜的墓穴。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以東的地區。一說在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或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遜墓
  • 地址:武昌(今湖北鄂州市)以東
  • 類型:古人墳墓
  • 埋葬之人:陸遜
陸遜簡介,人物點評,歷史評價,誤傳,

陸遜簡介

陸遜(183-245)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官至丞相、荊州牧、右都護。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又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黃武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陸遜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後捲入立嗣之爭於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謚昭侯。

人物點評

吳國自開創江東以來,先有周瑜、魯肅、呂蒙,後有陸氏父子,皆為世之名將。而周瑜之赤壁、呂蒙之江陵、陸遜之夷陵、陸抗之西陵(參見西陵之戰)及魯肅之疇謀,也為世之奇策。而眾人皆文武兼備,風流儒雅,而非一赳武夫,則更為難得。
周、魯、陸皆為江東大戶,孫氏政權立足江東,對江東大族由最初的屠戮到而後的任用,才使諸人得以成其功名,同時也使吳國得以長久不敗。

歷史評價

孫權: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 《三國志·吳書十三》
呂蒙: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 《三國志·吳書十三》
劉備: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三國志·吳書十三》
孫桓:前實怨不見救,定至今日,乃知調度自有方耳。 《三國志·吳書十三》
諸葛瑾:伯言多智略,其當有以。 《三國志·吳書十三》

誤傳

蘇州齊門外的陸墓現在是改成陸慕了。其實改不改一個樣,叫起來還是不清楚有點掩耳盜鈴的感覺,陸墓,顧名思義是陸姓人家的墓;陸慕呢?陸姓人家嚮往的地方。如果從哲學意義來說,人無有不死,死無有不墓,則墓葬之地,豈不是人人嚮往入土為安的佳城?總之,改來改去,格局還是小,陸姓嚮慕也罷,陸姓做墓也罷,總脫不了陸這一個姓,可見陸墓真是與陸姓大有關係。
翻開地方志看看,據說地名得來的緣由是因為唐朝的陸宣公陸贄把墓做在這兒,地以人名。無論明清兩代的《蘇州府志》(洪武年間盧熊的《蘇州府志》和正德年間王鏊的《姑蘇志》),還是陸友仁的《吳中舊事》,都是這么一個說法,陸友仁還說宋代淳熙年間,有人在陸墓找到一塊墓石,確認是陸贄之墓的所在。
不過1926年,李根源西山訪古(指蘇州城西的山,不是東西山的西山),前後27天,走遍了蘇州西部,著有《吳郡西山訪古記》。他曾到陸墓山,訪金沙庵禪院,見到明代崇禎元年越來溪人張世偉撰的《重修金沙庵碑記》,碑上記有梁代中書黃門陸雲公葬於此山的始末。清代乾隆四十三年吳江王曾撰的《重建金沙庵碑記》,王曾說,他為要考察陸墓的來歷,曾問寺僧,既然陸黃門雲公葬於此,那他的墓在哪裡呢?寺僧說:就在觀音座下。於是他才弄清由來其實與梁代陸雲公有關,而非唐代陸贄也。
就這樣,把的歷史提前了二百六十多年,李根源認為陸贄之前真正的陸墓其實是陸黃門陸雲公之墓。但絕沒有提及是陸遜的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