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麒麟舞

陸豐麒麟舞

陸豐麒麟舞是陸豐民間一種融武術、舞蹈、音樂為一體的傳統體育活動之一。與歷史上民眾反抗強暴、異族入侵有關,後衍變成盛會節日共慶瑞祥的文娛活動。主要在春節期間和喜慶節會上表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豐麒麟舞
  • 外文名:Lufeng kylin dance
  • 地點: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
  • 主要材料:竹篾、紙、布、色彩
  • 麒麟獅樂器:大鼓、嗩吶、大鈸、大鑼
  • 類型:傳統民俗文化
麒麟獅製作,表演過程,表演情節,表演禮節,

麒麟獅製作

麒麟的製作以竹篾、紙為主要材料,先用竹篾紮成獅頭形狀的框架,再裱糊冰秋紙,在眉、耳、下顎部等處,均按各部毛髮型粘上豬鬃、馬鬃或植物纖維,晾乾後,便可按獅頭各部位面譜,塗上各種顏色,待乾後,再上光油(清漆)定形。獅頭的四周亦按傳統貼上“八寶”(葫蘆、金錢、天書等)圖案;額頭正中繪以八卦,或畫上“火拓”(狀如一束火焰);頭頂上的圖案稱“火雁,是一隻大雁在飛翔的形狀;頭部後面的圖案為一朵花的形狀,叫“金鐘”。這些多姿多彩的吉祥圖形,均喻意“辟邪”、“展法”之義。同時還要製作其配套裝束,如“獅被”(身軀)等。“獅被”用約二丈半長布幅,繪上彩色魚鱗和螺旋狀毛形,“獅尾”處有一束毛髮,配上小銅搖鈴(含窿),搖動可發出聲響,呈祥瑞之音。
麒麟獅麒麟獅

表演過程

在麒麟“虎獅”表演(出棚)前,還要掛紅球;用一條約十尺長紅布帶,中段扎一花球,球內藏有一束五色絲線、數枝縫針、一面小圓鏡,將此紅花球掛在麒麟金角尖端,兩邊之布條,垂掛於獅耳,最後請師公(道士)念經作法開光(按俗每年開光一次)。出獅時,用虎叉(又稱平頭)在前開路,神旗隨後,“虎獅”居中,左右由四名棍師護衛。後面是手執紅拜帖和拿著禮籃的管事、提有姓氏及武館字號燈籠的壯漢,緊接著是鼓樂、彩旗、及全班成員(手執刀、槍(尖串)、劍、棍、鐵尺、半砍刀、藤牌刀等)。
舞獅表演要選擇開闊場地,首先安放好獅頭在大鼓前面之丁字型草蓆上,吹樂手及壯士站在“虎獅”兩邊。開鼓時,全班成員起立,用大鼓、大鑼、大鈸、大嗩吶(俗稱鼓首或大吹)、螺號(俗稱吥bu)吹擊【催鼓調】,以震天動地之聲,起壯獅威開場(亦兼退土驅煞之意)。接著司獅頭及獅尾的師傅互相抱拳行禮,聞樂起舞,繞場一周,以示向當地祝願新的一年合境平安、風調雨順、四季安康、五穀豐登、六畜昌盛。吹擊樂先奏引子【催鼓調】、連下【鳳立松】;吃四門用【雙清仔】;咬虱用【山坡羊】;尾段用【福德詞】;行拳用【串仔】(‘景天羅’與‘九連環’等);舞棍吹【過江龍】、【倒卷珠簾】、【笛套】等;打五彩用【武打調】(散調)。
麒麟麒麟

表演情節

舞獅情節大致分為六個段落:即“開場見禮”、“猛虎下山”、“餓獅尋吃”、“食後憩息”、“飽後歸巢”、“收場還禮”。表演技巧強調其形態、神態、動態、靜態,必須按各個環節與不同技藝去掌握,神態自始至終以於貫串。“猛虎下山”、“餓獅尋吃”(行四門)便有站高瞭望、尋找目標、發現美食、興奮撲食等動作。特別是發現到撲食,喜極及兇猛之動態要表現得淋漓盡致。“獅仔回頭”等應是威武之狀;“食後憩息”要處於慢態之中;“飽後歸巢”應表現逍遙、興致、滿足等慢動作;“收場還禮”應處於興怡意足及威武無敵而收場。還有“飽後舔足”、“洗嘴洗須”、“洗毛”等表演形式,靜中有動,相互配合。舞獅頭及舞獅尾的動作要協調,特別是舞獅頭的,從雙手的用力、身體的姿勢、雙腿的架馬等都較為講究。如把獅頭擎高,用力擺動猛快時則示凶,步子跨度大則為猛。若把獅頭擎低,動作應慢些,且擺動幅度小,為柔、為喜。動是力,神(態)是技巧。所以,形、神、動、靜、“喜怒哀樂”必須按各個不同環節去掌握好。
麒麟舞演完後,接著便先由徒弟們表演自家門派的拳術和棍術套路,徒弟們演畢,便由各套路師傅出來“煞拳尾”。緊接著便是最精彩的“打五彩”(年初一不表演),即拳對拳、空手對刀、空手對槍(尖串)、空手對短刀、尖串對鐵尺、尖串對尖串、短刀藤牌(盾)對尖串等等。從對打到混打,表演達到最高潮(表演即將結束)時由八壯漢執棍輪流對打(俗稱榷棍仔),其餘隊員圍住四周,手執竹片擊地,吶喊助威,場面壯觀熱烈。整場舞獅表演接近尾聲時,當地理事領著一班青壯健兒,擎著“彩旗”(留有尾和葉的青竹桿花布長旗),旗面貼有多張大面值錢幣,在鞭炮聲中步入舞場,以表示讚揚獅班演藝精彩高強,並勸休獅。至此,鞭炮聲、喝彩聲隆動熱烈,表演也就結束了。這時若對方理事很禮貌地派出四青壯年人抬一張四方桌(八仙桌),桌面中央置一銅盤,盤內放著四式物品走近獅班師傅面前時,師傅必須抱拳行禮,並頌詩四句、移動盤內物品,以示厚情已心領。
麒麟獅麒麟獅

表演禮節

海陸豐傳統舞獅,“打五彩”的歷史悠久,相沿成俗至今。海陸豐各地主要有少林和峨嵋兩大門派武館,大部分武館都設有獅班,通過“出獅”,一方面能滿足民眾的習俗需要,一方面既可張揚武功,又可樹立在武林中的權威和地位。所有獅班還有很多傳統規矩。
一、獅班在出獅前要擇日拜祖師爺,投“聖杯”問明在某時某地開鼓。按常規,從哪裡開鼓便要在哪裡休鼓(收獅跡)。獅班如果出獅就必須連出三年後才能休獅,不過,這由各門派靈活掌握、變通。
二、獅班進村入鄉時要起鼓樂,參拜各方土地爺、廟宇、祖祠、(如有祀祖師爺必參拜),到各家各戶參拜時,戶主要燃放鞭炮和送紅封包以表謝意。
三、如果獅班在路中相遇,遠處必停鼓樂,由雙方管事互送拜年帖(禮帖),全班人員靜默靠路邊走過,各把獅爺擱置右手邊胸前(手要平肩)。全體人員過後,回首再起鑼鼓互相行禮。若遇到特別友好的獅班,還要行雙獅會禮。
四、獅遇龍時,獅必讓道蹲下向祥龍參拜, 然後交換禮帖。
五、到他鄉舞獅,若遇有獅班正在表演時,必須停鼓樂就地等待,待其舞完離開遠處,方可起鼓進鄉。
六、獅班在某地方開場,舞完後剛離場,若有其它獅班隨著在原處開演,鼓頭不得重位。
七、若碰到正在唱曲的曲班,必先停鼓樂,然後走近曲班起鼓參拜田老爺,再互送拜年帖後即停鼓離開。
八、過渡船時,上船前起鼓參拜渡神,獅爺先乘渡船過對岸,然後是鼓樂、人員依次過渡,上岸到齊後再起鼓樂回首參拜渡神。
九、獅班出離鄉口時,要再回首參拜後停鼓樂。
十、若獅隊出遊途中偶遇喪事時,暫停鼓樂而讓過以避免驚擾歸仙者靈魂 。
十一、獅班每到一處,若皆地有武林世家及德高望重的武林前輩,管事必帶著四式禮品先登門送上紅帖,然後,獅蹲低進門參拜,完畢蹲低倒退而出,再在門口起首參拜,同時武林前輩燃放鞭炮,以示互敬。
十二、抱拳行禮:方式很特別,即行禮時左手為掌,右手為拳,左手伸出四指、拇指屈進去,以左掌蓋在右拳上,禮儀的意思是:左掌為文(青龍),右拳為武(白虎)。伸直四指表示四海為一家、而屈大拇指則表示不當老大,掌蓋拳則是謙讓,止戈為武。
總之,從請起獅爺開場、參拜、行禮、雙獅會等等套路都有一套較為完整的規範動作,如高、低、快、慢、猛、惡、輕、柔以及七情所表達的動態、靜態都要發揮得惟妙惟肖。
麒麟獅麒麟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