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淞

陸淞,[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後在世]字子逸,號雲溪,山陰人,陸佃之孫,陸游胞兄。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後在世。

基本介紹

  • 本名:陸淞
  • 別稱:雲溪
  • 字號:子逸
  • 出生地山陰
簡介,作品,軼事,歷史記載,方外志載,陸氏宗譜載,

簡介

南渡初,有宗室子某,寓居會稽,園亭甲於浙東,座客皆為一時名士,淞亦茌列。有姬盼盼,為淞所屬意。一日,偶睡不侍觴,淞因問之,呼之出,枕痕在臉,為賦瑞鶴仙詞。其詞一時盛傳。後盼盼竟歸淞。官辰州守。晚年以疾廢,卜築於秀野。放敖世間,不復有榮念;對客則終日清談不倦。遂以終老。存詞2首。

作品

瑞鶴仙
臉霞紅印枕。睡覺來、冠兒還是不整。
屏間麝煤冷。但眉峰壓翠,淚珠彈粉。
堂深晝永。燕交飛、風簾露井。
恨無人,說與相思,近日帶圍寬盡。
重省。殘燈朱幌,淡月紗窗,那時風景。
陽台路迥。雲雨夢,便無準。
待歸來,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細問。
問因循、過了青春,怎生意穩。
念奴嬌(和李漢老)
黃橙紫蟹,映金壺瀲灩,新醅浮綠。
共賞西樓今夜月,極目雲無一粟。
揮塵高談,倚欄長嘯,下視鱗鱗屋。
轟然何處,瑞龍聲噴蘄竹。
何況露白風清,銀河澈漢,仿佛如懸瀑。
此景古今如有價,豈惜明珠千斛。
灝氣盈襟,冷風入袖,只欲騎鴻鵠。
廣寒宮殿,看人顏似冰玉。

軼事

浙江天台縣桐柏嶺下東岙村有兩棵八百年古樹,一為苦櫧,一為香樟。苦櫧老乾虬枝、香樟遮天蔽日,相映成趣。兩棵樹比鄰而居,一苦一香,發人無限遐想。
這兩棵古樹大得驚人,胸徑三米三四,周長足有10米,需六七個人才能合抱。因為年代久遠,兩樹的主幹都已中空,鑽進五六個人尚能轉動自如,但依然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向人展現歷久彌堅、虛懷若谷的風采,令人稱奇。
據老輩相傳,苦櫧為宋代大詩人陸游所栽,香樟即為陸淞所植。兄弟倆之所以栽種不同的樹種,是因為栽樹之時,兩人的處境、心情不同,可謂“樹言志”。
陸游因先是被迫與愛妻唐婉離異,繼則為投降派排擠,抗金報國無門,隱居在桐柏玉霄峰下的洞天宮,心情抑鬱,因而栽下苦櫧,以寄託自己的“苦志”;陸淞任天台縣令期間,妥善解決了赤岩銀場糾紛,得到朝廷褒獎,提升為江西廣信府知府,由於天台百姓的遮道挽留,朝廷敕令他領知府俸祿,繼續留任天台,心情振奮,因而栽下香樟,以示要勤政愛民、彰顯美德。
兩人不由心中一動,陸游栽種苦櫧以表“苦志”,符合當時心情;而陸淞栽種香樟,恐非僅“彰顯美德”之意,可能還有另一層更深的含義。想陸淞卸任後定居天台,繁衍生息,發展成現在有幾萬人的天台陸氏。這定居天台的決心,說不定就是在栽樹時下的。香樟,暗喻美好莊園,亦在情理之中。
不知何時,陸淞的後人為了看護這兩棵樹,移居這裡,過著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逐漸發展成東岙村,故東岙村民大多姓陸。在他們一代又一代的精心呵護下,這兩棵古樹才能歷經風霜而依然蔥鬱。
陸淞的後代幾萬人,遍布天台城鄉及臨海、寧海、仙居等縣市。革命英烈、著名作家陸蠡就是陸淞的第二十八世後裔。陸淞之墓位於始豐街道龍潭村後的小考尖山南坡上,1996年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清明節掃墓者數以千計。

歷史記載

方外志載

《天台山方外志》載:“陸淞,字子逸,會稽人,右丞相陸佃之孫,紹興間建秘書閣省,淞與校勘之職,宰天台,遂家焉,有《樂府集》行於世。”

陸氏宗譜載

清嘉慶間編的《陸氏宗譜》記載較詳:“天台陸氏始祖,諱淞,字子逸,號達觀,宋右丞相農師公之孫,內閣中書居安公之長子也。縣誌載:公,以名志士起家。紹興十三年新建秘書閣,藏古今典籍,自劉歆七略之下凡四部四類七志九條,以及張觀等四庫之書,總計五萬九千四百餘卷,其中有疑難、訛謬、殘缺者,集名儒校勘。公平日胸藏二酉,腕走五雲,得與校勘之數。以此勛伐,特授天台縣文林郎。到任,法古賢良,循吏廑心撫字。時百姓苦赤岩銀場榷酤重累,公陳利害於當道,害無不革,利無不興。民慶更生,擬之穎川、四長、中牟三異,何多讓焉。任滿,朝廷以公非百里材,升授江西廣信府知府。時將赴命,百姓遮道泣留者以萬數,不啻河內之祝宋均,車轍之攀劉寵也。事聞於朝,深加獎勵,令食知府俸,留任於台。士民乃愜所望焉……因以餘閒,著《樂府集》,而畢生之抱負,平時之蘊蓄,皆寓於是集之中。又越數年,乃致士退居永一坊,遂家焉。公所以家於台者,以民不忍忘公,公亦不忍忘民耳。今大西門外前巷莊百歲翁舊宅乃其故居也。至宦績詳載《江東天籟》。公致士後閉戶嘯歌,杜門不出,享年六十有八而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