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鷹

陸海鷹

陸海鷹,女,1975年11月出生,江蘇海安人,漢族,在職研究生學歷,公共管理碩士,主任記者,1997年8月參加工作,2004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現任海南省紀委省監委辦公廳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海鷹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海南
  • 出生日期:1975年11月8日
  • 職業海南廣播電視台記者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人物事跡,善良與愛心,職責與使命,獲獎榮譽,敬業,成功的原因,責任與道義,任職履歷,

人物事跡

在從事新聞工作的11年中,足跡遍布天涯海角,在農村學校採訪、在農民家中談心、在農村基層幹部中調研的身影……為海南的“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教育發展”積極奔走呼籲,寫下了大量新聞作品,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力。 出生那天正好是記者節,也許的確是一個天生的記者,在治療自己突發性耳聾時還捕捉到海南聾兒早期干預教育嚴重滯後的新聞事件;在產假中放下只有兩個多月大的女兒,奔赴緊急任務現場;她用一篇篇的報導來標註度過的一個個年份。 因為生日恰好是記者節,經常被同事們戲稱為“一個天生的記者”。多年來,陸海鷹一直是海南廣播電視台獲獎最多的女記者,也是大家公認的“最能吃苦的女記者”。 2003年2月15日,元宵節。正在休產假的陸海鷹接到單位領導的電話,很委婉地問她能否去松濤水庫做一個調查。陸海鷹二話不說,放下只有2個多月的女兒,立即投入了工作……經過她和同事們1個多月的採訪調查,最後由陸海鷹撰寫的長達40分鐘的電視新聞專題片《松濤九問》終於與廣大觀眾見面。這部片子成為海南台有史以來最為轟動的新聞專題片:海南省委辦公廳特地下文要求全省幹部收看,海南省委宣傳部還特地為《松濤九問》頒發了一個新的獎項-- "新聞宣傳特別獎"!正是因為這篇報導,海南最大的水庫--松濤水庫面臨嚴重污染隱患的事實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一系列治理整治措施隨之展開……但是,在節目成功的背後,人們並不知道,這位年輕的母親為了完成工作,採訪中一直忍受著哺乳期生理上的嚴重不適;幾個月的小嬰兒每隔三個小時就要餵一次奶,而她的寶寶因為對牛奶蛋白過敏只能靠母乳餵養,每天她只有在凌晨5點--當寶寶喝完奶,再次睡著了的時候,才有抽出時間趕緊整理材料,撰寫稿件。

善良與愛心

陸海鷹有著女記者特有的善良與愛心,將目光投向了弱勢群體。
說起女記者,人們很容易聯想到“潑辣、風風火火”一類的詞語,但是,陸海鷹骨子裡卻是個遵循傳統的女性,她一直試圖在母親與記者,妻子與記者的角色轉換中,尋找著平衡點。也許正是這份對傳統的認可,在她的上萬篇報導中,有大量篇幅是關注於“弱勢群體”。
陸海鷹
2007年7月,身患白血病的蔡柳無意中進入了陸海鷹的視野。這個家庭貧困的農家姑娘已經找到了配型骨髓卻無力負擔高昂的手術費,她的堅強與善良令人動容。陸海鷹和她的小組連續20天為蔡柳奔走呼籲,募集了40多萬元的手術費,使得手術最終在2007年10月順利完成;2007年12月,蔡柳康復出院。
類似這樣事情還有很多,如救助失明貧困母親連英、幫助特困優等生黃培瑛的母親落實手術費用、幫助聾兒圓上正常學校的夢想等等,甚至當採訪海南省血庫O型血告急的新聞時,完成採訪任務後的她毫不猶豫地摞起了袖子,也加入到獻血者的行列。

職責與使命

陸海鷹堅定身為新聞記者的職責與使命, 農村教育調查一做就是三年。在從事新聞工作的11年中,陸海鷹每年都堅持深入到偏遠的農村調查,她的足跡遍布天涯海角。海南每個市縣的每個鄉鎮都有她在農村學校採訪、在農民家中談心、在農村基層幹部中調研的身影。2004年的海南農村教育調查、2005年的海南中部與貧困地區發展問題調查、2006年的海南文明生態村調查……對“三農”問題的持續關注,使得陸海鷹成為海南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記者。
陸海鷹
2004年2月10日--5月21日,陸海鷹和她的夥伴們走訪了海南18個市縣的121所鄉村學校。她是攝製組中唯一一個走完全程的記者。在霸王嶺,在五指山……在偏遠的海南山區,在那些人跡罕至的村莊裡,在這段外人很難想像的艱苦旅程中,陸海鷹說,似乎一直有一種動力在催促著自己,海南農村教育的種種窘迫景象,讓人震驚,讓人嘆息。而作為記者的職責,就是真實地把它記錄下來。隨後,由她撰寫的《關注農村教育--調查手記》新聞系列報導及專題片《山坳上的行走--海南農村教育調查》相繼推出--這成為2004年海南台最成功的新聞報導。節目的播出就引起了觀眾的熱烈回應!反映問題的,給予鼓勵的,提出給貧困生捐款的,探討解決思路的……數百位熱心觀眾給攝製組打來電話或發來郵件,農村教育一時間成為海南輿論關注的熱點。海南省的主要黨政領導對報導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要求各市縣領導班子組織觀看。正是在媒體和公眾的共同關注下,2005年,海南省成為全國率先取消義務教育階段雜費的省份。陸海鷹又著手策劃了第二次農村教育調查,系列報導《關注農村教育--回訪記錄》在《海南新聞》節目中專欄推出。2006年,海南成為全國第一個全面免除農村學生課本費的省份,大規模的中國小危房改造計畫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曾經在報導中披露的“麥照梅”、“亞哥”等一批貧困學生也重新回到了校園,陸海鷹和她的同事再次完成了第三次農村教育調查,系列報導《關注農村教育--三年之後》於2006年年底播出。
長達三年的山坳上的行走,記錄下了海南農村教育發展的進程,這組報導的成功讓陸海鷹感慨良多,她從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聞工作的意義。她說:“把真實的新聞事件記錄下來,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人民服務,做好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這就是我們每一位新聞記者的使命。”
正是因為對新聞工作的執著與熱愛,陸海鷹的新聞作品先後獲得了國家級、省級50多個獎項,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力。她曾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並被推選為奧運火炬手;2004年,被評為第四屆“海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2005的記者節,她又被中國記協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
在海南省新聞界,海南廣播電視總台記者陸海鷹是公認的“最能吃苦的女記者”,她的同事說她是海南電視台獲獎作品最多的女記者,獲得了國家級、省級50多個獎項。

獲獎榮譽

獲得“長江韜奮獎”
收到獲得“長江韜奮獎”通知的時候,陸海鷹笑著說自己終於登頂成功了,因為陸海鷹總是形容“長江韜奮獎”是每一位中國新聞人心中的珠穆朗瑪峰。
跑了11年新聞一線,陸海鷹對於“新聞工作”四個字的涵義有了新的認識。“做了11年的電視,我以為我很懂電視了。”陸海鷹頓了頓說:“後來才發現,我有很多不明白的領域,我知道的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分支——電視新聞。”在前往荷蘭做了一段時間訪問學者之後,開闊了眼界的陸海鷹認識到過去自己對於新聞工作的視野還是相對狹窄的,認為所謂的新聞工作僅僅局限於每一條新聞的製作。“儘管已做了10年的電視,但真實的情況卻是,我依然是個門外漢。什麼是節目編排?如何提高收視率?應該上什麼樣的新欄目?如何控制節目交流中的弊病?頻道經營是怎么回事?……這些我以前都沒有考慮過。”在談到這些時,陸海鷹的語氣中流露出對更廣闊天地和對新生事物學習的渴望。
陸海鷹

敬業

對於陸海鷹來說,新聞記者的日子就應當是這樣的:也許昨天還在出席某個重要的宴會,還化了點淡妝,穿得一本正經的,挺像個淑女;今天又必須出現在某個偏僻的非法採礦點,冒著被挨打的危險去偷拍。對於陸海鷹來說,新聞記者就意味著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你的時間基本上不屬於你自己和你的家人,而屬於你的觀眾。在你的時間表里將沒有固定的節假日,春節、國慶節、五一黃金周,這些都不屬於你,因為往往這個時候反而更加忙碌。這是一種怎樣的敬業精神所支撐下的成功呢?陸海鷹卻淡淡地說:“敬業,是新聞工作者都應具備的素質。我的這點根本不值得說。” “千頭萬緒,紛繁蕪雜”,陸海鷹就用這八個字概括了自己走過11年的道路。
2000年,因為過度疲勞,陸海鷹一度因為突發性耳聾住進醫院。如果是一個普通人,猛然間與熟悉的有聲世界隔絕,除了承擔病痛,還要同時忍受心理的孤寂。然而陸海鷹在積極樂觀地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心思沒有從工作上放開。
在與主治醫生交流的過程中,陸海鷹偶然了解到一個與命運抗爭的聾兒家庭的故事,同時更發現了當地對於聾兒早期干預教育嚴重滯後的狀況。對此,陸海鷹說“發現是無所不在的”,她開始蒐集相關材料,病癒之後的陸海鷹和她的團隊耗時兩個多月跟蹤拍攝了那個聾兒家庭,製作成46分鐘的新聞專題片《父親》。片中那位僅有國中文化的父親教會了自己的兩個聾兒說話並使之融入了正常的社會生活。節目播出後立刻引發了觀眾的熱烈回應,也讓許多來自全國各地有著與主人公同樣境遇的觀眾從這部專題片中看到了希望。

成功的原因

“我覺得,成功的原因只有一個——堅持下去。我做什麼事情都會一直做到底,一件事我可以做很多年。雖然現在社會上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但我的團隊有堅持下去的好習慣!”陸海鷹笑著說。
針對海南農村教育現狀的調查,陸海鷹和她的團隊堅持了3年,從2004年到2006年。他們調查越做越深,腳下的路越走越遠,最後走遍了海南省所有的18個市縣的近200所農村學校,他們甚至深入到霸王嶺、五指山中那些人跡罕至,很少有外人進入的小山村……對農村教育進行了全景式的調查。關於這些,陸海鷹很自豪地說:“我們那個小組是海南省去過農村學校最多的人。”
2004年在《海南新聞》播出新聞系列報導,後來製作了一個一個半小時的新聞專題片《山坳上的行走——海南農村教育調查》。這也是海南電視台第一次花了這么長時間來關注同一個問題。專題片起了很大震動,當時公布的兩個熱線電話都快被打爆了。有表示要出錢捐助的,有想去某個學校支教的,最遠的有來自英國兒童救助基金會的電話。片中的麥照梅第二天就有一個從北京來三亞旅遊的遊客給她付完了國中的所有學費,一對中海油的夫婦決定捐助她從高中一直到大學的學費。2005年、2006年陸海鷹和她的團隊又做了幾次回訪,記錄下了三年來海南農村教育發展的點點滴滴的歷程。
2005年,海南省在全國率先取消了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2006年,海南成為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徹底消除中國小的級危房的省份。

責任與道義

作為一名記者,陸海鷹始終用“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的名言來勉勵自己。新聞事業是現代社會的神經和血液,是一項需要新聞記者付出滿腔熱誠、百倍艱辛甚至熱血和生命的事業。
2003年2月15日,當家家戶戶都在熱鬧地迎接元宵節的時候。正在休產假的陸海鷹接到台里的電話,詢問陸海鷹能否去松濤水庫調查當地面臨嚴重污染隱患的事情。領導不是不知道此時此刻正是闔家團圓的佳節,也不是不知道陸海鷹出生只有兩個多月大的女兒還離不開媽媽。但這樣重要的採訪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必須要用最信得過的記者。
陸海鷹放下電話二話不說立即投入工作。“其實,那時侯我也很願意的,懷孕時休息了很久,有時做夢也會夢到採訪呢。所以,電話跟我一說,我立刻答應了,因為骨子裡很想工作了”,陸海鷹笑著說。經過一個多月的採訪調查,這部長達40分鐘的電視新聞專題片《松濤九問》一經與廣大觀眾見面便成為海南廣播電視總台有史以來最為轟動的新聞專題片。由於這篇報導受到當地的重視,針對海南省最大的水庫——松濤水庫面臨嚴重污染隱患的一系列治理整治措施隨之展開。
“由此想來,記者這個職業其實是一個表面上很風光,實際上挺悲壯的行當。但是,不管怎樣,傳播信息是你的責任,每當你的報導受到認可和關注,對某個事件產生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或者因為你的報導,改變了某個人的一生……像這樣的時刻,你所收穫的快樂是無與倫比的。”陸海鷹說。這,就是陸海鷹,一個敢說自己是天生記者的女人。

任職履歷

歷任海南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副主任、綜合頻道副總監、行政辦公室主任,海南廣播電視總台辦公室主任,省紀委、省監察廳宣傳教育室主任。
現任海南省紀委、省監察廳宣傳部部長,《中國紀檢監察報》海南記者站站長。
2015年7月,擬任海南省紀委辦公廳主任(試用期一年)。
2016年10月,正式任命陸海鷹同志為海南省紀委辦公廳主任。
2018年1月,陸海鷹同志職務名稱隨機構更名更改為省紀委省監委辦公廳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