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墓

陶行知墓

行知園,坐落在南京北郊曉莊勞山腳下。是為了紀念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愛國學者陶行知而修建的。裡面的景點有有陶行知紀念館曉莊烈士紀念碑等。

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數據,陶行知,人物簡介,評價,教育思想,“手腦相長歌”,與育才學校,“教學做合一”,地圖信息,

簡介

陶行知墓陶行知墓
在南京北郊曉莊有座不高的山稱作勞山,行知園即坐落在勞山腳下。該園是為了紀念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愛國學者陶行知而修建的。園內主要景點有陶行知紀念館、曉莊烈士紀念碑以及行知亭、英烈亭、成人紀念林等。陶行知墓就建在該園內。

歷史

陶墓建於1946年12月,面朝東南,墓前有墓碑和牌坊。碑高2米,上刻沈鈞儒題字——“陶行知先生之墓”,下署“中國五十三人民團體公葬”。牌坊立於1946年12月,高5米,寬4米,坊額刻有陶行知手跡:“愛滿天下”;坊柱聯語為郭沫若書寫的陶行知遺教:“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解放後,該墓經多次整修綠化,供人憑弔。1982年陶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了紀念陶行知,學習和發揚陶行知的愛國主義精神,1993年8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修建行知園,對陶行知墓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整修與綠化,栽種數千株樹木花卉,鋪設2000餘平方米大草坪,並且在陶墓東北側建成一座新的陶行知紀念館。1994年9月12日,行知園建成開放。園大門南側的大理石壁上鐫刻著由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的“行知園”三個大字,園大門北側的大理石壁上鐫刻著陶行知手書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12個大字。1997年,行知園二期工程開工,重建了一座7米高的曉莊革命烈士紀念碑,整修了池塘,還在墓道及陶館前的廣場上鋪設了地磚。
陶行知墓陶行知墓

數據

陶行知墓丘直徑約8米、高2.80米,墓前台階7級。墓道立有墓碑和牌坊等。墓碑碑額刻雲紋,高0.60米、寬1.56米、厚0.20米;碑身高2.28米、寬1.50米、厚0.24米;碑座高0.21米、寬2.35米、厚1米。牌坊高約5米,寬4米。

陶行知

人物簡介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後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縣人。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詩人,南京曉莊師範創辦人。他最早注意鄉村教育問題,1927年創辦南京市試驗鄉村師範學校,後改為曉莊學校。主編過《鄉材教師》、《曉莊學校叢書》等書刊,主張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他先後訪問過歐美28個國家,宣傳抗日救國主張,發動華僑捐款興國。1938年夏,任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他積極回響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全面抗戰的號召,成立了中國戰時教育協會。1939年7月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合川縣古聖寺創辦了主要招收難童入學的育才學校。我們可以看到育才學生開荒生產、學生劇團創演川話劇《啷格辦》等圖片。1946年1月,陶先生又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並任校長,有力地推動了民主教育的進程。他積極回響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全面抗戰的號召,成立了中國戰時教育協會。1939年7月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合川縣古聖寺創辦了主要招收難童入學的育才學校。1946年1月,陶先生又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並任校長,有力地推動了民主教育的進程。陶先生一生辦過許多各種類型的學校,這些學校為社會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還輸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到延安和大別山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抗日戰爭勝利後,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了反獨裁、爭民主、反內戰、爭和平的鬥爭。1945年春加入中國民主同盟,被選為中央常委。1946年7月25日患腦溢血上海逝世,遺囑歸葬南京曉莊

評價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澤東
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 —— 周恩來
萬世師表。 —— 宋慶齡
當今一聖人。 —— 董必武
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後的陶行知。 —— 郭沫若
陶行知不僅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個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鬥士。 —— 泰戈爾

教育思想

“手腦相長歌”

所謂手腦相長,即手腦並用、手腦皆強。
陶行知為什麼要寫這首歌呢?舊中國漫長的歷史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並由此形成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從教育方面說就要培養手腦並用、手腦雙敲的人。要勞力者勞心,勞心者勞力,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最根本的問題。

與育才學校

“人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陶行知
陶行知這句話正是他為人類、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宣言。
1939年,陶行知在重慶創辦“育才學校”。育才學校是陶行知創辦的成績最大的學校,學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難童,對學生不收學費和生活費,因而經費非常困難。有人問陶行知“你何必背著石頭過河呢?”陶先生說“我背的不是石頭,是愛人”。這是對學生的愛,對學校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勞動人民的愛,對中華民族的愛。
陶先生有四個字“愛滿天下”。不僅愛人類,而且愛生物,反對把生物弄死來做標本,把生物學變成死物學,這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推廣這樣的愛,可以教導人們不再互相殘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教學做合一”

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務會議上辯論兩小時未能通過。“五四運動”爆發,陶先生髮表《教學合一》一文,南京高校受此影響教授法一律改為教學法。兩年後,教學做的理論成立,最終確定教學做合一,以做為中心。
“教學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書,到教學生,再到教學生學(更主動),用自己的知識聯繫起來,貫徹在實踐中去。

地圖信息

地址:行知路金陵科技學院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