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學

陶華學

山東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兼職教授,1992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2000年3月經俄羅斯自然科學院批准被吸收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國籍院士,1990年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993年被選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華學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山東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兼職教授
簡介,陶華學:人過七十正當年,

簡介

1980年至1996年任本校地球科學系主任,地質測量新技術研究所所長,本人從1987年起在國內、外率先圍繞'動態最小二乘法理認研究"、'非線性動態最小二乘法理認及其套用研究",先後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務院外國專家局資助與德國、俄羅斯學者開發的國際合作項目項,省部級基金項目六項,取得了重要成果,本人在國內、外發表成果論文100餘篇,其中在德國、俄羅日本等國家刊物發表了14篇,國內國家級刊物和核心刊物發表30餘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30餘篇。一項科技成果由國家科委科技成果管理辦公室選為國家重要科技成果公布,有三項學術成果被中國"九五"科學技術成果證選委員會選為我國"九五"優秀科技成果,一項學術成果被收入《世界學術文庫》有二篇成果論文被評選為國際優秀成果論文,有兩篇成果論文被清華大學等五個單位評選為優秀論文入《中國教育大精典》出版,有五項成果被海外收入《世界華人重大科技成果》。還有多項成果被美國英國和國內反映當代中國科技成果的《新中國第一》等九部有關專著和大型文鑒收錄出版,一項成果被聯合國技術信息促進系統中國國家分部,評為"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並由聯合國技術信息促進系統羅馬總部向世界160個國家發布,還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二項等。出版專著一部,並收入《中國學術著作提要》,參編出版專著二部。多年來,本人業績收入《世界科技名人錄》、《當代世界名人傳》等10多部有關著作收錄刊載。本人1985年、1988年去英國、蘇聯參加國際礦山測量學術大會,任中國代表團團長,在大會作學術發言,並應邀擔任一輪大會學術報告會執行主席。1999年9月得到國家自然基金委的資助,去俄羅斯三所大學進行學術訪問和學術交流。本人在國內、外有多個社會兼職。

陶華學:人過七十正當年

黑色的“瓜皮帽”蓋不住花白的頭髮,條條皺紋交織在消瘦的臉上,青灰色的尼龍大褂,“銹跡”斑斑的黑皮鞋。此時,陶華學靜靜的坐在酒店大堂的沙發上,百忙之中難得一閒。前前後後一年的緊張準備,在這天上午,隨著“首屆‘數字礦山’會議”的勝利閉幕而宣告結束。對這位73歲的老人來說,北上南下,辛苦奔波的勞苦,現在有了最好的交代。
十幾年前,陶華學以一位礦業學者的身份滿世界跑,美、加、英、澳……那裡是不同的世界:在加拿大深達千米的礦井下,他還記著那一處飄散著醇香的咖啡廳,繚繞耳畔的輕音樂,那穿著白色襯衣,輕聲聊侃的礦工;在澳大利亞,地下迷宮般的井道中,處處轟鳴著自動化設備,礦工?在地面調度中心,他們不是灰頭土臉,沒有龜裂的手,而是穿著講究,戴金邊眼鏡。
但在國內,陶華學看到,工人在處處存在著安全隱患的環境中工作,瓦斯、礦壓、微震水害、自然發火等問題時時威脅著他們的安全。“如何解決我國礦山安全和嚴峻的防範形勢的問題?”他發問。
“首屆‘數字礦山’會議”召開,礦山負責人、技術提供商、政府官員三方坐到了一起。他說,這只是第一步。
在辦公室工作到深夜,在外奔波勞碌大半年,沒有人明白,這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整天裡里外外,忙忙活活,到底為了什麼?
會議期間,早、中、晚三餐自助,但陶華學卻沒有安安穩穩吃完一頓飯:他總是端著一小碗米飯,“奔波”在餐廳中,幫這位代表安排明天發言,替那位代表預定回程車票。大事小事,他總是願意親自效勞。他身邊的人說,“陶教授就是那樣,永遠閒不住,他怕別人辦不好,什麼事也願親歷親為。”
生於四川農村,現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陶華學的簡歷顯示,他歷任山東科技大學地科系主任,地質測量新技術研究所所長,並長期從事“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理論和方法及其套用”的研究,國家獎、省級獎獲獎無數。但在記者面前,他似乎“避諱”自我介紹,“還是寫寫‘數字礦山’吧,那樣更有用。”和陶教授相識多年,每次握手,他的手總是冰涼,記者知道,這位外表孱弱的老人,又是剛從哪兒出差回來。
會後一周,記者再打電話,老人又跑到了北京:為推行他一直呼籲的“‘數字礦山’示範基地”項目,為爭取中央有關部門的支持,他還在努力,他還在奔波。
本人先後承擔國家級項目4項;國際合作項目3項,並獲國務院外國專家局資助;省部級項目10項。獲省部級科技獎4項;廳局級科技獎5項;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2項成果被聯合國技術信息促進系統中國國家分部評為“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並由聯合國技術信息促進系統羅馬總部向世界160個國家公布;有一項成果被國家科委科技成果管理辦公室選為“85”國家重點科技成果;有3項成果被國家“九五”成果委員會選為中國“九五”優秀科技成果,入選《中國“九五”科學技術成果選》出版;一項成果被收錄《世界學術文庫》;有2篇成果論文被選為國際優秀成果認文;有5項成果被海外收錄《世界華人重大學術成果》,在海外報紙公布。國內外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國外發表30餘篇,被美國EI.、SCI、德國的Zfv、日本的測地學志等國外刊物收錄10餘篇,出版專著2部。1993年世界名人協會授予本人測繪科技領域研究成績突出獎;2002年俄羅斯自然科學院授予本人為科技作出突出貢獻獎。在對外交往方面,1984年煤炭部外事處推薦本人參加了國際礦山測量協會(ISM),並成為該國際組織主席團委員,由煤炭部三次組團任中國代表團團長、副團長去英國、蘇聯、波蘭參加國際學術大會和主席團會議,並在大會上作學術發言,還應邀擔任一輪大會學術報告會執行主席。1999年,去俄羅斯三所大學作學術訪問。2005年ISM主席團決定成立ISM中國委員會,並任命本人為中國委員會主任。現在,本人還指導4名博士研究生,開展博士論文課題研究,還承擔省部級項目3項,正在開展有關研究工作,按照山東省和國家有關方面的要求,我們中國委員會正在山東省和省外聯絡、組織開展“數字礦山”示範礦建設,為推進礦山的信息化建設出力。這項工作工作量不少,僅2007年就先後組織、承辦了3次有關會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