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琦(原交通部副部長)

陶琦(原交通部副部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陶琦 (1917年10月2日 - 2003年5月3日)。山東蓬萊人。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教導員,延安抗大總校政治部組織股股長、幹部訓練隊指導員,晉冀魯豫軍政大學大隊政委,華北軍區直屬工作科科長,第二野戰軍後勤部交通工程處政委。建國後,歷任重慶航務管理局副局長、局長,長江航運管理局副局長,交通部水運局副局長、副部長、顧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蓬萊
  • 出生日期:1917年10月2日
  • 逝世日期:2003年5月3日
  • 職業:原交通部副部長
  • 主要成就:航運管理和港口建設
生平概況,參考資料,陶琦,基本資料,簡歷,

生平概況

陶琦,曾用名陶中祜、陶進平。1917年10月出生於山東省蓬萊縣陶家村。7歲開始在本村國小讀書,13歲依照家鄉習俗去瀋陽學徒,度過了三年的艱辛生活,而後返鄉繼續學業。
1936年在蓬萊縣立中學讀書期間,加入當時還處於秘密狀態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和孫曉風(後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石油化學工業總公司副董事長)、高揚文(後任煤炭工業部部長、國家能源委員會副主任)等進步同學一起組織反對華北五省自治的聲援會,發起支援綏遠抗戰前線的絕食募捐運動以及抗日救國演講會,天津《益世報》曾作報導。並且在同學中組織讀書會,閱讀進步書籍,宣傳抗日救亡思想。中學畢業後,回鄉任國小教師、校長,按照民先縣隊部的布置,在學生中進行反對日本侵略中國的宣傳,教唱抗日歌曲,組織戰地服務團。
1937年9月由於眉(後任交通部副部長、國家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在膠東地區發動民眾,建立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爭的工作,時任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二路四大隊中隊指導員,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五十五團二營政委、第五支隊直屬特種營政委。
1939年秋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學習結束後,歷任抗大總校政治部幹部科幹事、組織股股長、幹部訓練隊指導員,晉冀魯豫軍政大學大隊政委,華北軍區直屬工作科科長,第二野戰軍後勤部交通工程處政委。
1950年5月從二野轉業到重慶航政局,任副局長、局長,同時兼任招商局重慶分局經理及民生實業公司董事會董事,負責管理長江上游(四川宜賓至湖北宜昌段,俗稱川江)的航務行政,並組織軍需民用物資的運輸。
就任之初,分別會見了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以及民生公司各方面的專家,拜師學習,虛心請教。盧作孚在第一次見面時贈送了民生公司彙編的《川江航行指南》,該書內容豐富,集川江航運的經驗之大成,成為學習航運業務的入門教材。同時還多次參加民生公司的調度會議,經常隨船考察,實地了解航道、船舶及港口設施的狀況,很快適應了從軍隊政治工作到航運業務管理的轉換。
川江當時是四川對外的唯一通道,進出四川的物資和人員絕大部分都要通過川江。而川江是峽谷河道(著名的三峽就在其中),航道複雜艱險,灘多流急,航行條件極差,經常發生航行事故。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川江航運任務繁重。除日常進出四川的物資外,修建成渝鐵路的物資,多重大件,要求急,必須保證時限。還有川糧東運,全部用木船集中到港,大批木船到港後必須及時裝大船運出,以防港口堵塞。出川運力不足,是當時的主要矛盾。為了保證各項任務的按時完成,開始對航運、港口業務、行政工作實行統一管理,建立調度會議制度,迅速克服了運輸秩序的混亂現象。“自古川江不夜航”是川江航運歷來的規矩。為了縮短船舶的往返周期,提高運輸能力,親自隨船探索川江夜航,並組織建立各種助航標誌和安全措施,由分段夜航開始,逐步實現夜航。
1952年12月任長江航運管理局副局長,分管運輸。當時正值國家開始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畫,以長江作為國家水路運輸的重點。長江橫跨經濟發達的六省市,長航擔負了保證重點物資的運輸任務,局面大,任務重,情況複雜。如何合理使用各種船舶,充分發揮效能,又要保證安全,不發生事故,成了當務之急。為此,積極學習國外經驗並結合實際情況加以運用,推行規範的船舶運行調度制度,制定船舶航次作業計畫和港口技術操作規程,改進拖駁運輸方法,極大地提高了船舶運輸效率,保證了國家任務的完成。在工作之餘,還專門聘請機關技術人員為師,系統地學習了《造船》、《船舶運行組織》、《輪機》、《港口管理》等幾本大學教材和專業書籍,提高了水運管理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
1958年初,任交通部水運總局副局長,負責管理全國的內河及長江、沿海的運輸工作。為了解決船舶運力嚴重不足的問題,經常帶領工作組南北轉戰,一處一處解決煤炭和礦石運輸中發生的問題。針對煤炭運輸中的問題,提出“路港一家”,促進交通鐵道兩部形成“計畫統一,班次統一,指標統一,競賽統一”的協作關係,實現一條龍作業,有效地提高了裝卸效率,大大縮短了車輛船舶的滯港時間。在由於鐵礦石運力不足而影響到鋼鐵工業重點任務的時候,帶領工作組深入一線,與職工同吃同住同勞動,調查研究,解決問題。在此期間,還主持修改了全國水上運輸各種條例和規章制度,制定了客運總則和服務質量標準,在直屬水運企業客運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安全第一、正點運行、以客為主、便利旅客”的客輪工作方針。
1963年5月1日,第一條國產萬噸級貨輪躍進號在首航日本途中觸礁沉沒。當時正值放假在家,得知躍進號出事。雖非職責所在,仍感事關重大,馬上趕到遠洋局調度室詢問情況,當即被王首道部長派往上海參加出海調查的準備工作。隨後又加入由上海海運局,上海救撈局,和東海艦隊組成的聯合編隊,任臨時黨委成員,趕赴出事現場,查明沉船原因。
1964年任交通部副部長,分管遠洋運輸工作。當時中國遠洋事業正處於創業階段。由於台灣海峽被美國封鎖,外貿物資只能從廣州湛江裝船運出。長江以北的貨物,須經長距離鐵路運輸到港口,加大了成本。為此,主持制定了南北之間的海上運輸方案,以及一系列加強遠洋安全的措施。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受到衝擊。1969年12月,在周總理的指示下,恢復工作。但一年之後,再次停職。1972年秋,重新開始工作,分管公路和水運。當時國家從國外引進10套大型化纖設備,要從沿海港口卸船運到內地。有的部件重達200多噸,需要特造重型拖車,加固必須經過的橋樑,改造長江運輸的駁船。而且每套設備條件各異,須分別制定運輸方案。為此,提出“完整無損,萬無一失”的要求,精心組織安排運輸過程,圓滿完成任務。秦皇島港是北煤南運的主要港口。由於兩派民眾組織的不斷爭鬥,煤炭運輸不能完成計畫,有時甚至停產,嚴重地影響了上海和華東地區的工業生產。為此,帶領工作組去秦皇島港,對領導班子進行調整。在全體職工動員大會上,避開文革中的是非,鼓勵大家團結生產,受到絕大多數人的歡迎。加之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職工積極性大為提高,一個月後生產即恢復到原有水平。
1975年鄧小平副總理開始整頓國民經濟。在葉飛部長整頓港口的部署下,被派往天津港,任天津工作隊隊長。葉飛在其《葉飛回憶錄(續)-在交通部期間》一書中寫道“部領導小組確定由陶琦副部長擔任隊長。為什麼由陶帶隊?因他擁護黨中央9號檔案,旗幟鮮明,有黨性而無派性,為人正直,辦事精細”。到天津港後,經過發動民眾,肅清領導班子中的派性,恢復過去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促使生產情況逐步好轉,不久生產就達到了歷史上較高的水平,並改善了安全和質量。由於全國“反擊右傾反案風”運動的開始,工作隊撤回。
1975年開始分管港口建設。當時港口嚴重堵塞,遠洋貨輪在港時間過長,極大的影響了對外貿易。為加快港口建設進度,周總理要求“三年改變港口面貌”。在以後的數年中,主持領導北侖港、鎮海港、日照港、秦皇島港、連雲港、天津港、上海港多個萬噸至十萬噸級碼頭的選址和建設,並長期深入建港現場,調查研究,及時解決工程中的重大問題,協調與地方的工作關係。在長江葛洲壩建設中,提出把通航列入工作首位,經常前往施工現場,確保通航和發電兩項目標的共同實現。
1982年,在中央作出建立老幹部退休制度的決定之後,退居二線,擔任交通部顧問, 1987年12月離職休養。
2003年5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根據生前意願,部分骨灰撒到母親的墓地和家鄉的土地上。在遺體告別儀式上,子女敬獻輓聯一幅,上聯為“抗日寇,烈火點燃少年血,書生浩氣,投筆從戎,丹心捧出報社稷”,下聯為“興中華,藍圖輝照赤子情,建設港灣,交通河海,無言奮鬥感生平”,表達了對敬愛的父親的懷念和哀思。

參考資料

(1)《生平紀事》,陶琦,1999年。
(2)1936年8月綏遠抗戰爆發,蓬萊縣立初級中學學生孫曉風、陶琦、高揚文等組織同學進行抗日宣傳,募捐支援綏遠前線。引自《蓬萊教育大事記(1919-1948)》,蓬萊教育體育局編輯。
(3)1937年8月中旬,共產黨員於眉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由北平回到家鄉恢復和建立黨的組織,首先與孫自平、趙一萍、陳邁千等共產黨員取得聯繫,恢復了他們的組織關係,又發展了高達三、陶琦等人入黨。建立了中共蓬萊縣支部,於眉任書記,受中共膠東特委領導。引自《中共煙臺地方史第一卷第一編》,中共煙臺市委黨史研究室會編著,2009年7月。
(4)《1945年八路軍編制序列》,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
(5)《民生實業公司董事會第24屆董事及監察人一覽表》(1950年10月),金城銀行重慶分行檔案,重慶檔案館館藏。
(6)據《重慶長江輪船公司史》記載,建國初期,長航重慶分局承擔著川糧東運、運送成渝鐵路建設物資、抗美援朝的軍運等任務。當時中央政府決定從四川調運大批糧食,通過長江運到華東地區。1949年至1952年,長江船舶完成糧食運輸近200萬噸,對解決城市糧食供應不足,平抑糧價發揮了重要作用。成渝鐵路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條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鐵路,於1950年6月15日開工,1952年7月1日勝利通車。1952年初,在成渝鐵路建設的關鍵時期,長江遭遇30年未有的枯水位,而修築成渝鐵路急需的大量鋼坯卻在湖北宜昌碼頭等待運輸。為了完成運輸任務,航運局在有著“天險”之稱的600多公里的川江河段,成功地開創了在枯水期間上水船夜航的歷史創舉。航運局為成渝鐵路運送鋼坯、橋樑等器材31萬餘噸;運送蒸汽機車、客貨車377輛,保證了成渝鐵路順利通車,受到西南區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的通令嘉獎。
(7)躍進號是我國第一艘國產的萬噸級遠洋貨輪,郵電部為此發行了紀念郵票。當時中日之間還沒有建立外交關係,躍進號根據《廖承志—高崎達之助備忘錄》民間貿易協定承擔起開闢中日航線的任務。1963年5月1日下午在首航日本途中,在韓國濟州島西南海區蘇岩礁附近觸礁沉沒。鑒於當時中國與美、蘇、日、韓之間的複雜關係,加之台灣軍事力量在附近海域的頻繁活動,躍進號遇難事件引起有關各國的密切關注。
(8)文革後期,天津港生產秩序十分混亂,不僅壓船壓貨壓車嚴重,而且事故頻繁。僅第一裝卸區,1975年第一季度就發生各種裝卸事故100多起。為了完成任務,有時不得不調動上千名解放軍官兵參加裝卸生產。類似情況在其它交通部直屬企業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因而,葉飛決定以整頓為綱,以天津港為重點,著手解決交通戰線中的問題。見《葉飛回憶錄(續)-在交通部期間》,葉飛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4月。

陶琦

基本資料

科 室:江蘇省中醫院推拿科.
職 稱:副主任醫師.
擅 長:運用四指推法、脊柱微調手法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脊柱相關疾病,及落枕、胸椎小關節紊亂、急性腰扭傷等病症.
陶琦,男,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從事中醫推拿臨床、教學、科研20年,師從江蘇名老中醫邵銘熙教授。臨床經驗豐富,擅長運用四指推法、脊柱微調手法治療頸椎病、頸性眩暈、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脊柱相關疾病,及落枕、胸椎小關節紊亂、急性腰扭傷等病症。

簡歷

1992年畢業於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系推拿專業。
1992年至今:江蘇省中醫院推拿科從事推拿針灸臨床。
著作及成果
推拿治療偏頭痛51例臨床療效觀察,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1-01
推拿治療腰椎小關節紊亂症90例,江蘇中醫,2001-05
手法治療頸性頭痛80例,吉林中醫藥,2006-02
《老年病按摩》,金盾出版社,副主編,2002-10
《女性健身按摩》,金盾出版社,主編,2003-09
《兒科按摩保健》,金盾出版社,副主編2005-04
《實用推拿手冊》,人民軍醫出版社,副主編2006-09
《頸椎病防治指南》,九州出版社,編委2009-12
學術團體及社會兼職
江蘇省中醫藥學會推拿專業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