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式

陶式

美國休斯飛機公司1962年研製的一種光學跟蹤、導線傳輸指令、車載筒式發射的重型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主要用於攻擊各種坦克、裝甲車輛、碉堡和火炮陣地等硬性目標。該飛彈於1970年大量生產並裝備美軍,取代106mm無坐力炮、安塔克和SS-11式第一代反坦克飛彈,該飛彈還裝備加拿大、巴西、義大利、以色列、英國等30多個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陶式反坦克飛彈 
  • 英文名稱:TOW Anti-tank Missile 
  • 國家:美國
  • 飛彈類型:反坦克飛彈 
名稱,公司簡介,中國進程,陶式飛彈,

名稱

美國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道氏化學公司)
美國陶氏化學公司網站

公司簡介

1897年創建於美國的陶氏化學公司是一家以科技為主的跨國性公司,位居世界化學工業界第二名的國際跨國化工公司(美國杜邦公司居第一位)。陶氏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工廠。主要研製及生產系列化工產品、塑膠及農化產品,其產品廣泛套用於建築、水淨化、造紙、藥品、交通、食品及食品包裝、家居用品和個人護理等領域。公司業務涉及18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員工4.6萬人,2003年總銷售額達330億美元,產品類型多達 3,500餘種。
陶氏化學公司是一家具領導地位的全球企業,以科學和技術見稱,為各個主要消費市場提供創新的化學品、塑膠、農用化工產品及服務,年總銷售額達400億美元。陶氏的客戶遍布全球175個國家,所服務的多個市場,包括食品、運輸、保健和醫藥、個人及家居護理、建造與工程等,均是對人類生活發展非常重要的環節。陶氏於在2004年財富全球500強排名第105位, 財富全美500強中排名第34位。
作為業界領先的化工企業,陶氏清楚地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深知科學技術的知識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核心,因此陶氏化學多年來一直將可持續發展戰略融入企業文化。2001年,在全球最具權威的道瓊斯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綜合評定中,陶氏榮獲全球化工界“2001年可持續發展領導者”稱號,2002年又在全球最大的2,500家全球化工企業中脫穎而出,獲選為全球領先的化工公司。
陶氏化學公司大中華區總部日前落戶上海,以進一步統領和推進包括中國內地、香港和台灣在內的業務。陶氏大中華地區總裁麥健銘表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為提升陶氏在中國的市場地位,我們必須確立高效率的管理模式以及針對中國的市場戰略,並加大投資力度。”麥健銘說,陶氏在華業務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他希望未來幾年,陶氏能迅速做大中國市場,取代德國,成為陶氏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

中國進程

早在30年代,陶氏已通過代理商開展在大中華地區的業務往來。陶氏香港及台灣辦事處分別在1957年和1968年成立。1979年,隨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陶氏在廣州正式設立在華的第一個業務辦事處。1998年起,陶氏先後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化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多所院校設立了獎學金,支持中國的教育事業和本地化工專業人才的培養。陶氏化學(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於1998年成立,負責管理陶氏在華所有投資項目。2001年-2002年陶氏連續兩年贊助北京、上海和張家港近200所中國小校開展增強環保意識的“手拉手地球村”活動。此外,陶氏還為張家港一所高校建立了一個陶氏電腦課堂,幫助當地學生掌握信息技術。2004年8月,上海正式成為陶氏大中華區的總部。
陶氏並積極在大中華地區拓展製造基地。迄今,陶氏在上海、北京、廣州、香港、台北設有5大業務中心,在寧波、張家港、南通、上海、武漢、廣州等地建有10個生產基地,總投資約5億美元。2003年,在中國內地及香港、台灣的銷售額為16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德國,是陶氏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場。
通過多年的經貿合作,陶氏與區內客戶、分銷商以及各級政府及相關單位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在中國和全球市場,陶氏的目標是掌握客戶業務需求、緊貼市場變化及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陶式飛彈

陶式
“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由美國休伊飛彈系統公司按照美國陸軍的訂貨研製。研製工作從1962年開始共用了6年,研製代號為XBGM-71A。飛彈採用半自動制導,是作為地面和機載通用反坦克飛彈系統研製的,用於取代老化的反坦克武器,如106毫米無后座力炮、人工操縱的地面和直升機機載反坦克飛彈系統。
1968年XBGM-71A飛彈進行了首次發射,1969年列裝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1970年開始進入部隊,1972年4月開始在越南經受實戰檢驗。據美國專家評估,檢驗表明非常成功。在一次戰鬥中,“陶”式反坦克飛彈摧毀了2輛越南ПТ-76坦克。我們發現,輕型坦克不是評估反坦克飛彈系統效能的最好指標,因為大口徑機槍也能洞穿其裝甲。反坦克飛彈是從裝備新系統的發射裝置的UH-1B“易洛魁人”直升機上發射的。據美國軍方稱,到1972年5月底美軍撤離越南以前,“陶”式反坦克飛彈一共摧毀24輛越南坦克,但沒有說明坦克型號。同時,最早的“陶”式反坦克飛彈型號也落入了蘇聯人手中,蘇聯設計師對其進行了研究和試驗。美國設計師採用了某種獨創方案,但圖拉(蘇聯城市)的武器設計師在主要技術思想上超過了其大洋對岸的同行。與“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類似的蘇聯“競賽”9K113反坦克飛彈系統射程比前者遠250米,而重量僅為其40%,其他性能實際上是相同的。
“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從列裝開始經過多次改進,並一直在美軍和進口國軍隊中服役。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標槍”反坦克飛彈系統作戰使用過程中發現一系列缺點後,拒絕替換“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並繼續使用改進型“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
據美軍稱,經過12000多次試驗、教練和戰鬥發射的檢驗,“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的可靠性超過93%。
“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用於消滅距離3750米以內的主戰坦克和裝甲車輛。它既可便攜,也可以部署在戰車和直升機上。便攜型採用三角架發射裝置。制導系統為有線半自動指令制導,射程65-3750米。
“陶”式反坦克飛彈採用固體燃料起飛發動機和巡航發動機(位於彈體中部,有兩個噴嘴)。通過兩條導線傳遞控制指令,電子組件位於巡航發動機和直徑127毫米的聚能戰鬥部之間。
飛彈在飛行過程中藉助於安裝在彈體尾部的氣動舵操縱。
晝間光學單筒瞄準具放大倍數13倍,視場7度。夜間使用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AN/TAS-4A熱成像瞄準具。
21世紀初,DRS技術公司對AN/TAS-4A熱成像瞄準具稍微進行了改進。改進型瞄準具保留了制式光學設備、系統和操縱員接口,但視場更大,探測距離更遠,這是得益於在瞄準具中安裝了新型光感受矩陣和安靜、可靠的低溫冷卻裝置。
在“陶”式反坦克飛彈將近40年的發展過程中,公司研製了以下型別:裝裝備BGM-71C飛彈的“I陶”,裝備BGM-71D飛彈的“陶2”,裝備BGM-71E飛彈的“陶2A”和裝備BGM-71F飛彈的“陶2B”。此外,該公司還為系統研製了裝有反掩體戰鬥部的BLAAM飛彈。
“I陶”反坦克飛彈系統
1981年列裝美國陸軍。這種改進型的的特點是採用了直徑127毫米的改進型戰鬥部,戰鬥部裝有突出的雙段錐體以最佳化爆炸中心——從BGM-71A反坦克飛彈戰鬥部的116毫米增加到BGM-71C飛彈戰鬥部的432毫米。因此,穿甲能力從620毫米提高到750毫米。但兩種戰鬥部在尺寸和重量上沒有區別,可以互換。
“陶2”反坦克飛彈系統
1983年列裝美國陸軍。其與制式系統的區別在於採用了改進型“陶2”飛彈、發射裝置和瞄準具。其BGM-71D飛彈裝備了威力更大的裝有突出的三段錐體的152毫米戰鬥部。由於戰鬥部直徑增加,炸藥重量從2.4公斤增加到3.63公斤,爆炸中心達到560毫米,新飛彈戰鬥部的穿甲能力達到920毫米(均質裝甲)。
為了補償飛彈總重量的增加和確保最大射程3750米不變,採用了功率更大、使用1個高能雙基推進劑藥柱的微煙巡航發動機。同時巡航發動機的總衝量增加約30%。
為了提高飛彈的抗干擾性,在氙紅外曳光管對面(沿直徑)採用了補充紅外輻射源。
除了改進飛彈外,“陶2”反坦克飛彈系統還對瞄準系統進行了修改,裝備了AN/UAS-12A/C熱成像瞄準具和數字電子控制系統。藉助於該設備能夠處理接收的信息,選擇跟蹤信號(光學或熱成像)。地面控制設備還包括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數字微處理器,它可以在飛彈發射前根據已經變化的作戰情況重新編程。
“陶2”反坦克飛彈的發射裝置可用於發射所有的反坦克飛彈型號。在發射時自動確定其型號,並在制導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校正。
“陶2”反坦克飛彈系統戰勤班由4人組成,但系統各部分封裝攜行時需要7人。
“陶2A”反坦克飛彈系統
1987年列裝美國陸軍。其與以前各型別的主要區別在於其飛彈採用了串聯戰鬥部。
BGM-71E飛彈的串聯戰鬥部由美國陸軍武器研究開發中心和休伊飛彈系統公司聯合研製。它由安裝在伸縮錐體裡的直徑38毫米小型先導聚能裝藥和“陶2”系統BGM-71E飛彈的主聚能裝藥組成,後者採用了雙錐度(42度/30度)聚能漏斗,從而確保其具有一定的穿透複合裝甲和爆炸反應裝甲的能力。
為起爆先導裝藥的引信,採用了碰撞式接觸器,在主裝藥起爆之前有時間延遲。在開發串聯戰鬥部構想時,研製者用了幾年的時間演練準確的裝藥爆炸順序。先導裝藥在飛彈重量中只占300克多一點,但對其射程的影響很大。
從1988年起在瑞士組織了“陶2”系統所用飛彈的許可證生產。但是瑞士生產的飛彈採用了自己研製的戰鬥部,該飛彈代號為“陶WH96”。其與BGM-71E飛彈戰鬥部的區別在於,前者有2個先導裝藥,置於伸縮錐體中,主裝藥長度較短。瑞士產飛彈的戰鬥部為每個先導裝藥和主裝藥採用了3個獨立的執行保險機構。
“陶2B”反坦克飛彈系統
1990年開始裝備美國陸軍。該系統是美國第一種用飛彈自上而下摧毀目標的反坦克飛彈系統。飛彈制導方式仍為半自動指令線導。戰鬥部由美國航空噴氣公司研製。
BGM-71F飛彈的戰鬥部裝有2份直徑127毫米的側戰裝藥,它爆炸時向下生成穿甲殺傷體(非觸炸引信)。其非觸炸複合引信包括光學和磁性感測器及雷射測高儀。光學感測器根據目標外形探測目標。磁性感測器會對一定重量的金屬做出反應。雷射測高儀在飛彈飛過目標上空時向戰鬥部發出爆炸信號。
飛彈橫向穩定,因此戰鬥部裝藥的作用方向垂直向下。同時,第二份裝藥沿垂直方向向後偏5度40秒。在飛彈飛到目標上空的時候,戰鬥部開始工作,產生飛向目標頂部的2個自生的穿甲殺傷體。兩元戰鬥部提高了對目標的毀傷機率。BGM-71F飛彈戰鬥部穿甲能力沒有透露。
2003年,“陶2B”反坦克飛彈系統在伊拉克戰爭中首次接受了實戰檢驗。當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戰鬥中對伊拉克方面運輸人員和裝備的輕型卡車使用了“陶2B”反坦克飛彈系統。但“陶2B”反坦克飛彈系統在伊拉克的第一次使用無功而返,原因是對目標中心的瞄準點選擇錯誤,結果導致自生的穿甲殺傷體在飛過目標之後才爆炸。飛彈操縱員一開始推測是BGM-71F飛彈飛得太高,非觸炸複合引信的感測器不能識別目標。後來專家注意到,“掠食者”近程反坦克飛彈系統也存在這一問題。對BGM-71F反坦克飛彈作戰使用的分析表明,感測器沒有問題,而是需要修改瞄準點,即在目標中心以下選擇瞄準點。在修改瞄準點後,BGM-71F飛彈取得了良好的使用結果,這樣就不需要對系統的軟體進行修改。
採用BLAAM飛彈的“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
休伊飛彈系統公司從1996年起開始為“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研製多用途飛彈——BLAAM(Bunkes Light Armor And Masonry)。該飛彈用於摧毀掩體、輕型裝甲車和建築物。該飛彈的研製受到美國軍方新的軍事理論的影響,即認為城市作戰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在快速變化的作戰環境中對反坦克武器的要求不斷提高。該型飛彈2005年開始批量生產。
BLAAM飛彈布局與BGM-71A反坦克飛彈相同。採用了航空噴氣公司按照MPIM/SRAW計畫為“掠食者”近程反坦克飛彈系統研製的戰鬥部。同時,該型戰鬥部採用了俄羅斯“玄武岩”國家科學生產企業研製的RMG多用途推進榴彈戰鬥部的作用模式和原理。
BLAAM戰鬥部有2份裝藥——聚能裝藥和殺傷裝藥。聚能裝藥用於在掩體或樓房牆壁上炸出窟窿,第二份裝藥是榴彈,它通過窟窿鑽進掩體並在裡面爆炸,以爆炸波和破片殺傷裡面的敵人有生力量。BLAAM飛彈長1173毫米,重27.8公斤。
按照美國陸軍的意圖,應通過修整庫存的約5000枚BGM-71A飛彈來大規模生產BLAAM飛彈。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新飛彈生產成本(約2930萬美元)。
“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的運載平台
前面已經說過,各型“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即可以攜行,也可以用地面和空中運輸工具搭載。地面自行式運載工具包括:M901-“I陶”坦克殲擊車(美國),M2步兵戰車和M3“布雷德利”裝甲輸送車(美國),M151多用途輕型吉普車(美國),“美洲豹”步兵戰車(德國),“風暴”步兵戰車(英國),M998 HMMWV多用途汽車(美國),M113裝甲輸送車(丹麥和美國,裝於車體或升降平台),“鋸脂鯉III”裝甲輸送車(瑞士,裝於車體;丹麥和美國,裝於ETS升降平台)等。空中運載工具包括以下直升機:AH-1S“眼鏡蛇陶”(美國),UH-1N“易洛魁人”(美國),貝爾206-L1“德克薩斯漫遊者”(美國),休伊500MD“防禦者”H76 和S76M(美國),Bo105C(德國),“山貓”(英國),“阿古斯塔”AS109和AS129(義大利),“小羚羊”,“海豚”,“松鼠2”(以上法國)等。
在地面運載工具上部署“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的技術思維的最新潮流是將系統安裝在升降平台上,從而使其在作戰使用中具有一系列優勢。代號為ETS(Elevated TOW Systems)的升降平台由美國防務系統業務公司和丹麥E Falck Schmidt A/S公司聯合研製。用於安裝在履帶式和輪式裝甲車輛上。第一件試驗樣品安裝在丹麥軍隊的M113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底盤上,後來安裝在“鋸脂鯉III”輪式裝甲輸送車上。
ETS系統包括:安裝在升降平台上的戰鬥組件;車長和操縱員顯示器;電力驅動裝置;自主電源;備份手動驅動裝置;“陶”式反坦克飛彈補充彈藥基數;通信與導航系統。系統總重量約2500公斤(不含彈藥基數)。
戰鬥組件包括:雙聯裝發射裝置(2×2枚飛彈);裝有結合了10倍光學瞄準具、第二代熱像儀、廣角電視攝像機和雷射測距儀(作用距離達10公里)搜尋-瞄準系統的穩定容器。系統驅動裝置在運載平台發動機關閉的情況下使用自主電源(蓄電池)能不間斷工作6小時。
安裝在升降桅桿上的戰鬥組件可升高距地面6.5米。這為隱蔽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褶皺提供了可能。戰鬥組件升至最大高度需時6-7秒,降低用時更短。
配備ETS系統的戰車的戰勤班由3人組成:車長、駕駛員和操縱員,他們在裝甲輸送車車體內工作,完全由裝甲保護。
除了處於戰鬥狀態的4枚“陶”式反坦克飛彈以外,在裝甲輸送車車體後部的運輸發射容器內還有16枚飛彈(“鋸脂鯉III”裝甲輸送車底盤上是8枚)。
ETS系統可以發射“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任何類型的飛彈,包括BGM-71E和BGM-71F。
裝備新發射裝置後ETS系統可混合使用各種“陶”式反坦克飛彈。飛彈系統能根據所選飛彈類型自動調整。
據國外媒體報導,丹麥軍隊領導人計畫購買多達120套ETS系統。丹麥軍隊有140套“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其中56套安裝在M113裝甲輸送車上。
“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的完善還在繼續。裝備陸軍的系統採用雷聲公司研製和批量生產的ITAS(Improved Target Acquisition System)改進型目標探測系統。ITAS系統為陸基“陶2”反坦克飛彈系統的和安裝在M998 HMMWV汽車上的發射裝置所採用。ITAS系統包括AN/TSS-12目標探測組件、改進型制導導線搖架、改進型火控系統和電源。
AN/TSS-12目標探測組件包括第二代複合熱成像瞄準具(晝間光學通道與夜間熱成像通道相結合)、雷射測距儀、飛彈曳光管跟蹤裝置、瞄準具晝間通道光學系統和瞄準具自動調準裝置。
改進型制導導線搖架與制式搖架相比驅動裝置操縱把手更符合人體工學,在垂直瞄準驅動裝置中使用了制動裝置,能提高飛彈瞄準精度。
改進型火控系統配備目標跟蹤裝置,前者根據開放式原則設計,便於在未來進行改進。火控系統組成中還包括練習器裝置和內部檢測裝置。
ITAS系統能在任何條件下發現和識別目標,作用距離是TAS-4/UAS-12制式瞄準具的兩倍。裝有ITAS系統的“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的的價格約為51.9萬美元。
目前正在對系統的飛彈進行完善。例如,為了提高抗干擾能力,在飛彈和瞄準綜合系統上加裝了紫外線跟蹤通道,從而能對裝備“窗簾”型光電壓制綜合系統的坦克和步兵戰車進行射擊。
自從“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列裝以來,僅美國就生產了超過50枚各型別的反坦克飛彈。這種飛彈已經停止向美軍供應,僅用於出口。
在最近的將近20年裡,美國為替代“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而展開一系列未來反坦克飛彈系統研發計畫,但都由於經費和技術原因而在研製階段就停止了,並越來越傾向於研製現役系統的改型,而不是全新系統。同時,美國陸軍的“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正在逐步退役。按照以前的計畫,最後一枚“陶”式反坦克飛彈應於2010年前退役。但是,由於接替“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的新系統遲遲未能問世,決定將其使用期限延長至2012年左右。
美軍還將繼續使用現有的“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據美國陸軍官方代表稱,美陸軍司令部正在研究一些替代方案,包括現役“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延行計畫或研製“標槍”增程型反坦克飛彈。
此外,雷聲公司制定了射程更遠、飛行速度更快的“陶-2A”和“陶-2B”反坦克飛彈方案,這將提高操縱員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美國已經對增程型“陶”式飛彈成功地進行了靶場測試。這些飛彈用於傳輸控制指令的導線加長,對彈體和頭部整流罩進行了修整。但最大射程增加了多少沒有透露。據雷聲公司的代表稱,試驗數據證明“陶-2A”和“陶-2B”反坦克飛彈經改進射程增加了,同時其戰鬥威力沒有變化。在改進型反坦克飛彈列裝美軍後,“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很可能還要在美軍中再服役若干年。
“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裝備世界41個國家的陸軍。英國、日本、瑞士、巴基斯坦、埃及正在按許可證進行生產。伊朗和中國也在生產“陶”式反坦克飛彈系統,但為其另外取了名字。
其他研製
為對付蘇聯及華約國家裝備的新型坦克,美國休斯飛機公司於1978年開始進行陶式飛彈的改進工作。1979年國陸軍同意分兩步進行的改進方案。第一階段主要是提高戰鬥部威力,改進後的飛彈定名為改陶(BGM-71C)。
繼陶-2之後,相繼出現了陶-2A型(BGM-71E)、陶-2B型、陶-2D型和陶-2N,已發展成反坦克飛彈武器系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