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河鎮

陶家河鎮

陶家河鎮是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原名:詹家河鄉)位於鄂皖兩省三縣(英山岳西霍山)交界處的大別山腹地,是紅25軍在此戰鬥並由此北上長征之地,平均海拔650米,版圖面積85平方公里,現轄12個村,92個小組,1.04萬人。境內風景優美,擁有著名景點:桃花沖詹家河水庫紅二十八軍烈士紀念碑大同尖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位置,地理環境,土壤,氣候,經濟發展,藥材種植,藥材基地,文化教育,自然資源,旅遊景點,

建制沿革

1949年至1958年屬草盤區,
1959年為詹河管理區。
1962年建詹河公社。
1987年建詹家河鄉。
1996年,面積63.8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詹家河、嚴家坳、塔耳崗、樺樹溝、長嶺崗、英太寨、陶家河、高家沖、夏家河、閔家畈10個行政村。
2001年改為陶家河鄉,並劃入原土門河鄉的胡家塆、楊家河2個行政村。
2004年,鄉政府駐陶家河,人口10378人,面積74.6平方千米。
2014年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陶家河位於大別山南麓,湖北省英山縣的東北部,東南與安徽省安慶市的岳西縣交界;北與安徽省六安市的霍山縣相鄰;西與本縣的楊柳鎮、草盤鎮接壤,自古便是商賈雲集之地,素有“高山小漢口”之稱。距英山縣城東北約50公里。

地理環境

這裡海拔在550米-1100米之間,境內土地肥沃,山清水秀,群峰連綿,風景秀美。其氣候特徵是季風顯著,雨量適中,冬冷夏熱,四季分明。

土壤

草盤地鎮境內地殼以大別山古老變質岩和侵入岩組成,土壤母質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全縣共有五大土類,十一個亞類,二十三個土屬,八十九個土種。其中黃棕壤占總面積的86.97%,水稻土占總面積的12.29%,其他土類共占0.74%。

氣候

草盤地鎮屬長江中下游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全縣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有災
害。全鎮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存在明顯的垂直差異。全縣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氣溫降低0.53℃,無霜期縮短3.5天。年平均氣溫16.4℃,1月平均氣溫3.6℃,7月平均氣溫28.5℃。全縣極端最低氣溫—13.5℃,極端最高溫度42.0℃。全縣全年平均無霜期241天,平均初霜日11月14日。
全鎮年平均降水量達到1403毫米,東北部的桃花沖年平均降水量達到1533毫米。另外,全縣的降水量的年際變化也較大,年降水量的70%集中與4—8月。其中:春季占29.8%,夏季占45.1%,秋季占16.2%,冬季占8.9%全縣年平均降雨日133.1個,暴雨日5.1個全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66.1小時,80%的年份大於等於1892.7小時。其中全縣四季輻射量分別為:春季26.2%,夏季35.2%,秋季22.8%,冬季15.8%。

經濟發展

藥材種植

英山縣陶家河鄉念山經,唱藥戲,全力打造大別山藥材產業大鄉。2008年全鄉藥材面積達到3.5萬畝,實現藥材收入3200萬元,人平藥材收入315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5%以上。
陶家河鄉地處大別山深處,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日照分明,為各類中藥材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中藥材遠銷海內外,久負盛名。近年來,陶家河鄉黨委、政府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依託山區資源優勢,帶領全鄉人民建基地、興科技、深加工、拓市場,大力發展大別山地道中藥材,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依靠藥材產業富鄉、富村、富民特色之路。
連片開發上規模。每村都建1個50畝以上的連片基地,每個小組建20畝以上連片基地,著力抓好1000畝占嚴和400畝陶英兩大藥材產業帶建設,建設蒼朮、柴胡、當歸、天麻、茯苓、葛根產業帶,成為全鄉產業建設新亮點。
培植專業合作社。組建英山縣宏業中藥材合作社,有理事24個,技術聯絡員62個,社員828人,藥材小組長70人,網路藥農5000多戶,基地2萬多畝,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1200萬元。
科技發展興藥業。在藥材品種上,叫響當家品種(蒼朮、柴胡、茯苓),大力發展新品種,引進魚腥草、野菊花等5個新品種,全鄉藥材形成草本、木本、菌類三大系列135個品種,去冬今春以來,已舉辦培訓班兩期,分村培訓12次,聘任了20名技術聯絡員,受訓人員2416人,印發技術資料7200多份。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培訓藥農,重點推廣“藥物浸種、測土施肥、黑膜覆蓋”等技術,通過培訓,每位藥農掌握了比較過硬的藥材生產技術。在英太寨試驗空中木本藥、地面草本藥、地下菌類藥的立體種植模式,目前已獲得成功,畝平收入2萬多元。

藥材基地

陶家河鄉位於大別山東南麓,適宜真菌茯苓生長發育。距英山縣城東北約50公里處,為馳名中外的“英字牌茯苓”傳統產區。該鄉遠離城市,無工業生產,空氣、水質、土壤無污染,處於全國茯苓藥材最佳產區。同時淘家河鄉茯苓栽培歷史悠久,藥材地道品質優良。該鄉為全國茯苓地道藥材產區之一,據《英山縣誌》考證,有500多年人工栽培歷史。除供應國內市場外,尚遠銷日本及東南亞諸國。近年來,本鄉平均年種植40多萬窖,年產量50多萬公斤(500多噸),仍為英山縣、湖北省乃至全國的主要產區。產品規格齊全,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的各種需要。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實施“做山場文章,念藥材真經”的戰略,勤勞樸實的山民經過幾年的大力發展,目前已形成以天麻、靈芝、茯苓為主的菌類,杜仲、銀杏、厚朴為主的木本類,以蒼朮、桔梗、丹參為主的草本類,三大類別常用中藥近80個品種,同時幾百餘種野生動植物藥材在境內均有不同數量的分布,以其野生、純天然而深受客商的青睞。
藥香蝶自來。武漢健民製藥集團、北京同仁堂等一些國內外知名企業,多次來陶河考察,並將陶河定為他們的原料生產車間;湖北省中藥學院占亞華教授課題組與中日湖村公司將這裡作為蒼朮規範化(GAP)生產基地,湖北省中藥研究院王克勤教授,在這裡建立大別山茯苓研究中心,與陶河人共同探討開發。陶河的藥材產業同樣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肯定,原黃岡市市委書記,現任湖北省副省長劉友凡同志多次來陶河調研,並題詞“古人十年磨一劍,陶河十年興一業,精神可貴,經驗可學”,並將陶河這一產業視為“陶河現象”,在全市推廣。

文化教育

陶家河鄉中國小
英山縣陶家河鄉初級中學
英山縣陶家河鄉占家河國小
英山縣陶家河鄉塔耳崗村國小
英山縣陶家河鄉樺樹溝村國小
英山縣陶家河鄉長嶺崗村國小
英山縣陶家河鄉閔畈村國小
陶家河中學是是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陶家河鄉的一所公辦全日制初級中學。位於鄂皖邊陲,座落在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十五軍陶家河革命根據地紀念碑下。其前身是1965年創辦的占河中學,歷經三次遷址,於1990年才定址陶河,是陶家河鄉唯一的一所初級中學。現有專任教師14人,6個教學班,學生246人。陶河中學的校園總面積為9956平方米,校舍面積3789平方米,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1235平方米、行政辦公用房260平方米、生活用房2294平方米。2011年新建成的學生宿舍樓已投入使用。在校舍面積中危房面積為1019平方米。陶河中學服務於陶家河鄉十二個行政村。現有專任教師14人,6個教學班,學生246人。
陶河中學的校園總面積為9956平方米,校舍面積3789平方米,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1235平方米、行政辦公用房260平方米、生活用房2294平方米。2011年新建成的學生宿舍樓已投入使用。在校舍面積中危房面積為1019平方米。學校還建有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物理實驗室和生化實驗室等。學校在教育局的親切關懷和直接領導下,正準備逐年對校園進行標準化建設。在十二五規劃內,我校將建設成一個標準化、現代化的校園。

自然資源

(一)特色產業優勢。我們陶家河鄉是全縣唯一的藥材生產專業鄉,全鄉現有草本、木本、菌類三大類120多個品種藥材2.5萬畝,連片50畝以上基地10塊以上,藥材專業村11個,年藥材收入5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37%來自藥材生產,大部分藥材如葛根、天麻、瓜蔞等品種都已經開發成優良暢銷的旅遊產品。
(二)紅色旅遊資源豐富。紅二十五軍在陶家河鄉北上長征,保留了許多革命遺址,流傳著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在陶家河村高家畈,建有紅25軍紀念碑和紀念館,向東300米,有紅軍塘遺址;向南1公里,有徐海東軍部遺址;向西6公里有牛背脊骨山紅軍戰場遺址;向北8公里,有紅軍湖、紅軍醫院等多處遺址。每年,都有許多單位慕名而來,瞻仰革命遺址遺蹟,這裡,已成為鄂東地區重要的傳統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三)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我們陶家河鄉山場面積大,山林茂密,山川秀美,森林覆蓋率達到75%以上,平均海拔650米,夏季平均氣溫比城關地區低5底以上,是休閒避暑的聖地,境內有全縣第二大人工湖——占河水庫,桂枝生態園,有全縣不可多見的樹形優美的羅漢松,畢升大峽谷、夏河谷有“私錢洞”“獅龜鬥法”“佛手岩”等30多處自然景點,鎮區湖北大道有千年古茶樹,盛開的茶花深紅、粉紅等七彩顏色,豐富的生態資源使我們陶家河鄉是一個“宜居、宜游、宜商、宜創業”的生態文明型、環境友好型的鄉鎮。

旅遊景點

桃花沖
桃花沖地處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東北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公園總面積4.28萬畝,海拔600——1698.7米,大別山第二峰大同尖就坐落境內。公園平均海拔1205米,桃花沖森林公園地處長江經濟帶中心,距武漢210公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二條主幹線西接318國道,東接105國道,南臨英浠二級公路,東通淮海,控扼吳楚,界連皖鄂,水派江淮,與安徽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鷂落坪為鄰。
陶家河鎮
桃花沖森林公園地理位置險要,自然景觀雄奇。境內崇山峻岭,綿延起伏,古木奇花,色染層巒,碧潭珠市,山澗溪水,穿岩鑿壁,飛瀑疊疊,尉為奇觀。嶙峋怪石,奇岩俏壁,雲繚霧繞,巧奪天工。獨特的地理位置,神奇的地形地貌,構成了極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大同尖海拔16998m,僅次於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公園東近英山第二大人工湖占河水庫,西臨英山第三大人工湖紅花水庫。水庫壩外不遠處即是聞名世界的北宋活字印刷術發明家畢升的故里 和墓地所在地。這裡還曾是紅二十五軍、新四軍五師和劉鄧大軍轉戰大別山的重要根據地。
紅二十八軍烈士紀念碑
紅二十八軍烈士紀念碑位於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東北部AAAA級風景區桃花沖的小旗嶺,建設於1995年碑的南面題寫著“紅二十八軍革命根據地”,北面題寫著“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碑座寫有“大別山英雄賦”。
紀念碑高10米,寬1米。由塔基、大理石護欄、墓碑等組成。同天安門烈士紀念碑樣式。
陶家河鎮
紅二十八軍烈士紀念碑位於AAAA級風景區桃花沖的小旗嶺,建設於1995年碑的南面題寫著“紅二十八軍革命根據地”,北面題寫著“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碑座寫有“大別山英雄賦”。當年在大別山堅持打游擊戰的紅二十八軍在桃花沖和岳西鷂落坪一帶戰鬥,高大挺拔的紀念碑是無數紅軍烈士的英雄集合和不朽化身。
鄂豫皖根據地曾三次成立紅二十八軍。第一次於1933年1月在麻城大畈成立,同年4月編入紅二十五軍;第二次於1933年10月在安徽省金寨縣(當時為立煌縣)南溪成立,次年4月編入紅二十五軍;第三次於1935年2月在安徽省太湖縣涼亭坳組成,1937年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
詹家河水庫
詹家河水庫是湖北省英山縣陶家河鎮詹家河村境內的一座水庫:位於英山東河上游,承雨面積28.7平方公里,總庫容2590萬方。常年平均可養殖水面3000畝。
詹家河水庫建於1971年,水庫正常庫容為210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為42平方千米,海拔為175.3米。地處東經115°36′,北緯31°00′,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養殖和旅遊等綜合利用的水庫。承雨面積28.7km2,總庫容2590萬m3。水庫樞紐工程由主壩、副壩、溢洪道、發電放空洞、灌溉隧洞、電站灌溉渠等組成,主壩全長541m,最大壩高49.5m(從抽槽基面計),壩頂寬6.5m,壩頂高程182.0m,設計壩型為粘土心牆代料壩。距英山縣城41km,僅鄰陶家河河鎮中心。是旅遊,度假的好地方。
大同尖
大同尖大別山第三高峰海拔1698米,位於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桃花沖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與岳西鷂落坪交匯處。大同尖周圍有七七四十九峰環繞,似蓮花吐蕊,桃花開瓣,實為觀音顯聖,引渡金童玉女之地。大別山二峰大同尖,下至公園旅遊接待區左上溝口。在這塊約 600公頃的山林中,有一原始村落二十多戶人家,乃當年紅軍駐紮地;還有巨石坡上百獸園,萬象爭輝栩栩如生。更有原始森林李家寨,面積6000畝的純天然林,終年雲繞霧罩,古樹名木星羅密布,大別山五針松金錢松香果樹、青檀木、天女花鵝掌楸活化石千年古“銀杏”、水杉等近百種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樹種,天麻杜仲、石斛、麝香、靈芝等名貴藥材均在此衍生。眾多珍稀動物,昆蟲舉不勝數,可謂“萬類霜天競自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