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鳴志

陳鳴志

陳鳴志(1946-2011),相聲演員,天津人。 從小喜愛相聲藝術,1953年拜相聲名家於寶林為師,他的表演風格熱烈灑脫,聲情並茂,剛柔相濟,演唱俱佳。晚年與張永久合作,表演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傳統相聲。2011年4月11日上午,陳鳴志去世,享年6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鳴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族
  • 出生日期:1946年
  • 逝世日期:2011年4月11日
  • 職業:相聲演員
  • 代表作品:《大娶親》、《吃月餅》、《吃元宵》、《老老年》
人物生平,陳鳴志,拜師學藝,工廠下放,代表作品,藝術態度,演藝歷程,成就及榮譽,成就,榮譽,身患癌症,病史詳情,去世訊息,悼念大師,

人物生平

陳鳴志

陳鳴志(1946.11-2011.4.11),回族,相聲演員,天津人。天津曲藝界尊稱他“陳九爺”。晚年與張永久合作,表演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傳統相聲。2011年4月11日凌晨4:30在津逝世,享年65歲。

拜師學藝

台上熱情火爆,台下真誠大方的著名相聲演員陳鳴志先生。他7歲從藝,時至今日已經50餘年。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使得陳鳴志相聲和相聲藝術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這還要從他小時候說起。
陳先生幼年的時候,家住在和平區多倫道附近,他有個街坊叫張興漢,是著名相聲藝人馮立鐸的弟子。1953年初的一天,張先生酒醉歸來,對年幼的陳鳴志說:“我教你一段相聲,你願意學嗎?”“願意學呀!”於是張先生就教了一段《四輩》給陳鳴志。
陳先生講話陳先生講話
一個星期之後,張先生把陳鳴志帶到南市,年僅7歲的陳鳴志和相聲前輩李潔塵李伯祥的父親)、郭全寶同台演出了這個節目,老觀眾對這個說相聲的小孩子特別喜愛,對他的節目也非常滿意。那年,陳鳴志第一次登台就順利的贏得了開門紅,這也為他日後從事相聲專業樹立了信心。
不久,他又幸運的遇到了剛從朝鮮慰問演出歸來的於寶林先生,於先生主動收7歲的陳鳴志為徒。此次,陳鳴志正式走上了曲藝之路。拜師儀式上,曲藝老前輩周德山陳士和等勉勵他要好好學藝,爭取早成棟樑。和陳鳴志一起拜師的還有王鳴樓以及張興漢先生的夫人張紫茹。陳鳴志先生除了經常向恩師於寶林先生問藝之外,也得到了張興漢先生的點撥。在張先生的指導下,陳鳴志很快掌握了《打燈謎》、《八扇屏》、《五紅圖》等傳統節目,張興漢先生非常喜歡天資聰穎的陳鳴志,口傳心授,因材施教,從不保守。年少時的陳鳴志就立志要刻苦鑽研相聲藝術,為曲藝事業奮鬥終身。

工廠下放

在工廠下放的時候,他回到家根本睡不著,多年來養成的生活習慣,這時候最為興奮。想起台下觀眾熱切的眼神、如潮的掌聲,陳鳴志幾次難以自控地想要說相聲,又無數次地將這種衝動壓下去。
“我晚上背著包出門去演出,是一種幸福;進到劇場看到陸續湧入的觀眾,是一種驕傲;如果再碰上幾位老觀眾和我打招呼,那就是莫大的享受了。”病中的陳鳴志向記者許下一個諾言,“只要我還能演出,就一定為觀眾服務。”在他的眼中,相聲已經不僅僅是一門手藝、一項技術,而是一種精神寄託。
在工廠下放的二十多年裡,陳鳴志一天也沒有說過相聲,不僅沒有說過,連身邊朝夕相處的工友也根本不知道他原來是個相聲演員。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天津電視台《魚龍百戲》節目請他出山,同事在電視上看到他表演的傳統相聲《戲迷藥方》,才知道:“原來他是個說相聲的!”這么多年不說相聲,對於一個從7歲起就學習相聲到處演出的人來說,不啻一種煎熬。但陳鳴志就是不開口,“我不說相聲是怕給相聲丟臉,因為愛它,所以更不能玷污了它。

代表作品

陳鳴志是位多產的曲藝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選單子》、《地理圖》、《夸住宅》、《洋藥方》《戲迷藥方》、《吃元宵》、《老老年》、《大娶親》、《吃月餅》、《老老年》、《論夢》、《反七口》、《對春聯》、《三字經》、《八扇屏》。2009年整理髮掘的傳統節目《偷娃娃》。

藝術態度

他始終認為,當演員就得賣力氣“都說觀眾是演員的衣食父母,並不是說演員是‘兒子’,而是說對待觀眾必須要有足夠的尊重。只要演出就要賣力氣,不真心對觀眾不會有好的回報。”這是陳鳴志的藝術信條。
“藝術可以通過不斷努力去提高,但德行是演員從一開始就必須做到的。”於是,陳鳴志在台上從不敷衍了事,即使沒有麥克風,在謙祥益那樣的茶樓里,也要保證最後一排的觀眾能聽見他說的相聲。
“記得早年張興漢先生教導我說:沒有涼的換不來熱的,沒有真的換不來飯。現在我越來越理解了這句話。我們這一行賺的是藝術錢,不是糊弄錢,耍奸偷懶是不道德的。”
或許是個性使然,陳鳴志的節目也很“另類”。不僅對節目的語言和字句都挨個斟酌,而且加入自己的觀點。例如傳統相聲《五紅圖》就是陳鳴志成功改造的例子。
“這個段子是個傳統節目,一般是剛學徒的小徒弟和師傅一起說,由師傅來捧哏,一老一少的搭檔產生喜劇效果。相聲行當里稱之為‘溫活’,因為包袱不容易抖響。我就把它改造了一下,‘文活武使’,把那些兒童的話改成大人說的話,再根據現場的情況進行改造,一下就讓這個段子變得不一樣了。”
陳鳴志是出了名的性子直、脾氣大,他對弟子的要求也十分嚴格。“我拿年輕人都當自己的孩子,給他們說‘活’,講門道。我覺得這樣做對得起孩子。我知道自己脾氣最壞,但我相信自己的人緣並不壞。雖然我經常會教訓他們,甚至沒鼻子沒臉地數落他們,但孩子們坐在一起的時候,肯定不會在背後罵我,因為我是真的打心眼裡為了他們好。”陳鳴志說“活”不分內外,只要是小輩的演員向他請教,他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相聲已經毀在我們這一代手裡,”採訪中,陳鳴志屢次語出驚人。所謂的“毀”,他解釋為老一輩的傳統經典沒有充分繼承,在他這一輩人中又由於某些的原因對相聲傳統一知半解,“沒有老的東西,相聲就不是相聲了。相聲離不開基本的套路,無論再怎么創新、改革,它的基本套路不會改變。我要盡我所知,告訴孩子們,如果做到了,就是傳承成功了。”
“我恨‘演’相聲!”這又是陳鳴志的驚人之語。他認為相聲演員應當以“說”為主,而不是以“演”為主。

演藝歷程

2005年5月22日,為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3周年,天津電台文藝台《每日相聲》欄目、天津維高文化藝術經紀有限公司、中國大戲院、《津門曲壇》雜誌社在中國大戲院聯合“津京兩地精品相聲展演”。著名相聲演員陳鳴志與田立禾、范振鈺王文玉佟守本、張永久、及楊威、楊化然父子聯袂登台。
2006年12月31日,衛派相聲晉京大拜年第一場,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演出,由天津市曲藝家協會、天津市民眾藝術館主辦,民族文化宮、北京世紀譽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天津市群星文化體育經紀有限公司承辦。與張永久合演相聲《對春聯》。
2007年1月2日,衛派相聲晉京大拜年第三場,與張永久合演相聲《姥姥年》。
2007年4月16日,劉春慧張文霞為師。拜師儀式完全遵照相聲界的傳統進行,劉春慧向師父張文霞鞠躬、獻禮。拜師儀式上,“引師”陳鳴志、“保師”鄧繼增、“代師”魏文華、王殿英、李志朋分別對張文霞喜收劉春慧表示祝賀,李伯祥尹笑聲等相聲名家也出席了拜師儀式,於佑福回婉華特意從北京趕來祝賀。
2008年2月10日,天津市曲藝家協會主辦的“笑聲融化冰雪愛心企盼平安——天津相聲界賑災義演”在大金台相聲茶館舉行。天津相聲界多位名家齊聚一堂,為南方災區奉獻愛心。演出結束後,天津市曲協和大金台相聲茶館將演出所得和募集到的善款1萬餘元捐獻給天津市紅十字會,委託他們表達對災區人民的一片愛心。趙津生耿伯春陳鳴志、鄧繼增佟守本汪恩祿黃鐵良何德利先後上場為觀眾表演了《鈴鐺譜》、《老老年》、《同仁堂》、《打砂鍋》等相聲段子

成就及榮譽

成就

1958年,陳鳴志參加了天津紅橋區曲藝團,這是一個名家雲集,實力超強的曲藝團體。林紅玉張玉昆廉月儒艷桂榮等都是該團的主要演員。對於喜歡曲藝的陳鳴志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樂園”,更是他練就相聲藝術的大熔爐。在紅橋區曲藝團期間,陳鳴志更多地得益於相聲名家楊少奎先生。每天兩場的演出使陳鳴志先生與張寶如、丁文元、張紫茹等眾多相聲藝人同台獻藝,技藝大增。在楊少奎先生的指導下,陳鳴志陸續演出了《選單子》、《地理圖》、《夸住宅》、《洋藥方》等節目,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與眾多同齡演員相比,陳先生是頗具實力的一個。
正當陳鳴志先生的相聲藝術嶄露頭角之時,文化大革命爆發了。曲藝團被迫解散,曲藝藝術同其他傳統文化一樣,受到了空前的摧殘,相聲藝術也在劫難逃。不單是藝術,即便是人的尊嚴也受到了踐踏。陳先生先是被下放到了紅橋區清潔大隊,後來又轉到工廠。儘管飽受艱苦,但陳先生卻非常樂觀,他堅信早晚有一天,相聲藝術會重見天日,再塑輝煌,民間藝術決不會毀於一旦!
你根本你根本
抱著堅定的相聲復興信念,陳鳴志終於迎來了重返舞台的一天。上世紀90年代,應天津電視台《魚龍百戲》節目編導劉國器先生的邀請,陳鳴志和鄧繼增表演了傳統相聲《戲迷藥方》,時隔20餘載,陳鳴志的相聲依舊,情感依舊,精神依舊。
1999年,陳鳴志參加了恩師於寶林倡導組建的天津市哈哈笑藝術團,後又到眾友相聲藝術團,每周堅持在名流茶館、中華曲苑演出相聲大會。對於久違了相聲大會這種“傳統”形式的老觀眾來說,他們渴望已久,對於從未見過相聲大會這種“全新”形式的新觀眾來說,他們充滿新奇,於是茶館相聲很快收到了社會各界的歡迎和好評,陳鳴志和他的同行們一樣,得到了巨大的鼓舞。特別是大批年輕觀眾的加盟,更是令陳先生震撼而感動。陳鳴志常說:“天津的觀眾太可愛了,天津的觀眾是最負責任的曲藝觀眾,沒有天津觀眾對相聲藝術的呵護,對相聲演員的培養,也就不會有我們的今天,誰要是站在台上不賣力氣,誰就對不起我們的衣食父母,對不起相聲這兩個字。”
雖然闊別舞台多年,但是陳鳴志憑藉紮實的功底和超強的記憶力,很快拾起了“老活”,恢復到了最佳演出狀態。舞台上的陳鳴志精神飽滿,魅力四射,花甲之年,盡顯大將風範。他的表演熱烈灑脫,聲情並茂,剛柔相濟,說唱俱佳。幾年來,先後與鄭福山鄧繼增張永久合作,表演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傳統相聲,如《吃元宵》、《老老年》、《對春聯》等。每次登台,觀眾均報以熱情洋溢的掌聲,其表演風格很受歡迎。一些熱情的網友把陳鳴志的相聲放到了網上,為此陳先生很高興,也很贊成。這對相聲藝術的普及和發展大有好處,從中也能爭取到大量的年青觀眾,繁榮相聲事業。

榮譽

“說”是相聲的四門功課之首,也是相聲藝術同戲劇本質的區別。相聲是老百姓的藝術,演員通過說笑話、講故事與觀眾交流,顯得自然、親切;而“演”就有一種做作的感覺,過於程式化的東西無疑拉遠了台上台下的距離,假如相聲演員重“演”輕“說”,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違反了相聲的規律。陳鳴志不但努力繼承著相聲的傳統,同時也很注重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不斷與時俱進。
陳先生依然很幽默陳先生依然很幽默
陳鳴志為相聲藝術辛勤的耕耘了幾十個春秋,從不知疲倦,他把一生中最寶貴的年華都獻給了自己鐘愛的相聲事業。新世紀,天津茶館相聲的繁榮史上永遠留有陳鳴志的名字——這位充滿激情,始終具有蓬勃活力的相聲勇將。
陳鳴志為人直爽,從不計名利,更不會趨炎附勢,攀龍附鳳。他的人品和他的相聲藝術一樣率直而熱情,豪放而灑脫,陳鳴志常說:一個人活在世上,傲氣不能有,但傲骨卻不能丟,我們站在台上,既要對得起觀眾,更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相聲”這兩個字。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如今,陳鳴志依舊活躍在舞台上,為觀眾服務,為相聲吶喊!

身患癌症

病史詳情

2010年,陳鳴志因查出癌症而被迫告別舞台,生病期間,他與病魔做著頑強的鬥爭。作為深受相聲愛好者推崇的藝術家陳鳴志的病情牽動了廣大相聲愛好者的心,時常有相聲迷來到醫院探望。
陳鳴志陳鳴志
病中的陳鳴志依然同往常一樣關心著相聲,關心著相聲藝術的發展。2010年10月,他帶病參加了《眾友十年》的簽售活動。2011年2月,在謙祥益文苑以及各位同行、友人的幫助下,《陳鳴志相聲文集》編纂成書,成為陳鳴志一生不懈鑽研的相聲藝術的完美總結。
2011年4月11日上午7時,陳先生在津逝世,享年65歲。

去世訊息

2011年4月11日上午,在天津眾多相聲演員更新微博中得知天津相聲表演藝術家陳鳴志今早病逝,享年65歲。不少曲藝界人士轉發訊息,並祝陳九爺一路走好。由於陳鳴志是回族,靈堂布置極其簡易,沒有花圈和輓聯,其遺體被安放在位於小區樓群中央的清真寺。陳鳴志1946年生人。從小喜愛相聲藝術,1953年拜相聲名家於寶林為師,他的表演風格熱烈灑脫,聲情並茂,剛柔相濟,演唱俱佳。對於相聲藝術,陳鳴志有著獨到的理解,他認為相聲演員應當以“說”為主,而不是以“演”為主,在他的相聲段子裡,經常能聽到一些新名詞,常令觀眾耳目一新,產生共鳴。

悼念大師

郭德綱:唉,好人不長壽。願陳先生一路走好,郭德綱德雲社哀悼。
王海(郭德綱經紀人):驚聞陳鳴志先生辭世,心感悲痛!想起當年德雲社剛剛見起色,整個天津相聲界謾罵聲一片,唯有陳先生站出來說:“你們別罵了,至少現在咱們的相聲市場火了,票好賣了。我念郭德綱的好。”願陳鳴志先生一路走好!
趙津生:陳先生,一路走好!
天津相聲演員張楠:陳先生給我說過活,就相當於是給過飯。先生無常的四個小時前我守在先生身邊,看了最後一眼。因為民族禮數不同,先生無常後就不能行禮了,所以當時給先生磕了三個頭,算是對先生的感謝了,我沒什麼遺憾的了。藝久叩拜!
徐德亮:我最早知道陳鳴志先生,是兩千零二年左右去天津聽節目……我對《吃元宵》及這個包袱記憶深刻……後來我又去了一次天津,正趕上的還是這段兒,包袱一樣的準確,一樣的效果絕佳,這次我也記住了這位先生的姓名。
張伯鑫:天津相聲表演藝術家陳鳴志先生今早駕鶴西遊。《吃月餅》《老老年》已成絕唱,九爺一路走好!
郭德綱率德雲社悼念恩人
天津相聲演員張楠在微博中發布了此訊息,不少曲藝界人士轉發訊息,並祝“陳九爺”一路走好。郭德綱在微博中嘆息:“唉,好人不長壽。願陳先生一路走好,郭德綱率德雲社哀悼。”據了解,陳鳴志先生對郭德綱來說,是有恩之人,支持過德雲社。郭德綱經紀人王海聽聞噩耗,震驚與悲痛同時,也透露:“當年德雲社剛剛見起色,整個天津相聲界謾罵聲一片,唯有陳先生站出來說:‘你們別罵了,至少現在咱們的相聲市場火了,票好賣了。我念郭德綱的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