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須隆

陳須隆

陳須隆,1989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學位,1997年和2001年分別獲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2001年進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工作,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員。現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曾留學丹麥(1998-1999年),併到歐安組織(OSCE)秘書處布拉格辦公室(1999年)和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04年)做客座研究,深入研究區域安全合作問題。

第三批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須隆
  • 國籍:中國
  • 職業:副研究員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人物履歷,研究領域,主要著作,學術著作,學術論文,時評文章,

人物履歷

陳須隆,1989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學位
1997年和2001年分別獲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2001年加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綜合室。
自2005年9月至今任國際戰略研究部副主任;
自2006年11月至今為副研究員;
自2007年11月至今被聘為中國聯合國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
2009年被聘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評審專家;
2011年3月成為新成立的中國聯合國研究聯席會議的專家成員。
2004年1月至8月,在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做客座研究。

研究領域

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中國外交、國際戰略、國際安全合作

主要著作

學術著作

1、陳須隆:《區域安全合作之道——歐安會/歐安組織的經驗、模式及其亞太相關性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年8月。
2、《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中聯部主持的黨的“對外信息傳播工程”中“我國基本制度與政策的系列外宣資料”之一,2010年11月出版中英文單行本。
3、陳須隆、鈕波:《華夏復興的契機》,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年3月。

學術論文

1、“2010年中國多邊外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著:《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藍皮書2010/2011年》第三十一章,北京:時事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2、“2009年中國外交綜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著:《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藍皮書2009/2010年》第十八章,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3、“試論中國的‘新戰略對話’”,《國際問題研究》2010年第6期。
4、“和諧世界理念對中國外交的理論意義”,載趙進軍主編:《新中國外交6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
5、“建設和諧世界思想:中國對21世紀國際關係的重大理念貢獻”,載馬振崗主編:《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際環境和對外關係的演變與展望——2008年國際形勢研討會論文集》,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年5月。
6、“中國對多邊外交的高度重視及其主要表現”,載於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著:《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藍皮書2008/2009年》第十八章,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年5月。
7、“中國多邊外交:在非凡年代譜寫新篇章”,2009年2月23日發表於國研所網站。
8、“堅持和發展新安全觀攜手構建和諧亞太”,2008年12月24日發表於本所網站。
9、“建設和諧世界:外交與國際關係理論的重大創新”,郭震遠主編的《建設和諧世界:理論與實踐》第二章,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6月。
10、“多邊外交:展示中國與世界關係歷史性變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著:《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藍皮書2006/2007年》第二十三章,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5月。
11、“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是中國外交戰略思想的發展和創新”,2008年5月9日發表於本所網站。
12、“極地爭奪評析——兼論中國面臨的挑戰及對策”,載馬振崗主編:《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與中國——2007年國際形勢研討會論文集》,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4月。
13、“開展全方位多邊外交,努力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著《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藍皮書2006/2007年》第十八章,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6月。
14、“建設‘和諧世界’的理論思考”(參與),《國際問題研究》2007年第1期。
15、“從‘和諧社會’到‘和諧世界’”,載於《中國社會導刊》2006年第36期。
16、“聯合國改革及其影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著:《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藍皮書2005/2006年》第七章,當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6月。
17、“以新安全觀積極引導國際安全合作發展方向”,見徐堅主編:《國際環境與中國的戰略機遇期》第三章的第四節,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18、“淺論聯合國改革”,《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第3期。
19、“走到岔路口的聯合國:重新審視與變革圖謀”,宋明江主編《世界格局之中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與中國國際問題研究與學術交流基金會,2004年。
20、“試析‘9·11’事件對國際格局的影響”,2002年本所年終論文集論文,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2002國際形勢年鑑》以摘錄形式收入。
21、“國際安全機制”,王傑主編的《國際機制論》第六章,新華出版社,2002年。
22、“歐安會的起源:主意的產生(1954-1969)”,《歐洲》2001年第2期。
23、《歐安會/歐安組織與歐洲安全——區域安全合作的一種經驗分析》,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北京大學,2001年。
24、“核不擴散機制透析——國際安全機制的一個案例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8月。
25、“國際安全機制:定義與分類”,《國際政治研究》2000年第1期。
26、《從冷戰後北約的作用析北約東擴的動因》,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北京大學,1997年。

時評文章

1、‘New Blood Propels Change’/《新安理會與安理會改革前景》 Beijing Review,Vol. 54, No.7 February 17, 2011. / 《北京周報》中文網,2011年3月4日。
2、“慕尼黑安全會議釋放出的信號”,《瞭望》(新聞周刊)2011年2月第6-7期。
3、“美帶冷戰思維‘重返亞洲’”,《瞭望》(新聞周刊)2010年12月第52期。
4、“美國在防擴散問題上‘玩火’”,《瞭望》(新聞周刊)2010年8月第34期。廣為轉載。
5、“‘金磚四國’機制化合作上路”,《瞭望》(新聞周刊)2010年7月第30期。
6、“‘G時代’改觀天下”,《瞭望》(新聞周刊)2010年4月第17期。
7、“核安全峰會的‘美國步調’”,《瞭望》(新聞周刊)2010年4月第14期。廣為轉載。
8、‘New Century, New Prospects’/《核安全峰會催變世界 世界因核而變》,Beijing Review,Vol. 53, No.15, April 15, 2010./ 《北京周報》中文網,2010年4月15日。
9、“在全球性挑戰壓力面前”(與劉友法、董漫遠合著,署名在後),《瞭望》(新聞周刊)2009年12月第50期。
10、“北極通航引發‘深海’暗戰”,《遼寧日報》2009年10月15日A06版。
11、“中國觀點光艷全球四大峰會”,《瞭望》(新聞周刊)2009年9月第39期。
12、“反種族主義世界會議亂相之因”,《瞭望》(新聞周刊)2009年4月第17期。
13、“聯合國決議為何難息加沙戰火”,《瞭望》(新聞周刊)2009年1月第3期。
14、“新一屆聯合國大會的四個看點”,《瞭望》(新聞周刊)2008年9月第38期。
15、“八國集團‘氣候’對話”(特稿),《瞭望》(新聞周刊)2007年第24期。
16、“中國在八國集團峰會對話中展現外交新姿態”,中國網特稿,2007年6月9日。
17、“融入國際社會 發揮獨特作用—簡評中國在聯合國的35年曆程”,《北京周報》2006年10月第42期。
18、“克服門戶之見——評八國峰會機制及其作用”,《北京周報》2006年7月第30期。
19、“‘八國峰會’三大看點”,《瞭望》(新聞周刊)2006年7月第27期。
20、“美日緣何拿會費說事”,《時事報告》(大學生版) 2006年5月第6期。
21、“人權理事會的誕生與中國的作用”,《北京周報》2006年4月第16期。
22、“聯合國機構私營化有風險”,《世界新聞報》2006年2月17日第5版。
23、“中國聲音——中國通過聯合國峰會向世界傳達的重要信息”,《北京周報》2005年9月第48期。
24、“聯合國酷刑專員為何首次訪華”,《世界新聞報》2005年12月6日第3版。
25、“日本‘爭常’新策略難奏效”,《世界新聞報》2005年11月4日第11版。
26、“聯合國首腦峰會三大看點”,《瞭望》(新聞周刊)2005年9月12日第37期。
27、“美國修正案的圖謀”,《瞭望》(新聞周刊)2005年9月12日第37期。
28、“聯合國首腦會議能否成功受多方制約”,中國評論網2005年9月7日。
29、“美國攪局安理會改革”,《世界知識》2005年8月第15期。
30、“中國軍費開支緣何被肆意誇大”,《北京周報》2005年7月第27期。
31、“安理會改革Q&A”,《世界知識》2005年7月第13期。
32、“聚焦聯合國改革:攤牌時刻正在到來”,《半月談》(內部版)2005年7月第7期。
33、“聯合國改革逐步走到攤牌時刻”,《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7月7日第4版。
34、“安理會改革冷眼看”,《世界知識》2005年5月第9期。
35、“《開羅宣言》的歷史真相與國際法效力——紀念《開羅宣言》發表60周年兼駁《開羅宣言》無效論”,《光明日報》2003年11月29日。同時被國內各報廣泛轉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