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敏

陳雲敏

陳雲敏,男,1962年2月出生,浙江溫嶺人。土木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註冊土木工程師(岩土工程)、浙江省特級專家。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浙江大學工學部主任、國家重點學科浙江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雲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溫嶺
  • 出生日期:1962年2月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主要成就: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浙江省特級專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1996,排2;2009,排1;2012,排1)
    指導博士1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科研成果,學術成果,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79年至1989年在浙江大學先後獲建築結構學士學位、結構工程碩士學位和岩土工程博士學位。1993年至1995年在荷蘭Institute of Foundation Verification從事博士後研究。
陳雲敏
2015年12月,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現任浙江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長,軟弱土與環境土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工學部主任。兼任國際期刊《TransportationGeotechnics》-Elsevier主編、《SoilDynamicsandEarthquakeEngineering》等國際期刊編委。
198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1986年獲浙江大學結構工程碩士學位,1989年獲浙江大學岩土工程博士學位,1993-1995年在荷蘭InstituteofFoundationVerification,IFCO從事博士後研究。200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5年入選浙江省首批特級專家。
學術兼職:
1、浙江大學中荷軟弱地基基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2、國家重點學科岩土研究所所長;
3、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與岩土工程分會理事;
4、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土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
5、浙江省力學學會岩土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6、浙江省建築業行業協會常務理事;
7、浙江省地下工程分會副會長;
8、浙江省建設監理分會副會長;
9、《岩土工程學報》編委;
10、高校水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015年12月7日,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主講課程

曾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土木工程概論》、《高等基礎工程學》、《土與結構相互作用》等課程。

研究方向

從事軟弱土靜動力特性及處理技術研究,在軟粘土的靜力和動力特性及地基處理、城市固體廢棄物工程特性及填埋技術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主要貢獻

陳雲敏長期從事軟弱土靜動力固結、降解固結理論和災害防控技術的研究,提出基於軟弱土結構性的地基靜動力固結理論及災變防控方法,滿足了重大工程強地震抗液化處理和沉降高精度控制的需求;建立城市固體廢棄物降解固結理論,提出填埋場設計原理和環境災害防控方法,奠定了“無害化和資源化填埋”的理論基礎。
我國廣泛分布軟弱土,具有很強的結構性,土骨架結構破損造成地基地震液化和過大沉降,對重大工程建設和安全服役構成巨大挑戰。陳雲敏建立了基於結構屈服應力的固結模型及深厚軟土地基沉降控制準則;提出了砂性土初始液化強度的剪下波速表征模型,以及相應的地震液化判別方法和處理技術。上述成果成功套用於電力、交通、建築、海洋等行業的60多項重大工程,包括高烈度區(8.5度)印尼中爪哇電廠地震液化判別和處理(建成後經歷兩次強震考驗)、我國首台百萬千瓦級超臨界火電機組鍋爐基礎工程毫米級差異沉降控制、我國首條深厚軟基高速公路拓寬工程(杭甬)新老路協調變形控制。
填埋是城市固廢的主要處置方式,城市固廢有機質含量高,生化降解產生滲濾液和填埋氣,誘發填埋場滑坡、填埋氣污染空氣和滲濾液污染地下水土三大環境災害。陳雲敏提出了城市固廢降解壓縮本構關係,建立了生化反應、骨架變形、孔隙水運移、孔隙氣運移和溶質遷移耦合作用的降解固結理論。
基於上述理論,結合19年工程實踐,陳雲敏探明了我國填埋場三大環境災害比歐美國家“乾垃圾”填埋場嚴重的根源:我國城市固廢廚餘有機質含量高,骨架降解弱化嚴重、產液量大導致填埋體固結慢。提出了我國“濕垃圾”填埋場設計原理和方法,研發了液氣分離立體導排、高效防污屏障等技術,解決了填埋場環境災害防控難題。該成果成功套用於我國112座大型填埋場的建設和治理,包括我國最高的杭州天子嶺填埋場擴建、填埋量和填埋氣發電量亞洲最大的上海老港填埋場治理,產生了重大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發表學術論文341篇,其中SCI收錄論文99篇、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會刊論文18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5項;主編國家行業標準《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岩土工程技術規範》(CJJ176-2012)。
在研究過程中培養博士36人、碩士50餘人,其中2人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10)和提名論文(2004)。

科研成果

1、1996年,陳雲敏教授參與的項目“地基中瑞利波傳播特性及工程套用。
“地基中瑞利波傳播特性及工程套用”,這項研究成果也是把實驗室開進現場的結果。該成果的第一次開花是在1989年。那一年杭州筧橋機場的跑道突然出現大面積的下陷和開裂。沉降會繼續嗎?裂口會擴大嗎?飛機能起降嗎?一切問題在進行檢修以前都是未知數。然而依照當時的技術,如果要進行檢修,就要對跑道“開膛破肚”挖開來看,這樣一來機場就必須關閉,飛機也得停飛。可是筧橋機場作為杭州唯一的機場,它擔負了杭州所有的民航任務和空軍任務,停航的損失是不是太大了?機場方面進退維谷。是陳雲敏的新技術解決了機場方面的難題,新技術可以在不開挖路面的情況下進行地基測試。就這樣,在飛機照常起降的條件下,經過兩天一夜不合眼的連續測試,對所得的跑道數據進行全面分析,終於找到了機場的“病因”,迅速制定了一套“治療方案”,機場“藥到病除”了。
項目名稱:地基中瑞利波傳播特性及工程套用;獎勵種類:199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人員排名:第二。
2、2009年,陳雲敏教授負責的“結構性軟弱土地基災變控制關鍵技術與工程套用”項目。
該項目針對軟弱土結構性強的特點,基於定量評價和有效控制軟弱土地基從變形發生到失效破壞災變過程的思路,通過實驗裝置的自主研發實現了單元體、物理模型和現場三個尺度災變過程的剪下波速與孔隙比實時監測,揭示了結構性軟弱土的災變規律;首次提出了結構性軟土地基固結理論及基於結構屈服應力的總沉降、工後沉降和循環累積沉降控制準則,研發了深厚結構性軟土樁筏基礎設計方法、路基托板樁處理技術及商業化軟體POGAP,實現了深厚軟基重大工程沉降的有效控制;首次提出了基於初始液化的地震液化剪下波速判別法,研發了控制場地剪下波速的軟弱地基抗液化技術,解決了高烈度區軟弱地基液化判別及抗液化處理的難題。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獲軟體著作權1項。參編和主編國家電力行業和地方技術標準2部,並為2部國家交通行業技術標準提供了重要技術依據。發表學術論文106篇,其中SCI收錄32篇、EI收錄41篇;論文他引318次。
該項目套用於32家單位的60多項重大工程及汶川現場地震液化調查和重建選址,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提高了我國軟弱地基上重大工程服役安全性和防災減災水平。
項目名稱:結構性軟弱土地基災變控制關鍵技術與工程套用;獎勵種類: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完成單位:浙江大學、浙江省電力設計院;完成人員:陳雲敏、陳仁朋、凌道盛、朱瑞燕、周燕國、童建國、朱斌、柯瀚、詹良通、黃博、邊學成、唐曉武、徐曉原。
3、2012年,陳雲敏教授負責的“城市固體廢棄物填埋場環境土力學機理與災害防控關鍵技術及套用”項目。
該項目針對我國城市固廢有機質和含水率顯著高於歐美已開發國家,生化降解強烈,填埋場滲瀝液產量大、水位高,失穩滑坡、滲瀝液滲漏和填埋氣擴散等三大災害防控難度大的特點,該項目建立了填埋場降解-滲流-壓縮耦合作用模型,提出了填埋場滲瀝液產量和填埋氣收集率評估方法,發現並揭示了我國高有機質固廢填埋場特有的滲瀝液三種賦存形式及其誘發填埋場三大災害的機理;研發了基於液氣分離的填埋氣采輸技術、基於全壽命服役的防污屏障技術及填埋場穩定控制與增容技術,解決了我國填埋場三大災害控制及資源化利用關鍵難題。
該項目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軟體著作權2項;發表學術期刊論文88篇,其中SCI收錄33篇,論文他引671次;以該項目創新技術和方法為核心主編了國家行業標準《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岩土工程技術規範》(CJJ176-2012),被認為填補了國內衛生填埋場岩土工程技術空白。該項目實現了填埋場設計由傳統土力學方法到環境土力學方法的轉變,填埋場運營由單純消納城市固廢到高效利用填埋氣和填埋土地的轉變。經鑑定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入選了“十一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優秀成果。
該項目技術在我國112個大型填埋場新建、擴建及未達標治理工程中套用,實現了填埋場失穩滑坡及液氣污染的有效防控,並顯著提高了填埋氣收集率及填埋場單位土地面積填埋量,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推動了行業科技進步。
項目名稱:城市固體廢棄物填埋場環境土力學機理與災害防控關鍵技術及套用;獎勵種類: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單位:浙江大學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完成人員:陳雲敏 詹良通 柯瀚 朱斌 王琦 王艷明 李育超 林偉岸 蘭吉武 劉淑玲。

學術成果

1、《改進的判別砂土液化勢的剪下波速法》柯瀚,陳雲敏,(地震學報,第22卷第69期2000年11月第637-644頁);
2、《城市垃圾填埋體的動力特性及地震回響》陳雲敏 柯 瀚 凌道盛,(土木工程學報,第35卷第3期2002年6月);
3、《城市固體垃圾填埋場地坡穩定分析》陳雲敏,王立忠胡亞元,吳世明,張振營,(土木工程學報,第33卷第3期2000年6月);
4、《控制試樣初始剪下模量的動三軸液化試驗》,黃博,陳雲敏,殷建華,吳世明,(岩土工程學報, 第22卷第6期);
5、《城市垃圾填埋場地震穩定分析及永久位移計算》柯瀚,陳雲敏,凌道盛,溫振統,(地震學報,第23卷第2期2001年3月第204~ 212頁);
6、《Stability and permanent displacements analysis of wasteland during earthquakes》柯瀚,陳雲敏,凌道盛,溫振統,(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14卷第2期2001年5月 第216~224頁);
7、《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沉降分析與計算》 胡敏雲,陳雲敏,(土木工程學報,第34卷第6期2001年12月);
8、《考慮相互作用的樁筏基礎簡化分析法》陳雲敏,陳仁朋,凌道盛,(岩土工程學報, 第23卷第6期2001年11月);
9、《打樁過程中樁的橫向振動分析》陳雲敏,陳仁朋,朱斌,(振動工程學報,第14 卷第2 期第14 卷第2 期);
10、《基於動三軸試驗的現場液化判別剪下波速法》黃博, 陳雲敏 , 殷建華, 吳世明,(水利學報,第10期2002年10月);
1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固液氣耦合一維固結模型》陳雲敏  謝焰  詹良通,(岩土工程學報,第28卷 第2期 第2006年第184-190頁)。

獲獎記錄

陳雲敏教授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兩項教學成果分別獲浙江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
主要榮譽:
1、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2、1996年列入浙江省首屆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計畫;
3、1996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
4、1998年列入“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
5、1997年獲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獎;
6、1997年獲第五屆浙江省青年科技獎;
7、1998年獲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8、1999年被評為“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9、2000年被評為“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