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嫻

陳雪嫻

陳雪嫻,女,1929年生,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雪嫻
  • 國籍:中國
  • 職業: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 代表作品:合編專著有《組織學與胚胎學》、《婦產科內分泌學》
  • 性別:女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1947年畢業。1951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生物系。1953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高級師資班組織胚胎學專業,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市委委員。天津市第八、九屆政協委員,天津市和平區第十一、十二屆人大代表。廣東省新會人。

研究方向

多年來主要從事組織學、胚胎學的科研工作。

主要貢獻

教學效果顯著,為本專業培養了一批堅實力量。1998年-2004年擔任學校教學督導組成員。
科研方面長期致力於缺碘性疾病的形態學研究,尤其是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形態學研究,主持了缺碘性動物模型的培育和發病機理的形態學研究,在硫脲類藥物複製甲狀腺功能低下動物模型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甲狀腺功能低下時垂體生長激素細胞的變化與甲狀腺功能的聯繫, 在對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甲狀腺腫高發區動物的調查中,首先發現病區的綿羊、雞也可患有甲狀腺腫,在病區現場培育了13代小鼠甲狀腺腫與克汀病動物模型,利用光鏡、組織化學、電鏡研究了各代小鼠甲狀腺、大腦、小腦的變化,在甲狀腺疾病與免疫的聯繫提供了一些形態學依據,在研究腦發育過程中,首先提出動物除在腦發育的臨界期缺碘會造成腦發育障礙外,在低碘區長期飼養的成鼠,也會造成腦發育的落後,但不如胚胎臨界期缺碘的動物嚴重。這些對低碘地區克汀病或類克汀病的防治以及改進病區人民的素質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胎羊切除甲狀腺後的形態學研究中,闡明了甲狀腺激素與中樞神經系統的關係:甲狀腺激素對腦發育的影響。在實驗室低碘克汀病大鼠模型的研究中,全面系統地研究了碘對大鼠下丘、小腦、大腦、垂體、甲狀腺、骨骼和內耳以及免息系統(包括胸腺、脾臟)的影響,揭示了缺碘性疾病的發病機理, 為該病的診斷、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形態學依據。
1980年以來發表論文40餘篇,合編專著有《組織學與胚胎學》、《婦產科內分泌學》,培養碩士研究生13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