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君

陳鐵君

陳鐵君(1917年-1961年6月23日),浙江平陽人。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浙南獨立團團長,閩浙軍區、閩浙抗日游擊總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堅持了閩浙邊三年游擊戰爭。1939年後,任新四軍軍部科長、福建軍區副參謀長等職。參加了淮海、渡江、福州等戰役。1952年後,歷任中央軍委訓練部處長、副局長,訓練總監部計畫監察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鐵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平陽縣
  • 出生日期:1917
  • 逝世日期:1961
  • 職業:軍人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主要成就:二級八一勳章
    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一級解放勳章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投筆從戎,人中豪傑,七七事變,屢建奇功,渡江戰役,

人物生平

一九三四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浙南平陽縣游擊隊隊長,浙南獨立團團長,閩浙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閩浙抗日游擊總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軍部教導隊教員,第二科科長,新四軍第一師二旅副參謀長,新四軍第一縱隊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軍政大學教育長,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副參謀長第七兵團副參謀長,第十兵團兼福建軍區副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軍委訓練部軍事計畫訓練局第一副局長,代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計畫監察部副部長。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陳鐵君,曾用明陳子良。1917年生於浙江平陽縣橋墩五岱山十三畝(今蒼南五鳳鄉)。
1932年,就讀甌海中學,半年後轉讀杭州安定中學。後離隊回鄉。
1933年,考入南京國民黨軍政部學兵隊;冬,到福建任十九路軍翁煦垣部見習排長,不久參加蔡廷鍇發動的“閩變”,失敗後離隊。
陳鐵君陳鐵君
1934年冬回故鄉,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與葉廷鵬等組成武裝隊伍,成立浙南紅軍游擊隊,任隊長。
1936年5月,中共浙南臨時革命委員會成立,任軍事委員。9月,與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會合。冬,與童啟文等領導紅軍游擊隊收繳土匪王世雅武裝;攻打水頭鎮,擊斃區長樓鐘聲;奇襲宜山八岱宮團防局,連續取得三次重大勝利,隊伍發展到百來人。
1937年5月,與吳毓、董啟文代表閩浙邊臨時省委與國民黨閩贛浙皖四省邊區主任公署代表進行第一次和平談判。和談中輟後,在青田境內一次戰鬥中負傷被俘,關押衢州監獄。七七事變後出獄,再次參加與國民黨浙江地方當局第二次和平談判,達成協定。10月,由劉英粟裕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挺進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鐵軍任副隊長兼參謀長
1938年3月,隨游擊總隊赴皖南,編入新四軍,先後擔任教導總隊教員、軍部參謀處偵察副科長。
1941年皖南事變中,戰鬥至彈盡糧絕,最後與民運科長夏征農突圍,歷盡艱辛,3個月後抵達蘇北鹽城,參加新四軍軍部重建工作,任軍部教育科科長。次年,任一師二旅副參謀長、十六旅副參謀長、參謀長。
1942年4月起,分別任新四軍軍部第五科科長、第七科科長,第1師2旅參謀長
1945年,任蘇浙軍區一縱隊、二縱隊參謀長。參加了天目山戰役和華中地區1945年對日軍反攻作戰。
1946年12月,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教育長,次年1月任教育長。1948年8月,任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副參謀長。
1949年2月起,任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副參謀長,第10兵團副參謀長兼福建軍區副參謀長。參加了膠濟路反擊戰,兗州、濟南、淮海、渡江、福州、漳廈戰役。
1952年後調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委員會軍訓部組織計畫處處長,軍訓部軍訓計畫局第一副局長、代局長。
1955年,任訓練總監部計畫和監察部副總長,獲少將軍銜。
1961年6月23日,陳鐵軍將軍病逝於北京。

人物事跡

投筆從戎

陳鐵軍小名陳廷畝,世代務農,他的父親陳朝共雖然是農民出身,但粗通文墨,所以陳鐵軍三兄弟的名字頗具來歷:廷耕、廷隴、廷畝。陳鐵軍排行老么,因天資聰穎,最得父親的喜愛。
當時五岱山有一個頗具名氣的私塾先生陳蘊鄉,他慧眼識才,一看到陳鐵軍,即覺得是可塑之材,於是動員陳鐵軍在他的門下讀書。9歲那年,陳鐵軍接受了啟蒙教育。
陳鐵君陳鐵君
陳鐵軍的父親讓他讀了三年蒙館之後,就通過別人的介紹,把他送到國立江南宜山國小就讀。他的父親準備傾其所有,期望陳鐵軍學有所成,將來考取功名。
1932年,陳鐵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溫州甌海中學,當時甌海中學的教務長對陳鐵軍的過人天資感到十分驚訝,當他了解到陳鐵軍是偏遠貧困山區的農家子弟時,更加賞識不已,半年之後,親自舉薦陳鐵軍轉讀杭州安定中學。
在杭州安定中學,陳鐵軍一邊奮發讀書,一邊在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他目睹國土慘遭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憤慨國民黨當局的消極抵抗,毅然投筆從戎,矢志報效祖國。

人中豪傑

1933年,陳鐵軍報考南京國民黨軍政部學兵隊,面對滿目瘡痍的國土和日寇的猖獗,目睹國民黨的腐敗無能,陳鐵軍深為自己報國無門而鬱鬱寡歡。同年下半年,他終於在革命進步思想的影響下,報考十九路軍軍政教導隊,並很快被任命為十九路軍翁煦垣軍部見習排長。冬天,隨十九路軍在福建開展轟轟烈烈的反蔣抗日運動。被稱為“閩變”的反蔣抗日運動遭到了鎮壓,部隊失散後,陳鐵軍在1934年冬回到了故鄉。那年隆冬,陳鐵軍趁著朦朦夜色,與葉挺鵬、吳毓等浙南遊擊精英們在五岱山秘密匯合,並立即成立了8人組成的武裝隊伍。翌年春天,武裝隊伍逐步擴大,成立了浙南紅軍游擊隊,陳鐵軍從此在浙閩邊區,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活動。
1936年9月,陳鐵軍率領的浙南紅軍游擊隊在平陽山門與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會師。從此,浙南紅軍的游擊戰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陳鐵軍率部開展的襲擊駐北港區署保衛團、襲擊駐八岱宮的宜山團防局壯丁幹部隊等戰役頻傳捷報。

七七事變

1937年5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書記劉英與國民黨閩、浙、皖、贛邊區綏靖公署進行和平談判,因陳鐵軍具備出色的軍事才能和知識涵養,被任命為和談代表。7日,在平陽山門疇溪與國民黨舉行首輪和平談判中,陳鐵軍與國民黨綏靖公署主任劉建緒進行了正面“交鋒”。通過談判,陳鐵軍以敏銳的洞察力當場識破了國民黨代表企圖通過談判達到“收編”和把“政工人員集中到南京受訓”的陰謀。這次談判,終告失敗。
和平談判一個月後,陳鐵軍在輾轉戰鬥的青田戰役中受傷被俘。國民黨知道他是和談代表,不敢貿然下手,將他解往衢州綏靖公署關押。“七七”事變後,國民黨綏靖公署主任劉建緒的部隊陸續調往淞滬前錢。7月25日,劉建緒將陳鐵軍釋放,並親自給劉英和時任閩浙贛省委書記關英、閩北特委書記黃道寫信,交陳鐵軍帶回,表示願意與紅軍舉行和平談判,聯合抗日,又將賀龍於前次談判前勸諭劉建緒的信也交給省委,以表示誠意。
8月24日,劉英委派陳鐵軍、吳毓黃耕夫與國民黨代表在溫州申江旅館舉行第二次談判,陳鐵軍以犀利的話鋒痛陳利弊,終於達成談判協定。9月15日,陳鐵軍又受命前往山門西山村參加最後一次談判,通過一天一夜的唇槍舌戰,終於獲得成功,使兩黨達成一致抗日的共識。

屢建奇功

陳鐵軍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得到了紅軍總部的重視。國共合作後,紅軍挺進師和閩浙邊紅軍游擊隊改稱為“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粟裕任司令員,陳鐵軍被任命為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1938年3月18日,粟裕、陳鐵軍奉命率領500多名戰士從北港山門出發,開赴皖南抗日前線。經過一個多月艱難跋涉到達皖南新四軍軍部後,陳鐵軍被任命為新四軍教導總隊教員、軍部參謀處偵察科副科長。在皖南事變戰鬥中,他沉著指揮,與敵人鏖戰了三天三夜,最後,由於彈盡糧絕,他才率部突圍。三個月後,他才與戰鬥中失散的新四軍戰士一起,歷盡艱辛抵達蘇北鹽城
這時,新四軍舊部的重建重任又落到陳鐵軍的肩上,他擔任軍部教育科科長。半年後,組織考慮到他具有突出的軍事才幹,任命他為新四軍一師一縱隊參謀長

渡江戰役

1941年冬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時,時任十六旅參謀長的陳鐵軍在渡江戰役中屢建奇功。他一邊參加實戰指揮,一邊深入研究戰略戰術。儘管戎馬倥傯,但他仍堅持在殘酷的戰鬥環境下,撰寫戰術總結報告。
1943年,他終於在山東昌濰戰役後,完成了《步兵連對城市攻堅戰突擊戰術的總結報告》,在全軍引起反響,受到了副軍長張雲逸的關注和重視,他的報告被印發到全軍進行學習。1945年,經過華東軍區整風學習一年後,陳鐵軍又任蘇浙軍區一縱隊、二縱隊參謀長,華東軍政大學教育長。
1955年8月1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4周年之際,陳鐵軍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獲得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