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研究員)

陳鈞,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創新特區研究組組長,副研究員 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鈞
  • 職業:研究員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研究內容包括:植物、菌類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科研成果,研究內容,代表論著,

人物經歷

1998年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於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師從李燦院士;2004-2010年先後在日本東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kyo)Prof. Kazunari Domen研究組和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Prof. Bridgette A. Barry研究組做博士後。2010年以“百人計畫”引進,聘為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創新特區研究組組長。

研究方向

生物光合作用以及人工模擬光合作用中光電轉化過程。

主要貢獻

科研成果

期間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成功研製出適合複雜生物酶體系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微探針光譜儀系統。並套用該技術首次對光合作用體系II、光合作用體系I以及核苷酸還原酶等生物體系中與電子轉移相關的基礎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2)運用表面靈敏的時間分辨Sum Frequency Generation光譜技術首次觀察到吸附物種在氧化鈦表面不同反應活性位間的瞬間(皮秒量級)遷移,這為固體氧化物催化劑表面反應機理的探討提供了有力的證據。3)最先研製出針對固體多相催化材料、催化反應研究的雷射誘導發光光譜技術系統,利用該技術系統以擔載型ZnO催化材料為研究對象,對人們一直所關注的固體催化劑的缺陷狀態進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採用苯胺螢光探針分子吸附的方法對固體超強酸硫酸氧化鋯催化劑的表面性質、分子篩的孔道作用以及陽離子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作為主要成員之一先後參與了4項國家級重大課題的研究,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研究內容

擬將開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針對生物光合作用以及人工模擬光合作用中光電轉化過程。研究內容包括:植物、菌類以及藻類細胞中光合作用酶的分離、提純和修飾;人工模擬光合作用;運用自行研製搭建的時間分辨紫外拉曼微探針光譜儀系統對其中的電子轉移反應進行表征分析等。從分子水平上探討蛋白質胺基酸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的功能,進一步更加準確地認知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光誘導電子轉移路線及其高效性的本質。

代表論著

1. Jun Chen, Shana L. Bender, James M. Keough, and Bridgette A. Barry, Tryptophan as a probe of photosystem I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A UV resonance Raman study, J. Phys. Chem. B
2. Jun Chen, Jun Kubota, Akihide Wada, Junko N. Kondo, and Kazunari Domen, Time-resolved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reveals adsorbate mig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surface active sites on titanium-oxide/Pt(111), J. Am. Chem. Soc
3. Jun Chen, and Bridgette A. Barry, Ultraviolet resonance Raman microprobe spectroscopy of photosystem II, Photochem. Photobiol
4. Jun Chen, Jun Kubota, Akihide Wada, Junko N. Kondo, and Kazunari Domen,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TiOx/Pt(111): Surface active sites and reaction paths probed by formate, J. Phys. Chem. C
5. Jun Chen, Zhaochi Feng, Pinliang Ying, and Can Li, ZnO clusters encapsulated inside micropores of zeolites studied by UV Raman and laser-induced luminescence spectroscopies, J. Phys. Che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