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起鳳

陳起鳳:籍貫不祥。清光緒年間,身為北方丐幫幫主的陳起鳳從北方帶一幫老鄉南下廣州,先混跡於廣州丐界,最後落戶西關,並籠絡當地一批乞丐,混熟周圍一些武館,最後帶領手下武力奪取華林寺,當上“關帝廳人馬”丐幫幫主。壟斷當時西關一帶儀仗市場。後因和華林寺僧人關係緊張,被迫遷往大沙頭金花廟。在河南期間,陳的關帝廳人馬迅速成為廣州第一丐幫,並吸引廣州附近地區的丐幫歸附。民國初年,陳起鳳病逝,關帝廳人馬分裂為幾個幫派,最終走向滅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起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北方丐幫幫主
人物詞典,南下廣州,稱霸丐幫,謀財有道,成就“偉業”,群“乞”無首,名詞解釋,連結,百態起鳳,義氣陳起鳳,饕餮陳起鳳,虛榮陳起鳳,有關的俚語,流傳行話,炮灰,千家飯,

人物詞典

南下廣州

清光緒年間廣州的乞丐最初聚集在省城西關一帶,各級頭目分別歇腳在洪聖廟、文昌宮、孔子廟、湄州寺、蓮花庵等寺廟,而總頭目就駐紮在“西來初地”的華林寺內,散處在市區和近郊破祠爛廟的乞丐亦歸其管轄。 有一年,北方遭到嚴重災荒,陳起鳳帶著一幫乞丐南下廣州。陳曾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當過幾年頭陀,有一身好武功,為人也比較仗義。來到省城後,身邊糾結一幫亡命之徒,結為死黨,勢力日益壯大;以後北方遭遇嚴重的災荒,很多人流亡到廣州,投身陳起鳳麾下。最後,陳起鳳以武力奪取了西關乞丐王的寶座,原來關帝廳頭目的世襲制也因而被打破。

稱霸丐幫

陳起鳳奪取了西關乞丐王的寶座後,仍把關帝廳的大本營設在華林寺,自己則在西關置了豪華住宅,擁有幾堂妻妾和一群奴婢。平時穿著紗綢衫褲,佩上金表金鍊,褲頭掛上許多古玉,手執長煙筒,左右跟隨幾個保鏢。 陳起鳳平日在家呼朋引類,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而他的各類貼身頭目,則每晚到華林寺前天光圩和對街光雅里的儀仗鋪坐收黑錢,有了錢便倘徉於西關的茶樓酒肆,穿插於陳塘之花街柳巷,這些寄生蟲們迷戀於這種醉生夢死的生活,以致有正當職業也不願去做。

謀財有道

一個花子頭如何能過上此般驕奢生活?據說,陳起鳳的財源主要來自群乞的“孝敬”和收黑錢。當年在他的轄區內,一般市民商戶幾乎都“買怕”他,每辦紅白二事,得先送“碧陳”(黑錢)到關帝廳,富家四五銀元,中等人家二三銀元,貧家也得送上一元幾角,並討回一張木板刻印的符咒式的黃色紙條,上書“附城花子陳起鳳”七字,貼在門口,以免群乞的滋擾,使婚喪諸事得以順利進行。據說這筆“碧陳”分為五份,丐頭占一份,孝敬當地段警察一份,其餘三份為關帝廳所轄乞丐的福利開支,供病號醫療和殮埋之用。當然,陳起鳳自可中飽私囊,否則他哪住得起豪華居宅,養得起三五打手。
據說,當時河南有個富商做七十大壽,大排筵席,自恃家裡出了道台,腰幫夠硬,便不買陳起鳳的賬,沒向關帝廳送“碧陳”(利市)。陳起鳳聞訊,大為惱火,隨即調兵遣將。這一天,富翁正高高興興做壽,突然門外湧來一大群乞丐,喧譁噪吵,而且越聚越多,竟至一千餘人。他們砸爛排山,在階前隨意大小便,擾攘終日,驅趕不散。富翁急差人上告官府,官府卻只是派了幾個巡警來虛應了事。富翁無奈,·最後還是向關帝廳封了大封“利市”,在門前貼上“附城花子陳起鳳”的黃色“符咒”,群乞才相繼散去。

成就“偉業”

到了光緒末年,陳起鳳與華林寺的住持僧之間的矛盾激化,眾僧以關帝廳人馬經常穿插寺門,胡作非為,有瀆佛門淨土為由,下令陳起鳳搬出華林寺。那時華林寺僧也頗有勢力,陳起鳳拗不過他們,被迫遷往河南金花廟。在此之前,廣州乞丐集團各有地盤,以鄰為壑,各自為政,地域分明,不撈過界。
自從陳起鳳遷往河南之後,歸附關帝廳的乞群驟增,一些江湖浪客,亦聞風而至。到了民國初期,陳起鳳的勢力範圍更進一步擴展到南海、番禺、東莞、順德等地。由於關帝廳的聲勢浩大,珠江以北的廣州老城以至西關的乞丐大小頭目,都拜在他的門下,尊他為全市的乞丐頭目。甚至一般打花鼓、耍槍、拋磚、弄石行乞的只要掛上陳起鳳的鉤,就到處通行無阻。有些乞丐小頭目利用陳起鳳的名字,向人家弔喪賀壽,定能得到豐厚的“利市”。至此,陳起鳳終於奠定了他“廣州丐王”的地位。

群“乞”無首

陳起鳳當上“丐王”後,好景不常,不久就染病逝世。其病逝後,由他自己打破的丐幫幫主世襲制度,一時沒有培養出合適的接班人,關帝廳人馬頓成群“乞”無首,陷於四分五裂狀態。其時分散在西關、老城、大東門、河南各個乞群所踞地段,分由所在乞頭割據,彼此自立門戶,互不相謀。為了適應新的情況,乞頭定了一個黑規:外來的乞丐如想在某一地段行乞,必需繳交大洋二元,領取一個如拇指大小的錫葫蘆(各地段葫蘆上又有不同的識別記號),以作標誌。這一做法曰“入廳”。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後“廳”雖然還是要人,而錫葫蘆卻不用佩掛襟頭了。天光圩是當時陳起鳳的“關帝廳人馬”向當地儀仗鋪收黑錢的地方。天光圩是在關帝廳人馬和當地警局庇護下開設的夜間市集。主要販賣一些小偷、盜墓者、貪官等人送來的物品,那裡除了擺賣一些舊家私、器皿、故衣、什架之外,主要是以販賣古董、字畫、古籍、盆栽為特點。天光圩的交易時間一般從晚上十一、二時開始,天亮前散集。
這裡的顧客,除了一些升斗市民,因無力添置原莊家具和新衣服,不得不在此尋求二手廉價貨色,以作生活資料的補充。此外,一些古董商人、古玩掮客和附庸風雅的有閒階層以及一些出土文物的愛好者和收藏家,他們每每吃完消夜,亮著電筒,懷著放大鏡,倘徉其間,以圖沙裡淘金,獵取一、二珍奇。西來初地天光圩的古董市場在當時曾盛極一時。如今,這裡成了一條專門做珠寶生意的商業街,真可謂“將舊業發揚光大”。

名詞解釋

關帝廳人馬:
據說在清朝時期,廣州有一個姓吳的乞丐,在行乞同時又撿破爛,慢慢積累了些錢財,因為當地很多乞丐都認識他,加上他也樂於助人,只要有可能,他總會幫助那些討不到生計的乞丐,所以在乞丐中的威信不斷提高。漸漸地,他的周圍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乞丐群體,他自然而然便成了這些乞丐的頭目。後來,老吳死了,乞丐們有感於他的恩惠,就推舉他的兒子作頭目,一來二去便在這個幫派中形成了世襲制。 至於為何取名“關帝廳人馬”
華林寺光雅里,當時關帝廳人馬收黑錢的窩點華林寺光雅里,當時關帝廳人馬收黑錢的窩點
尚未得到取證。直到陳起鳳武力奪取關帝廳寶座後,其傳統的幫主世襲制被廢除。
“關帝廳人馬”乞丐的生存狀態
訓練有素:陳起鳳當上丐王后,對下面的乞丐在行乞時,要求“有禮貌”,如在稱呼方面,男的叫老爺、少爺、大班、買辦、事頭(老闆)、太子爺(老闆的兒子)、先生等等,女的稱為奶奶、太太、少奶、小姐、事頭婆(老闆娘),大姑等等;他們對於哪種人應該怎樣稱呼才合適,事先都有調教,故能使小孩愚夫愚婦在乞食時能夠鎮定下來,亦能使人樂意給錢。 行乞有術:關帝廳人馬的頭目,除了分配乞丐在不同地段叫街行乞之外,還負責其他乞丐的訓練工作。
這些乞兒有的被安排年老花子搭配童丐,看上去儼然公孫受難,席地哀求布施;有的用一塊腐臭的牛肉貼在腿上,佯作膿腫潰瘍,非討得施主錢米,賴在人家門口不走;有的索性把乞丐的頭理個精光,烙上兩行戒疤,穿上袈裟,到處托缽化緣;有的在郊區的破寮爛廟,掛個紙糊:“承接擔幡買水,涕淚長短,價錢另議”的招牌,受僱喪家替死者洗臉、招魂乃至哭喪,從中撈取酬賞。此外還有沿街賣唱,當眾獻武,牽著綿羊,耍著猴子求乞的。一般老弱的乞丐,則要求他們到大街小巷叫街,尾隨過客,鍥而不捨,以愴涼悲惻的聲音呼叫:“好心啦!少爺小姐啦,俾個仙屎啦!”直至過客心煩耳膩,不得不給予布施為止。

連結

丐有義丐和壞丐之分
義丐: 在乞群中亦不乏好人,其中還有為人稱道的義丐。1911年4月27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舉行武裝起義,在和清軍激戰中英勇犧牲的烈士七十二人,遺體被拋在大東門外咨議局前的荒地上,當時同盟會員廣州報人潘達微毅然冒著生命危險和一群義丐、仵工前往收殮遺骸,並葬在市郊沙河的黃花崗上。直到武昌起義成功後,潘氏回到廣州,緬懷先烈,回憶當時共同冒著殺頭風險收葬烈士忠骸的義丐、仵工,看到他們.身世飄零,感慨萬千,乃毅然辦起《乞兒呼天報》,揭露世道不平和乞兒可悲的遭遇,藉以喚起國人,發出同情之心,給予他們財物上的救濟。
廣東的三合會、洪門會和外省的哥老會、小刀會在許多農民起義乃至民主革命中都曾吸收遊民無產者,和殘酷壓迫剝削他們的官僚地主展開激烈的鬥爭。其中,三合會、洪門會的部分成員曾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的武裝起義。 壞丐: 在廣州淪陷期間,極少數關帝廳人馬的頭目和爪牙,也曾被日寇利用,替敵偽在廣州的兵要地區和重要倉庫、碼頭施放火箭,為敵機指示轟炸目標,成為日寇侵華的工具。

百態起鳳

義氣陳起鳳

陳起鳳對待門下人,一面是刮削他們的收入,一面是用“義氣”籠絡他們。例如人家辦喜慶事,必先備好一席酒菜請陳起鳳“賞光”。陳有個習慣,每次赴宴,只飲一杯酒,吃一塊肉,即叫人撤席,將全席酒菜“打包”搬回去,給門下人享用。陳起鳳也很照顧眾乞丐,對於疾病死亡的乞丐,他都有所撫恤,或負責報城西方面醫院就醫和殮葬。

饕餮陳起鳳

陳起鳳——生吃遍山珍海味,惟獨對香肉(古時,廣州稱狗肉為“香肉”)情有獨鐘。每年的冬天,陳起鳳經常會率其門人到河南隔山一帶大吃香肉,“食必盡二大肥犬”,並邀當處的地頭有同嗜者大醉而歸。 好色陳起鳳: 陳起鳳在西關擁有幾堂妻妾和一群奴婢,這還縛不住其好色的本性。每天晚上,陳率門入到天光里、光雅里收完“保護費”後,經常會和門人直奔陳塘等西關有名的花街柳巷,肆情享樂。

虛榮陳起鳳

當上丐幫幫主後,為區別其他乞丐,陳起鳳平日寸喜歡著紗綢衫褲,到處招搖。到了要去拜訪官府要人時,陳又會換上長衫馬褂,儼然一個闊商富戶的模樣。

有關的俚語

“做慣乞兒懶做官”
據說當年鳳有——個近身親隨,其姐夫做了南知府,便派人到華林寺找他去當錢爺,豈料這個小舅子竟不願赴任,回姐夫說:“寧與五百羅漢為伴,不為米折腰。”(華林寺內有著名的五百塑像)這也成了廣州人至今仍流行故俚語。
“出門撞見陳起鳳”
由於當時“關帝廳人馬”乾盡壞事,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恨之入骨,“陳起鳳”三個字也成了人見人怕的黑惡勢力的代名詞時的百姓詛咒別人時,經常會說“出門撞見陳起鳳”,慢慢地這句話也成為了流傳民間的俚語,形容一個人不走運。

流傳行話

炮灰

當時鄉間經常出現姓界紛爭,釀成械鬥,如有鄉里缺少壯丁,在聲援無路,搬兵無門的情況下不得不求助於當時的丐幫頭面人物,許予重金,雇用一批身強體壯的乞丐作為械鬥力量。由於這類乞丐,流浪四方,鄉間大都沒有家室,縱在械鬥中喪命,也無後裔可尋,所發恤金,可以盡入乞頭私囊,從而這幫人被稱為炮灰。如果這些人能活著回來,必須將所得的3成給所轄的乞頭(大骨),然後分出一部分上繳丐幫老大,由他們與段警坐享其成。

千家飯

古時一些乞頭在郊區荒地,用偏僻的建築工地扒來的手腳架、杉尾、破磚崩瓦和拾來的麻包、抽布、曬衣竹、掃帚柄等支架起竹寮,命令所轄領域內的乞丐上繳飯食,這種飯食被稱為“千家飯”,當然這些丐頭不是拿這些“千家飯”來吃,而是將它用來大養三鳥,從中牟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