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衍德

陳衍德

陳衍德,男,1950年8月20日生,福建省廈門市人。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衍德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廈門市
  • 出生日期:1950年8月20日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 代表作品:《唐代鹽政》;《中國賦役制度史》
人物簡介,主講課程,主要貢獻,
陳衍德,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師從著名學者韓國磐先生,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
長期從事中國社會經濟史、華僑華人史、東南亞史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出版學術著作《唐代鹽政》(合著)、《民生·文化·區域·制度:多角度透視中國社會經濟史》《現代中的傳統:菲律賓華人社會研究》《對抗、適應與融合: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與族際關係》《多民族共存與民族分離運動:東南亞民族關係的兩個側面》《全球化進程中的東南亞民族問題研究:以少數民族的邊緣化和分離主義運動為中心》(合著)等多部,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

人物簡介

1978年9月考入廈門大學歷史系,1982年7月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1985年6月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1985年6月起為廈門大學歷史系助教; 1987年12月起為講師;1994年12月起為副教授;2000年12月起為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2004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國外訪問學者
&1992年3月至1993年3月在菲律賓馬尼拉,期間曾於1993年1月到過宿務,為期一周。
&1996年8月再次赴菲律賓,為期三周。
& 1998年3月至12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期間到過鹿特丹、海牙、萊登等地,又到過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安特衛普以及盧森堡,還到過德國的波恩、科隆等地。
& 1998年6月從荷蘭去加拿大和美國,為期三周,到過溫哥華、洛杉磯、紐約、華盛頓。
& 1998年11月從荷蘭去法國巴黎,為期一周。
& 2000年7月第三次赴菲律賓,為期10天。
& 2002年5月第四次赴菲律賓,為期兩周,到過馬尼拉、宿務、達沃。
& 2002年8月去新加坡,為期一周。
參加國際會議
第一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1994年12月。宣讀論文“菲律賓華人的宗教組織”。
“菲律賓1896年革命10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馬尼拉,1996年8月。宣讀論文“菲律賓1896年革命:亞洲覺醒的先聲”(英文)。
第二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廈門,1996年11月,宣讀論文“網路、信用及其文化背景--海外華人企業文化初探”。
“中國與東南亞”國際學術討論會,泉州,1997年12月。宣讀論文“菲島與閩南:貿易、移民與文化傳播”(英文)。
“面向21世紀的東南亞:改革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廣州,1999年9月。宣讀論文“金融危機與馬來西亞政治風波”。
第六屆“菲律賓研究”國際學術會議,馬尼拉,2000年7月。宣讀論文“菲律賓宿務市華人社會的歷史與現狀”(英文)。
“漢民族研究”2000年國際學術會議,2000年8月,泉州。宣讀論文“論華族”。
第四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2001年 4月。宣讀論文“歐洲華人新移民與再移民群體的個案研究”。
“21世紀初東南亞經濟與政治”國際學術研討會,廈門,2001年9月,宣讀論文“論當代東南亞華人文化與當地主流文化的雙向互動”。
第三屆“海外華人研究與文獻收藏機構”國際會議,新加坡,2005年8月,宣讀論文“東南亞族際關係中的華人族群:以菲律賓為例”。
國內外短期訪問、講學、調查
u 香港大學歷史系,1993年3月。
u 澳門媽祖文化調查,1995年12月。
u 北京大學東方學系,1998年3月。
u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中國研究中心,1998年6月。
參加學術團體及任職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員、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會員、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會員、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會員、中國東南亞學會會員。福建省東南亞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華僑歷史學會理事。

主講課程

為本科生開設課程:《當代東南亞政治》;《東亞經濟史》;《華僑史》;《世界近代史》。
為碩士研究生開設課程:《東南亞地區通史》;《東南亞華人社會變遷》;《當代東南亞社會與文化》;《全球化與區域化研究》。

主要貢獻

曾從事中國社會經濟史的研究,與人合著有《唐代鹽政》(第一作者)、《中國賦役制度史》、《澳門媽祖文化研究》(第二作者)等。現從事東南亞史與東南亞華人史的教學與研究,曾在東南亞和歐美作過訪問學者與實地考察。已出版專著《現代中的傳統——菲律賓華人社會研究》、《集聚與弘揚——海外的福建人社團》、《對抗、適應與融合——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與族際關係》,並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民族》等刊物上發論文數十篇。
主要論著
1. 《現代中的傳統——菲律賓華人社會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98年。獨著。
2. 《澳門媽祖文化研究》,澳門基金會,1998年6月。合著,第二作者。
3. 《集聚與弘揚——海外的福建人社團》,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4. 《對抗、適應與融合——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與族際關係》,嶽麓書社,2004年。5. 評《廈門華僑志》,(香港)東方文化,第31卷,1993年第2期。
陳衍德
6. “馬尼拉華人的閩南地方神崇拜”,(新加坡)《亞洲文化》第17期,1993年6月。
7. “菲華道教與文化傳播”,(新加坡)《亞洲文化》第18期,1994年6月。
8. “試論菲華社會的宗教融合”,《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1期。
9. “網路、信用及其文化背景--海外華人企業文化的初步探索”,《中國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4期。
10. “戰後菲律賓華人經濟的發展與變遷(1945—1955)”,新加坡《亞洲文化》第21期,1997年6月。
11. “澳門的商業經濟與媽祖信仰”,《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1期。
12. “控制、效率及其文化背景——海外華人企業文化的再探索”, 《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年第1期。
13. “菲律賓1896年革命:亞洲覺醒的先聲”,《南洋問題研究》,1999年第2期。
14. “澳門的興衰與人口變遷”,《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9年第3期。
15. “論明清時期澳門商貿經濟的發展”, 《廈門大學學報(哲社報)》,1999年第4 期。
16. “從澳門民俗看當地居民的媽祖崇拜——兼與中外各地媽祖信仰的比較”,《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4期。
17. “論民國時期華僑在廈門經濟生活中的作用”,《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0年第2期。
18. “歐洲福建籍華人地緣性社團的個案研究”,《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0年第3 期。
19. “金融危機與馬來西亞政治風波”,《當代亞太》,2000年第5期。
20. “歐洲福建籍華人地緣性社團的個案研究”,《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0年第2期。
21. “試論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支隊的社會基礎”,《抗日戰爭研究 》,2001年第3期。
22. “論華族——從世界史與民族史的角度所作的探討”,《世界民族》,2001年第2期。
23. A Study of the Philippine Chinese in Cebu City: Then and Now, The Philippines as Home: Settlers and Sojourners in the Country, Philippine Migration Research Network, Quezon City, 2001
24. “論當代東南亞華人文化與當地主流文化的雙向互動”,馬來西亞《人文雜誌》第11期,2001年9月。
25. “馬來西亞華人與馬來人族際關係演變新探 ”(陳衍德、任娜),《暨南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1期。
26. “一個華族社團的結構與功能演變——新加坡福建會館的歷史軌跡”(陳衍德、任娜),《南洋問題研究》,2002年第2期。
27. “美統時期的菲美貿易及其對菲律賓經濟的影響”(陳衍德、楊宏雲),《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年第1期。
28. “從民族解放運動到民族分離浪潮——20世紀東南亞民族主義的角色轉換”,《東南學術》,2003年第5期。
29. “東南亞與西歐閩籍華人地緣性社團的比較”,《東南亞研究》,2003年第6期。
30. “多民族共存與民族歧視——當代東南亞族際關係的兩個側面”,《南洋問題研究》,2004年第1期。
31. “馬科斯時期菲律賓的穆斯林問題”,《世界民族》,2004年第3期。
32. “東南亞的民族文化與民族主義”,《東南亞研究》,2004年第4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