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皓

陳若皓,字星白,祖籍常德牛鼻灘,1914年出生於桑植縣瑞塔鋪鎮瑞市,1937年畢業於省立常德中學師範科,他先後在桑植澧源國小、省立八師附屬國小,八師等校執教,並擔任過前兩校的校長。1943年,省主席王東原聞名親臨視察,大加讚賞,即贈400塊銀圓嘉獎。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勞教5年。1971年臘月二十三日,憂鬱病卒。1979年他被平反昭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若皓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桑植瑞塔鋪鎮
  • 出生日期:1914年
  • 逝世日期:1971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三中高中部師範科
人物簡介,個人經歷,

人物簡介

陳若皓(1914~1971)亦名三才、星白。湖南桑植瑞塔鋪鎮人。土家族。父陳有賢,清末秀才,母彭氏,均早逝,由胞兄陳三多供其讀書。若皓生性熱情,極富才氣,讀書勤奮。

個人經歷

1934年以優異成績考入省立三中高中部師範科,1937年春畢業,他矢志教育救國,受聘桑植縣立澧源國小(縣一中前身),初任教師,後任教導主任,1940年擢升校長。
時為永順專區6縣最年輕的縣城國小校長。他教書語數兼長,管理精幹嚴密,尤重民族氣節教育,一反師道尊嚴古板傳統,與學生高歌同唱救亡歌曲,頻頻召開演講會、讀書會,親率師生到各鄉開展抗日宣傳,慰問抗日家屬,一開桑植教育新風。時澧小升學率連年名冠永順全區,成為省立永順鄉村簡易師範學校錄取新生的重要來源,得到教育家丁超注重,並前來考察。
1941年下期,他被省立八師校長彭婠容聘為其附小主事(校長),兼簡師部教員,後又兼任校學習部指導老師。陳主持附小後,以“三重”(個人聲譽、業務能力、熱愛學生)為條件,選聘教師,他既是校長,又是教員,育人管理,樣樣精通。用一年時間,改造舊關廟為附小校舍,動員全體師生搞課餘勞動,填平一個萬人坑,搬走大片荒山,開闢一個大操坪,兩個籃球場,美化了校園環境,學校經常開展體育鍛鍊、講演和學科競賽,優勝者送外地參觀,開闊眼界,全校形成勤勞向上、文明禮貌新學風。兩三年時間,附小聲譽鵲起,當時到處傳播“學堂好不好,先去送附小”之說。
1943年,省主席王東原聞名親臨視察,大加讚賞,即贈400塊銀圓嘉獎,彭婠容更為滿意。
1949年10月,永順解放。陳仍留教永順民師(原省立八師),擁護黨的教育方針,竭誠為新中國培育人才,積極參加政治活動。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勞教5年。1962年返籍,以補鞋勉強為生。“文革”期間屢遭批鬥,1971年臘月二十三日,憂鬱病卒。親友們徒為保護其遺骸,葬之高山荒野,更名“陳浩皓之墓”。
1979年他被平反昭雪。1988年秋,海峽兩岸門生近兩百人,集資為他重建巍巍豐碑,以志永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