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洋

陳紹洋

陳紹洋,男,漢族,1963年5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

陳紹洋始終堅守對崗位職責的承諾,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即使身患肝癌,接受肝移植前兩天,仍忍著疼痛站在手術台前,用自己的生命兌現了對患者的莊嚴承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紹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3年5月
  • 逝世日期:2013年8月
  • 職業:醫師
主要事跡,人物評價,獲得榮譽,

主要事跡

陳紹洋,男,漢族,1963年5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
陳紹洋始終堅守對崗位職責的承諾,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即使身患肝癌,接受肝移植前兩天,仍忍著疼痛站在手術台前,用自己的生命兌現了對患者的莊嚴承諾。
陳紹洋每天早上7點上班,凌晨1點多才回家。每台手術麻醉,他都做到術前查房、與患者耐心交流,消除病人緊張情緒;術後隨訪,觀察麻醉反應,交代注意事項。
陳紹洋常說,“麻醉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醫生1%或1‰的醫療失誤,對於病人和家屬來說,卻是100%的痛苦!”1996年9月,他率先在國內開展頸內靜脈穿刺逆行置管術,這一突破性成果推動了顱腦手術麻醉技術的發展。1997年,他參加國內首例活體肝移植手術,在麻醉技術要求高、沒有經驗借鑑的情況下,他吃住在辦公室,制定術前準備、術中管理、術後配合等一套完整的麻醉方案,讓手術圓滿完成。行醫30年來,他發明和改進的23項新技術,顯著降低了手術併發症。
被查出患肝癌後,陳紹洋最放不下的還是病人安危,他在接受肝移植手術的前兩天,仍然強忍著疼痛,站在手術台前,守護患者健康。在接受完肝移植手術後,他依然想著病人,一次在移植中心病房進行術後恢復性鍛鍊時,透過玻璃看見肝移植術後病人突然暈倒,他立即衝進監護室指導護士吸痰、加壓面罩吸氧、靜脈注射腎上腺素。幾分鐘後,患者心臟恢復跳動,身體本來就十分虛弱的他卻累倒在地上。2013年8月,陳紹洋因肝癌病逝。

人物評價

專家學者:核心價值觀的真實樣本
陳紹洋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操守為重,以誠待人,傾心為患,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心向黨、行醫為民”的莊嚴承諾。近日,西安話劇院組織骨幹力量,以陳紹洋為原型創作完成的話劇《我用生命守護你》在西安、北京及長江流域巡演,再次掀起了陳紹洋熱。在光明日報社與陝西省委聯合舉辦的精神研討會上,一大批研究核心價值觀的業內專家紛紛撰文發聲,表達對這位醫者楷模的欽佩與敬仰。
陝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景俊海指出:“陳紹洋是我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兵。作為軍人,他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作為醫生,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救死扶傷、待患如親;作為老師,他為人師表、傳道授業、治學嚴謹、誨人不倦。”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何東平刊文:“陳紹洋的事跡豐實而厚重:論醫術,他堪稱守護生命的鋼鐵衛士。論醫德,他無愧於‘懸壺濟世,妙手仁心,兼濟蒼生’的大醫精誠。他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卻唯獨忘了自己和家庭;他追求卓越,甘為人梯,卻從不爭名逐利。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陳紹洋的事跡,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份極為典型、極為動人的真實樣本。”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源在微博中發文:“陳紹洋的先進事跡表明,他無疑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範。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把職業信念變成一種可以傳遞的正能量,以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和追求卓越的人生志向,內化為其崇高的精神,深刻地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室員顏曉峰以“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來形容陳紹洋的生命價值觀。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長戴木才激動地說:“陳紹洋用生命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軍人價值觀,學習他的先進事跡是對當代人精神和價值觀的洗禮。”
業界同行:你是我們的榜樣
陳紹洋事跡經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等主流媒體刊播,新浪網、搜狐網等入口網站轉載,引起大眾熱議,激起國內醫療行業的廣泛回應。據不完全統計,網上70%的跟帖留言來自醫護人員,他們紛紛為陳紹洋執著醫學事業、堅守從醫道德的職業追求點讚。北京協和、華西等國內知名醫院網站分專題、大篇幅轉載了陳紹洋事跡,解放軍總醫院院長任國荃認為:“陳紹洋是一個把醫德看的比命還重的人,在醫德滑坡、醫患關係緊張的今天,大力宣傳陳紹洋這樣具有典型性的時代楷模,對於我們這個行業太重要了。”
2014年,陳紹洋先進事跡作為陝西衛生行業“走基層、轉作風、正形象”的生動教材,在全省10個地市100多個縣的廣大醫務工作者中進行了重點推介和全覆蓋學習,《閃光的生命》專題片下發播發後,引起基層醫務工作者強烈共鳴。位於秦巴山麓的寧陝縣城關鎮龍泉村衛生所醫生唐新民說:“陳紹洋中專畢業、護士出身,硬是憑著超乎尋常的堅守和努力,取得事業的成功,他告訴我,救死扶傷的事業無所謂大小,小舞台也能書寫大人生。”
陝西省衛計委副主任黃立勛在總結年度工作時說:“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我們的醫務工作者更需要學習陳紹洋那種忘我奉獻、信守生命的職業信念,千方百計為人民民眾提供廉價高效的醫療服務。”
西安交大二附院醫生王德林在看了人民日報《妙手仁心濟蒼生》的紀實報導後感慨地說:“陳紹洋讓我明白了作為醫生應有的境界,醫療指標看似重要,但醫者仁心更為可貴,患者的口碑比物質的得到更能體現醫道尊嚴。”
觀看話劇的北京廣安門醫院護士吳小敏表示:“陳紹洋教授臨終時留下‘捐獻雙腎’的遺言催人淚下,崇德向善從來就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每個人都可能心動,但重要的是能不能行動起來。”
家屬患者:世人誰不愛良醫
患者在期待解除病痛的同時,更期盼醫生心貼心的呵護,醫生的承諾是他們的希望。陳紹洋就是這樣一位承載託付、信守生命的人。
亞洲肝腎胰聯合移植手術唯一倖存者萬月田,在32場事跡報告會的現場,每每講到陳紹洋7天吃住辦公室,17個小時沒合眼搶救自己時,總是情緒激動、淚光盈盈。在陳紹洋長期的隨訪治療和跟蹤觀察下,萬月田已奇蹟般存活了11個年頭,而作為無數個患者的救命恩人,自己卻應過度勞累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不已。
在陳紹洋的追悼會上,西京醫院護工劉大姐泣不成聲地說:“是陳教授救了我媽的命!”2005年,因母親受劇烈撞擊導致嚴重腎出血,在萬般無奈下,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她鼓足勇氣在凌晨2點撥通了陳教授的電話。沒想到,沒過幾分鐘,紹洋就披著棉大衣、穿著拖鞋一路跑來。手術成功了,疲憊的身影留給這個普通人的,是一生的溫暖。趕來送紹洋最後一程的豈止是她。患者家屬田鳳蓮沉浸在悲痛中,她說:“2005年1月,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肝硬化的老伴要做結腸癌手術,冒昧地給正在廈門療養的陳教授打電話希望他親自麻醉,沒想到,第二天他就趕了回來,後來得知這是陳教授和妻子羅蘭結婚近20年的第一次旅行。”
陳紹洋一諾千金、傾心為患的感人事跡,以話劇、報告、新聞等形式推向全國後,在許多他救助過,甚至未曾謀面的普通患者中,引發了長時期的發酵。重慶巫山縣農民萬國強深有感觸地說:“說句心裡話,我們農民怕進醫院,怕醫生開一堆藥和檢查,小病往往拖成大病。看到陳大夫,才相信其實醫生也不容易,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是好人啊。”
草根網民:火種雖小但依然能點亮夜空
身邊的典型引起了四醫大人無盡的追思。這所誕生於抗日烽火,孕育出張華、華山搶險戰鬥集體、模範學員大隊、育人大師李繼碩、五個一等獎團隊等時代楷模的軍醫名校,再一次因精神的引領而沸騰。師生編撰的微信、微博,經手與手的傳遞不斷釋放、持續升溫。學員楊華林在微信中說:“看了陳老師的事跡,最欽佩的是他對每名平凡生命的守護。在他眼裡,無所謂患者是誰,也無論病情是輕是重。他為我們扣好了職業道德的第一粒扣子。”
網民“angel”在新浪微博中發文:“作為妻子,我深深懂得羅蘭‘我好想成為你的患者’那種對丈夫守候的無奈。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不會開車、不會使用信用卡的他,卻是我心中的好丈夫,因為他用深沉的愛擔起了無邊的責!”
上等兵李悅在全軍政工網上跟帖說:“從陳教授身上,我們明白了軍人真正的樣子,向陳教授致敬,向所有的軍醫致敬。”
正如萬千網友所言,陳紹洋作為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用誠實守信的一生,在人民民眾心目中彰顯了醫者情懷,詮釋了軍人本色,在全黨深入開展三嚴三實教育整頓,紮實推進包括醫療衛生領域在內的全面改革的關鍵時期,他的出現,對於和諧社會建設、順暢醫患溝通,無疑起到了示範引領、輻射延伸的積極作用,值得進一步提煉升華、宣傳推介。

獲得榮譽

陳紹洋獲得全軍院校育才獎銀獎,被評為陝西省青年突擊手、2014年度“感動陝西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