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燕(微笑妹妹)

陳禮燕(微笑妹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禮燕,女,2002年出生於重慶市巫溪縣城廂鎮漁度村人。2013年5月因照顧肺結核父親,種地、砍柴、挑水、洗衣、做飯、上學,被稱為“微笑妹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禮燕
  • 別名:微笑妹妹、小燕子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重慶市巫溪縣城廂鎮漁度村
  • 出生日期:2002年
  • 主要成就:被稱為“微笑妹妹”
感人生活,相依為命 承載父親的精神寄託,災難突襲 小女孩一夜之間長大,不離不棄 陪伴父親承受苦難,自強不息 柔弱肩膀挑起家庭重擔,挺起脊背 做“微笑妹妹”,

感人生活

陳德純、陳禮燕父女是巫溪縣城廂鎮漁度村人,父親57歲,女兒9歲。但不為人知的是,在這溫暖的畫面背後,卻是這位9歲的小姑娘,種地、砍柴、挑水、洗衣、做飯、上學,照顧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父親。“只要父親還活著一天,我就永遠不會離開他。”陳禮燕臉露羞澀,但語氣堅定。

相依為命 承載父親的精神寄託

陳禮燕的家位於巫溪縣城廂鎮漁度村,離縣城約七八公里,透過起伏的綿山,縣城的輪廓依稀可見。陳禮燕9歲,上國小二年級。父親陳德純57歲,重度肺結核患者,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父女倆相依為命,家裡的全部財產是當地鎮政府資助建設的兩間平房,陳禮燕睡在水泥磚和木板搭建的“床”上。
陳禮燕1歲零2個月大時,母親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訊。“走這些年,沒有回來看過我們父女,更別說給孩子帶點衣服、零食什麼的……都已經習慣了。”說起妻子出走,陳德純很坦然。在“小燕子”的印象中,也早沒有了關於母親的回憶,談起那個已經遙遠的她,陳禮燕只會“傻傻”地笑。
在患肺結核之前,父女倆租住在縣城前進橋附近,靠父親下苦力維持生計。
“妻子走後,女兒成了全部希望。”陳德純說,妻子的出走完全在意料之外。孩子還小,他只好既當爹又當媽,拉扯孩子。外出幹活時,就把孩子寄到別人家裡,幹完活再把孩子抱回去。 “再苦再累,只要看到孩子一天高高興興地,身上就有了力氣。”為了孩子長大能有出息,陳德純湊錢將女兒送到了縣城的長春國小:“只能到縣城租房住,雖然這樣經濟更緊張了,但不能因為娃娃沒了媽就比別的孩子差多少。”
這段時間也成了陳禮燕記憶中最快樂的日子,父親悉心呵護,老師細心教導,整天無憂無慮。
“那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開家長會了。”說起在縣城上學的時候,“小燕子”帶著羞澀的笑容:“因為家長會上,老師會表揚在校表現突出的同學。我得表揚了,爸爸就會獎勵我。沿柏楊河河堤回家,爸爸會背我一段路,趴在爸爸背上給他講在學校里發生的事。”
“日子雖然過得緊,但女兒懂事,能幹,感覺生活有希望。”陳德純說:“她上幼稚園時,從不像其他孩子那樣經常找家裡要錢。放學回家,還會幫著掃地、洗碗,洗自己的衣服,做一些的家務。”

災難突襲 小女孩一夜之間長大

天有不測風雲。2010年4月,正當陳禮燕在珠海實驗國小上學前班時,陳德純患病了,起初也並沒有在意,直到下不了床才到醫院去。一檢查,患上了重度肺結核。
陳禮燕起初並不知道父親患了嚴重的肺結核,看到叔叔、姑姑都來了,她才覺得父親可能病的不輕。陳禮燕的二嬸張紹芝介紹,當時陳德純奄奄一息,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
陳德純真有個三長兩短,“小燕子”咋辦?
在陳德純病情最危重的時候,親人們委婉地向陳禮燕說明了情況,並希望她同意接受長輩的好意,把她過繼給他的麼叔。小禮燕連續幾天都沒有說話,天天守在父親的病床前,晚上睡覺夢裡也喊爸爸。長輩們逐漸明白了孩子的心思,隨著陳德純病情好轉,這事就擱了下來。
迫於經濟壓力,病情稍微穩定後,陳德純出院回家療養。也就是從這天開始,陳禮燕開始學習做飯、洗衣,料理家務,照顧父親。這一年,她剛滿7歲。
陳德純患病後,父女倆失去了生活來源。無奈之下,只能搬回了漁度村:原來的一間老土牆屋已經跨了,他們就搭了一個窩棚,生活物資全靠親戚接濟和政府救助。當然,陳禮燕也告別了珠海試驗國小,回到了雙台國小,邊上學邊照顧父親。
“我的病耽誤她上學了,所以都9歲了才上二年級。”“別家的孩子還在父母的照料中,她卻要照顧我。”陳德純望著屋外層層疊疊的大山,滿是愧疚。

不離不棄 陪伴父親承受苦難

2011年6月,陳德純的病情再次加重,連續多日下不了床。眼看小禮燕整天愁眉不展,不忍心孩子繼續受苦,陳德純的弟弟再次提出收養陳李燕。“我哪裡都不去,要照顧爸爸。”家庭會上,陳禮燕表態:“爸爸活一天,我就照顧他一天。”
不久後,陳禮燕自己製作了一份作息時間表貼在牆上:“6點半起床、7點半把早飯送到爸爸床前、8點出發上學、下午3點15分回家做飯,4點半做作業,5點做家務……”
在陳禮燕家的下方,有一眼很小的山泉,一天只能淌出兩桶左右的水。“所以只能每天早晚各去挑一次,不然水塘里就沒水。”“小燕子”說:“大桶我挑不起,就找了兩個小桶,一挑大概有30多斤重。”“水塘很深,我就一瓢一瓢把桶舀滿,提上公路,再去舀下一桶。”
“最難的是,從公路到家要爬34步梯子,手臂太短,抓不穩桶上的繩子,有幾次都是走了一半,扁擔掉下來了,水潑了一地。”陳禮燕有些不好意思:“到了冬天,流量小,水潑了,要等半天才夠舀滿兩桶。遇到洗衣服時,要幾天才能存一大桶。”
“每次看到她小小的身子被壓的很低很低,我都恨自己沒出息。”陳德純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沒錢買煤炭,父女倆燒水煮飯只能一直燒柴。“每隔十幾天,我就去砍一次,曬在山上,幹了就去拖。”“個子小,沒力氣,只好扛在肩上拖回來。”陳禮燕指著才建大半年的房子,很多地方都被煙火熏得發黃。
力氣小,洗衣服不方便,但最難的是洗被子。每次,她就找來兩個盆,一點一點的搓,一塊一塊的洗,搓洗乾淨,被子就轉移到另一個盆里了。“這樣省力、省水,還節約洗衣粉。”
張紹芝介紹,“燕子”這幾年很少走親戚,最遠就是到同村的姑姑家,有必須做的事也是快去快回。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不回去,爸爸連水都喝不上一口。”

自強不息 柔弱肩膀挑起家庭重擔

陳禮燕父女一家的收入就是每月120元的農村低保,一年下來也就1440元,至今還欠著2000多元的債。
為節約錢買菜,在家前後的空地上,陳禮燕自己種了胡豆、洋芋蔥、蒜和白菜。“自己種點,吃起來方便些。”看著已經開花的胡豆,陳禮燕有些興奮:“大鋤頭拿不起,我就用很小的鋤頭慢慢刨,把種子播進去,長出苗後天天守著,下雨就找二叔要點化肥撒一下,看嘛,還長的還不錯。”
“前不久,她請她二叔幫忙種了40多斤洋芋種,二叔在前面挖窩子,她跟在後面放種,放肥料、掩土。”父親陳德純接著說:“到暑假了可以挖兩、三百斤洋芋,這樣我們兩個人又可以多吃兩個月。”“別看她年紀小,可一天總想著怎么節約點,省錢給我買藥。”
“衣服是親戚送的,書包是堂哥買的。”在父女倆同住的房間裡,陳禮燕的物品少的可憐,而且基本是親戚朋友送的。春節前,父女倆領回1000多元的低保金,先付了村里小賣部500多元欠債,正高興可以剩的錢買點東西過個年,但沒想到年三十前陳德純病又加重了。無奈之下,去村衛生室輸了10多天液,加上藥費,剩下的500多元用完了不說,又欠了300多元。
年三十下午,眼看別人家都在“團年”了,自己家卻無肉下鍋。“幸好,她二叔送了一塊肉過來。”陳德純有些哽咽:“小燕子把肉燉上,蒸點米飯,煮點自己種的白菜,總算團了一個年。”
“現在家裡還有兩塊肉,堂哥送的,我不捨得煮,想留給爸爸補下身子。”陳禮燕在旁邊悄悄說。
陳禮燕又向二叔要了幾隻小雞仔回來餵養。“沒多的糧食,我就到田間找些最嫩的野草,切的細細地餵它們。”陳禮燕憧憬著:“下半年小雞就長大了,下了雞蛋不僅可以給爸爸補身體,還能賣一些零花錢。”

挺起脊背 做“微笑妹妹”

“燕子很有禮貌。”鄰居李阿姨介紹,不管什麼時候見到長輩陳禮燕都會笑嘻嘻地打招呼。
正月十五是學校報名的日子。陳禮燕去了一趟學校,寒假作業全部完成的很好,但沒有學費不能報名。第二天,班主任萬斌帶信喊“小燕子”去報名,說學費可以緩交(採訪時得知,學校已免除她部分學雜費和生活費)。陳德純說那是陳禮燕春節後最開心的一天:“她背起書包蹦蹦跳跳的就走了,下午回來還多做了一個菜。”
萬斌介紹,陳禮燕在學校是一名很優秀的學生,雖然2012年下半年才轉學到雙台國小,還要照顧爸爸,從未遲到,更不要說耽誤課,而且在學校很有禮貌,見人都一臉笑容。
“看起來不起眼,學習很努力,成績很好,每次考試雙科都在95分以上。”萬斌介紹,陳禮燕是班裡書寫最工整的孩子之一,還是班裡的大組長,負責檢查同學背書和部分家庭作業。
“希望爸爸能早點好起來。”這是陳禮燕最大的願望。
“至少要2萬多。”陳德純多次諮詢醫生,病不是治不了,而是實在沒錢支付這筆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十分昂貴的醫藥費:“最擔心的還是怕把肺結核傳染給女兒。每頓飯後,我都要求她都對碗筷進行高溫蒸煮消毒。”
對於父親的病到底嚴重的什麼程度,“小燕子”還沒有什麼概念。“我就相信爸爸會好起來。”陳禮燕擔心自己上學去了,爸爸一個人孤單,所以每次回家做作業時,專門喊爸爸在旁邊陪伴。
“得了老師的表揚,她也會像其他孩子那樣撒嬌。”陳德純說,孩子畢竟還小,無論誰表揚她,她都會很高興。“有時候回來唱在學校學的歌曲,肯定是得到老師表揚了。”陳禮燕經常要爸爸高興一點,說這樣病好的快一些。
“我越來越大了,就想好好讀書,長大了才有能力把爸爸照顧得更好。”陳禮燕淺淺的微笑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燦爛,屋子外面,是朵白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