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田鶴

陳田鶴

陳田鶴(1911~1955)中國作曲家。1911年12月8日生於浙江永嘉,1955年10月23日卒於河北通縣(今屬北京)。1928年入溫州私立藝術學院,1930年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從師黃自學習作曲。1934年任教於武昌藝術專科學校,1936年在山東省立劇院從事音樂創作及教學。1940年在重慶任國立音樂院作曲教授兼教務主任,後隨院遷至南京,1949年任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教授。1951年後,先後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實驗歌劇院從事作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田鶴
  • 別名:陳啟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永嘉
  • 出生日期:1911年12月8日
  • 逝世日期:1955年10月23日
  • 職業:作曲家
  • 畢業院校: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武昌藝術專科學校
  • 主要成就:作曲
  • 代表作品:《採桑曲》、《巷戰歌》
個人簡介,作品列表,個人作品,個人文章,

個人簡介

陳田鶴原名啟東,1911年12月8日生於浙江省永嘉縣,1955年10月23日病逝於河北省通縣。1927年於浙江省立第十中學肄業,1929年在上海美術專門學校音樂組學習,因參加學生運動被開除,故改名田鶴。1930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從師黃自學習理論作曲,並深受黃自器重。由於家境貧寒,曾三度輟學。1932年後,先後在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及山東省立劇院任教,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回到上海參加中國作曲者協會,從事抗戰歌曲的創作1939年1月到重慶,在國民政府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工作。1940年起在國立音樂院任教,後兼該院教務主任。1949年1月至1950年7月轉任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教授。1951年後,先後在中央歌舞團和中央歌劇舞劇院從事音樂創作。解放後,先後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和中央歌劇院擔任創作工作。 他在音專學習時,即開始創作。“九.一八”事變後,他寫了《認清敵人》、《我們要奪回失去的地》、《我們要振起精神》等歌曲,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抗戰中,他創作了不少抗戰歌曲,如《八.一三戰歌》、《保衛上海》、《八百孤軍守上歌》等,對宣傳抗戰鼓舞鬥志,起過一定作用。特別是他的《巷戰歌》流傳甚廣。也曾為上海戰士捐募塞衣演出,而寫了歌劇《桃花源》(阿英編劇)。並寫過鋼琴曲《血債》,反映當時中國人民慘遭敵機轟炸的憤慨之情。
陳田鶴
他寫過為數眾多的中、國小教材歌曲,如《燕子的歌》、《春遊》、《國恥獻詞》、《嫩芽》、《米色白》等,向青少年灌輸愛國、民主、愛勞動、愛科學等思想。也寫過很多的藝術歌曲,如《牧歌》、《山中》、《秋天的夢》、《清平樂》、《春歸何處》等。這些作品格調清新,形象鮮明。並曾寫過歌劇《荊軻》和清唱劇《河梁話別》等作品。
解放後,他進一步揮發了創作熱情,譜寫《森林啊,綠色的海洋》、《和平友誼之歌》等,編寫《採茶燈》、《荷花舞》等舞蹈音樂,改編古琴曲《廣陵散》為樂隊合奏曲。此後他把精力放在創作歌劇音樂方面,希望能作出幾部象樣的歌劇來。但是理想未實現,病魔奪去了他的生命。他是黃自的學生。他的創作,受黃自影響,風格樸實,素材精煉,結構嚴謹,富於民族色彩,因而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他除了創作之外,在音樂教育上,也做出了成績,培養了許多音樂人才。陳田鶴的創作以歌曲為主,現有歌曲作品約100首(包括為民歌和古代歌曲配伴奏的),其中為魯迅逝世而寫的《哀輓一位民族解放戰士》以及《採桑曲》、《巷戰歌》、《保衛世界和平》、《森林啊!綠色的海洋》等影響較大。他對歌詞的選擇相當嚴格。在創作過程中,他重視從詩意內容出發,音樂隨詩意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他的抒情歌曲如:《牧歌》、《山中》、《秋天的夢》、《清平樂·春歸何處》和《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等,大多風格清新,旋律樸實、優美。他的歌曲作品除發表在各種音樂刊物上外,收集成書的有《回憶集》(1937)、《劍聲集》(1943)等。陳田鶴還寫過歌劇《荊軻》(1937,未完成)、《桃花源》(1939),清唱劇《河梁話別》(盧前詞),鋼琴曲《序曲》(該曲在齊爾品(A.N.切列普寧)徵求中國風味鋼琴曲中獲2等獎)、《控訴》,以及為《荷花舞》的配樂和《廣陵散》樂隊改編曲等。
個人作品曲譜個人作品曲譜

作品列表

主要作品有歌曲《山中》、《江城子》、 《採桑曲》、《巷戰歌》、《制寒衣》,合唱曲《森林啊、綠色的海洋》,鋼琴曲《序曲》、《血債》、清唱劇《河梁話別》舞蹈音樂《荷花舞》、《採茶燈》,《在那遙遠的地方》(青海民歌 陳田鶴 1945年配伴奏演唱者 劉國鋒 鋼琴伴奏 邱怡)等。
《在那遙遠的地方》不是王洛賓創作,實際他只是傳譜者。作曲家陳田鶴(1911-1955)改編《在那遙遠的地方》並創作了鋼琴伴奏才使這首民歌成為可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在那遙遠的地方》是陳田鶴為了支持山歌社活動於1945年創作的的作品,1947年由歌唱家管夫人俞宜萱唱紅才流傳全國。陳田鶴《在那遙遠的地方》發表在1948-1949年《音藝新輯》(合集)上。
台灣藝術界、政界要員醜輝瑛女士是陳田鶴的學生,40年代中期,醜輝瑛由西寧到重慶,入國立音專(即青木關國立音樂學院)學習聲樂,受業於陳田鶴老師。陳先生常利用課餘時間為她補習基礎理論。陳先生想醜輝瑛來自西北邊疆,何不盡其所長演唱西北民歌,再由他記譜推廣,也是歌壇樂事。陳田鶴首先記錄整理出醜輝瑛演唱的《在那遙遠的地方》。當時中國歌壇最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管夫人”演唱了這首歌,極為轟動,很快流傳全國。(“管夫人”即管俞宜萱女士,隨其夫姓,稱管俞宜萱,當時慣稱“管夫人”,及負盛名。是我國現代聲樂史上著名的聲樂家。解放後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
醜輝瑛女士從來也沒認同過《在那遙遠的地方》是由王洛賓作詞作曲.此事於1994年第二期《中國音樂》上進行過登載。《<在那遙遠的地方>是怎樣產生的》作者魯承。
《音樂之子》是陳田鶴先生的傳記。1993年,遠在美國、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國立音專執教的聲樂家趙梅伯先生,應陳田鶴先生長女陳敦秀女士的邀請,為這本書作序。
書中提到兩件事:
1,陳田鶴已被人遺忘許久了。中國音樂家協會主編、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音樂家人名錄》上甚至沒有他的名字。 ——“前言”
2,我們在他1936年的手稿中還發現有許多和聲練習,有一首鋼琴創意曲是獻給黃自先生的,這不過是他認為自己得意的練習的一部分,其餘的都在輾轉半個中國的途中丟棄了。
——“上海時代”

個人作品

《無名》(悼恩師,思故友)
曲:陳田鶴
詞:廖輔叔
曇花倏忽,
逝者如斯,人事,
陳田鶴先生老師黃自先生陳田鶴先生老師黃自先生
人事
幾蕭條。
難忘朗誦分題,
清歌共賞。
月桂凋殘,
天胡此醉。
樂壇,樂壇
添寂寞。
最痛孤懷息禱
雙眼無光。

個人文章

陳田鶴先生的一封信:
1940年冬,陳田鶴在重慶青木關1940年冬,陳田鶴在重慶青木關
定仙、雪庵、綠汀諸兄:剛從中國殯儀館回來,我的頭很沉重,眼前浮現著黃師蒼白的遺容與無數雙潤濕的眼睛,我恨不能現在跟你們抱頭痛哭一場!據云:黃師的母親曾慟絕倒地,黃師母痛不欲生,這悲哀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也是全中國音樂界的,我們以後永遠不能再聽見那樣有遠見的誠懇的談話了!今後二三十年間中國的音樂界失了軸心,老天爺竟殘忍地將尚在壯齡的黃師帶走,一任這貧弱的園地荒蕪了。嗚呼!黃師!其對樂藝之忠誠,能不令人感泣!據黃師母說,黃師在病中每於同學往謁之後,即獨自低聲哭泣;我們怎樣才能報答黃師愛護我們之情的萬一呢!
弟 田鶴,五月十日 。
——“風雲突變——上海抗戰:19. 痛失恩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