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南方醫科大學教授)

陳燁(南方醫科大學教授)

陳燁,南方醫科大學教授,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胃腸道感染、炎症與宿主防禦的相互關係研究。曾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軍隊科技進步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71年1月
  • 職業:教授、主任醫師
  • 主要成就: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 性別:女
  • 專業::內科學(消化系病)
  • 導師層次:博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2000年7月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內科學(消化系病)專業,獲醫學博士學位。
學術任職:
  1.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會幽門螺桿菌學組副組長;
  3. 廣東省醫師學會消化醫師分會副主任胃炎;
  4. 廣東省肝臟病學會疾病預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5. 廣東省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常委。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胃腸道感染、炎症與宿主防禦的相互關係研究。

主要貢獻

在研課題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070291),2011.1-2013.12,32萬元
2、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NCET-10-0091),2011.1-2013.12,50萬元
目前可支配總經費:90萬元。
學術簡介
主要研究方向為胃腸道細菌感染與宿主免疫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目前研究集中於以下兩個方面:
1.腸道感染、炎症與宿主防禦的相互關係研究: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儲菌庫,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早在19世紀就有學者提出了“腸源敗血症”的概念,認為腸道細菌感染是全身敗血症的源頭,而腸源敗血症是腸功能不全或腸屏障功能衰竭(gut barrier failure,GBF)致使腸內細菌易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進入全身循環的結果,進而引起系統性炎症反應綜合症(SIR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在這一過程中,腸道細菌易位和腸屏障功能衰竭是其發生的始動因素。申請人自2002年始在美國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從事細菌感染與宿主防禦之間相互作用機制的研究,主要著眼於上皮細胞表面受體——硫酸乙醯肝素蛋白聚糖分子Syndecan-1在肺部感染性炎症、敗血症及炎症性腸病中的調節作用及發生機制,發現多種致病菌能通過促進上皮細胞表面Syndecan-1的脫落來增強自身毒力,加重機體的炎性損傷。部分研究結果發表在J.Biochem.Cell等國際權威性雜誌上,並受邀在Mol Cells雜誌上撰寫了該領域的綜述。
2.胃內螺桿菌的感染與免疫防治研究:1983年幽門螺桿菌的發現,徹底改變了很多胃腸疾病的基本理念——現已證實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因子,是胃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它的兩位發現者也因此雙雙獲得2005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1989年人胃內另一種可疑致病菌——海爾曼螺桿菌的發現進一步拓展了螺桿菌與慢性胃病關係的研究。中國螺桿菌感染率及慢性胃病發生率普遍高於西方國家,有效防治其感染、減少相關性胃病的發生具有重大的社會及經濟效益。申請人是中國最早從事幽門螺桿菌基因工程疫苗研製的研究者之一,並首次在中國不同人群中進行了海爾曼螺桿菌的流行病學調查,比較了人胃內兩種螺桿菌所引起的病理學差異。由於其在人胃內螺桿菌流行病學、生物學特徵及臨床診治研究中的重大進展和創新性成果,申請人曾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

獲獎記錄

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幽門螺桿菌與海爾曼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致病性與防治研究,1998,證書編號:15-2-009-07
2.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幽門螺桿菌感染在南方戰區和高原部隊流行狀況及其致病與防治的免疫機制研究,2004,證書編號:2004-2-54-3
3.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幽門螺桿菌的動物宿主與流行病學研究,1997,證書編號:97-2-9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